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04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其中压缩机包括一种转子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子部和第二转子部,所述第一转子部具有第一端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槽;当所述第一转子部旋转时,所述第一槽能够形成气膜,所述第二槽能够形成气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减少压缩机的运行损耗,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效率。调的效率。调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的工作是依靠啮合运动着的一个阳转子与一个阴转子,并借助于包围这一对转子四周的机壳内壁的空间完成的。当转子转动时,转子的齿、齿槽与机壳内壁所构成的呈“V”字形的一对齿间容积称为基元容积,其容积大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它还会沿着转子的轴向由吸气口侧向排气口侧移动,将制冷剂气体吸入并压缩至一定的压力后排出。
[0003]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是:
[0004](1)吸气过程,齿间基元容积随着转子旋转而逐渐扩大,并和吸入孔口连通,气体通过吸入孔口进入齿间基元容积,称为吸气过程。当转子旋转一定角度后,齿间基元容积越过吸入孔口位置与吸入孔口断开,吸气过程结束。
[0005](2)压缩过程,压缩开始阶段主动转子的齿间基元容积和从动转子的齿间基元容积彼此孤立地向前推进,称为传递过程。转子继续转过某一角度,主动转子的凸齿和从动转子的齿槽又构成一对新的V形基元容积,随着两转子的啮合运动,基元容积逐渐缩小,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压缩过程直到基元容积与排出孔口相连通的瞬间为止,此刻排气过程开始。
[0006](3)排气过程,由于转子旋转时基元容积不断缩小,将压缩后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送到排气腔,此过程一直延续到该容积最小时为止。
[0007]随着转子的连续旋转,上述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循环进行,各基元容积依次陆续工作,构成了压缩机的工作循环。两转子转向相迎合的一面,气体受压缩,称为高压力区;另一面,转子彼此脱离,齿间基元容积吸入气体,称为低压力区。高压力区与低压力区由两个转子齿面间的接触线所隔开。
[0008]现有技术中,螺杆式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子两侧所受压力不同而产生的径向力,其大小与转子直径、长径比、内压比及运行工况有关。气体吸排气端压力不同产生轴向力,形成压缩机运行时的主要载荷。并且轴向力总是由排气端指向吸气端,一般通过轴承去平衡受力,轴向轴承的设计可承受与轴相同方向的力,这被称为轴向载荷,但过多的轴承导致运行损耗过大,降低压缩机效率,但是没有的话,转子可能会轴向移动,就会出现转子的出气端面和壳体发生碰撞。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可以减少压缩机的运行损耗,提高压缩机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效率。
[00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子部和第二转子
部,所述第一转子部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槽;当所述第一转子部旋转时,所述第一槽能够形成气膜,所述第二槽能够形成气膜。
[0011]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子部包括第一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并绕所述第一转轴螺旋分布的螺旋叶;
[0012]位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螺旋叶为第一螺旋叶,两个第一螺旋叶之间形成第一齿槽;
[0013]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端面的第一齿槽连通,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二端面的第一齿槽连通。
[0014]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包括第一入口和与所述第一入口配合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槽包括第二入口和与所述第二入口配合的第二出口;
[0015]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一入口到第一出口之间逐渐变窄;
[0016]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二入口到第二出口之间逐渐变窄。
[0017]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一入口到第一出口之间逐渐变浅;所述第二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二入口到第二出口之间逐渐变浅。
[0018]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均以沿着所述第一转子部的外周接近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内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朝向均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所述第二槽的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
[0019]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以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0020]所述第二槽以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0021]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螺旋叶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螺旋叶的端面上。
[0022]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子部具有第三端面和与所述第三端面相背设置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槽,所述第四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槽;当所述第二转子部旋转时,所述第三槽能够加压经过所述第三槽内的气体使得第三端面形成一层气膜,所述第四槽能够加压经过所述第四槽内的气体使得第四端面形成一层气膜。
[0023]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
[0024]所述第二转子部包括第二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并绕所述第二转轴螺旋分布的螺旋叶;
[0025]位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螺旋叶为第二螺旋叶,两个第二螺旋叶之间形成第二齿槽;
[0026]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第三端面的第二齿槽连通,所述第四槽与所述第
二转子部的第四端面的第二齿槽连通。
[0027]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槽包括第三入口和与所述第三入口配合的第三出口,所述第四槽包括第四入口和与所述第四入口配合的第四出口;
[0028]所述第三槽沿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三入口到第三出口之间逐渐变窄;
[0029]所述第四槽沿所述第四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四入口到第四出口之间逐渐变窄。
[0030]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三入口到第三出口之间逐渐变浅;所述第四槽沿垂直于所述第四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四入口到第四出口之间逐渐变浅。
[0031]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槽和第四槽均以沿着所述第二转子部的外周接近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内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三槽和第四槽的朝向均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槽的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三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所述第四槽的第四出口位于所述第四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
[0032]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槽以所述第二转子部的第二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三端面上;
[0033]所述第四槽以所述第二转子部的第二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四端面上。
[0034]本技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槽设置在所述第三端面的第二螺旋叶的端面上,所述第四槽设置在所述第四端面的第二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子部和第二转子部,所述第一转子部具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槽,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槽;当所述第一转子部旋转时,所述第一槽能够形成气膜,所述第二槽能够形成气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部包括第一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并绕所述第一转轴螺旋分布的螺旋叶;位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螺旋叶为第一螺旋叶,两个第一螺旋叶之间形成第一齿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端面的第一齿槽连通,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二端面的第一齿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包括第一入口和与所述第一入口配合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槽包括第二入口和与所述第二入口配合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一入口到第一出口之间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槽沿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二入口到第二出口之间逐渐变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一入口到第一出口之间逐渐变浅;所述第二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二入口到第二出口之间逐渐变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均以沿着所述第一转子部的外周接近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内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朝向均与所述第一转子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所述第二槽的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与内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以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槽以所述第一转子部的第一轴线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第二端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螺旋叶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螺旋叶的端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部具有第三端面和与所述第三端面相背设置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槽,所述第四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槽;当所述第二转子部旋转时,所述第三槽能够形成气膜,所述第四槽能够形成气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部包括第二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并绕所述第二转轴螺旋分布的螺旋叶;位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螺旋叶为第二螺旋叶,两个第二螺旋叶之间形成第二齿槽;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第三端面的第二齿槽连通,所述第四槽与所述第二转子部的第四端面的第二齿槽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包括第三入口和与所述第三入口配合的第三出口,所述第四槽包括第四入口和与所述第四入口配合的第四出口;所述第三槽沿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三入口到第三出口之间逐渐变窄;
所述第四槽沿所述第四端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从第四入口到第四出口之间逐渐变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三入口到第三出口之间逐渐变浅;所述第四槽沿垂直于所述第四端面的方向上的深度从第四入口到第四出口之间逐渐变浅。12.根据权利要求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聪武晓昆唐晗毕雨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