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05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属于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杆与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板的右侧面对应放置槽的位置均设置有导料管。该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通过第一出料管、导料管、放置槽、吸盘、电磁阀、第一电动液压杆和第三电动液压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控制第二电动液压杆带动零件胚料向左移动至加工平台处,此时控制电磁阀打开,可以将零件胚料整齐均匀的摆放至加工平台处,可以实现零件胚料的快速整齐摆放,便于后续加工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工质量和效率。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零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零件在进行加工过程有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多个零件沿直线摆放,然后加工设备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钻孔或打磨操作,手动摆放零件的过程可能出现零件之间间距不同,多个零件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可能影响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手动进行依次摆放零件过程耗时较长,可能会降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解决了现在零件加工有时需要手动摆放,手动依次对多个零件进行摆放耗时较长,同时相邻零件间的间距可能出现不同,多个零件不在同一直线上,可能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杆与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板的右侧面对应放置槽的位置均设置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右端与出料管的左侧面相连通。
[0007]所述出料管内壁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液压杆与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与零件胚料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出料管的上表面与顶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滑动装置的两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滑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下表面通过第三电动液压杆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底端设置有吸盘。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滑套,且两个滑套分别设置在移动框的左右两侧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与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宽度与放置板的宽度相同。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导料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左侧面通过第二电动液压杆与移动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管的数量与放置槽的数量相同,所述吸盘的位置与放置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所述顶板的左侧面位于放置板的左侧,所述出料管的右侧面开设有进料口。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通过第一出料管、导料管、放置槽、吸盘、电磁阀、第一电动液压杆和第三电动液压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进行上料时,首先控制出料管中零件胚料通过导料管移动至放置槽,然后控制吸盘与零件胚料接触并进行吸附,控制第二电动液压杆带动零件胚料向左移动至加工平台处,此时控制电磁阀打开,可以将零件胚料整齐均匀的摆放至加工平台处,可以实现零件胚料的快速整齐摆放,便于后续加工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0017]、该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液压杆、滑杆和滑套,在第二电动液压杆带动移动框和零件胚料移动的过程中,防止零件胚料出现倾斜或转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零件胚料移动过程的稳定进行。
[0018]、该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通过设置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尺寸与零件胚料的尺寸相适配,便于对零件胚料进行简单限位,保证吸盘可以精准稳定的对零件胚料进行吸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后续零件胚料放在加工平台处更加整齐均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放置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吸盘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支撑杆、3放置板、4挡板、5放置槽、6导料管、7出料管、8第一电动液压杆、9推板、10零件胚料、11进料口、12顶板、13支撑块、14移动槽、15滑动装置、151滑杆、152滑套、16移动框、17第二电动液压杆、18第三电动液压杆、19连接板、20气管、21吸盘、2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杆2与放置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放置板3的上表面与挡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板4的宽度与放置板3的宽度相同,通过设置挡板4,避免零件胚料10下滑过程中冲出放置槽5掉落的情况出现,放置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5,放置板3的右侧面对应放置槽5的位置均设置有导料管6,且导料管6和出料管7配合形成L形,在零件胚料10移动至对应导料管6位置后,由于重力作用零件胚料10会自动向下滑动进入放置槽5内,导料管6的右端与出料管7的左侧面相连通。
[0025]出料管7内壁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液压杆8与推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液压杆8和推板9,且第一电动液压杆8每次工作伸出的长度为一个零件胚料10的高度,可以精准的将一个胚料推动至放置槽5内,推板9的上表面与零件胚料10的下表面搭接,出料管7的上表面与顶板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顶板12的下表面与支撑块13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支撑块13的下表面与导料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13的左侧面通过第二电动液压杆17与移动框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块13,可以对顶板12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顶板12出现倾斜和晃动的可能,顶板12的下表面开设有移动槽14,移动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滑动装置15的两端固定连接。
[0026]滑动装置15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框16,滑动装置15包括滑杆151,滑杆151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滑杆151的表面设置有两个滑套152,且两个滑套152分别设置在移动框16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液压杆17、滑杆151和滑套152,在第二电动液压杆17带动移动框16和零件胚料10移动的过程中,防止零件胚料10出现倾斜或转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零件胚料10移动过程的稳定进行,移动框1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电动液压杆18与连接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电动液压杆18,便于控制吸盘21和零件胚料10的上下移动,连接板19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管20,气管20的数量与放置槽5的数量相同,吸盘21的位置与放置槽5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放置槽5的数量与吸盘21的数量相同,便于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上料,且放置槽5的尺寸与零件胚料10的尺寸相适配,便于对零件胚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杆(2)与放置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5),所述放置板(3)的右侧面对应放置槽(5)的位置均设置有导料管(6),所述导料管(6)的右端与出料管(7)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出料管(7)内壁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液压杆(8)与推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9)的上表面与零件胚料(10)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出料管(7)的上表面与顶板(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2)的下表面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滑动装置(1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15)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框(16),所述移动框(1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电动液压杆(18)与连接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9)的下表面设置有气管(20),所述气管(20)的底端设置有吸盘(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15)包括滑杆(151),所述滑杆(15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绍先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业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