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荧光灯和使用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76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平面荧光灯,它包括后衬底、由透光材料组成且通过设置其之间的密封元件安装在后衬底上的前衬底、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之间构成其之间放电通道的多个隔板、沿着由隔板构成的放电通道的表面涂覆的荧光材料层、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两处的多个电极,以及覆盖整个后衬底和设置在后衬底处电极的上面部分的反射层。此外,还提供了后照明装置,它包括上述平面荧光灯、与平面荧光灯的前衬底的顶部相距一定距离用来扩散来自平面荧光灯辐照的光的光扩散部件、通过第一粘结层设置在平面荧光灯的反射层下面的绝缘层,以及通过第二粘结层设置在绝缘层下面的基座元件。这种后照明装置的优点是,因灯和基座元件的组合来改进亮度的均匀特性和增加灯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的背景1.专利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平面荧光灯和使用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引起介电势垒放电的电极结构的平面荧光灯和使用引起介电势垒放电的电极结构的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2.相关技术说明通常,平面显示器件分类成光发送型和光接收型,其中,光发送型显示器件包括阴极射线管、电子光发送器件、等离子显示屏等,而光接收型显示器件以液晶显示器为示范。但是,液晶显示器本身没有光发送结构,不能显示图像,除非外部辐照光。因此,安装辅助光源如后照明装置来显示图像。这种后照明装置起着通过光板和扩散板扩散来自冷阴极荧光灯(CCFL)辐照光的作用,或通过使用荧光灯激发荧光材料穿过紫外线来扩散光。参考附图说明图1,示出常规平面荧光灯。这种荧光灯10包括后衬底11和通过密封元件13以预定间隔安装在后衬底11上的前衬底12,从而在后衬底11和前衬底12之间形成放电通道。此外,在前衬底12的底表面形成荧光材料层16,在与荧光材料层16相应的后衬底11的上表面以预定图案形成放电电极14。而且,在后衬底11上形成介电层15,嵌在放电电极14之间。在放电通道中,填充放电气体如氙、氖等。常规的平面荧光灯10配置成通过对放电电极14施加电能,用激发荧光材料16穿过电极表面放电而产生的紫外光来引起表面光辐射。但是,由于穿过平面荧光灯主要采用惰性气体如氙、氖或氙-氖作为放电气体,故它具有施加到放电电极14的高达2kV交流电压和低达30lm/W或更小的光效率。因此,为了获得大量光,上述灯10的获得放电应放大,工作功率应增加,导致功率消耗增加。此外,由于所使用的放电气体是惰性的,故荧光材料层用147或173微毫米的紫外光来激发。于是,上述荧光灯存在使用昂贵荧光材料,而不是使用大量生产的254微毫米紫外光荧光材料的缺点。另一方面,典型的使用汞的平面荧光灯具有长的蛇形放电通道,其中,电极设置在该放电通道的起点和终点。因此,相对大的电流在放电通道中流动,汞能容易地蒸发,从而实现汞放电的高效率。但是,因为放电通道变得更长,故启动放电的电压增加。在放电电压增加时,灯会经历不稳定、电流漏泄和电子波问题。而且,平面荧光灯近年来为大尺寸,因为使用大型液晶显示器,从而必需极大地加长蛇形通道。因此,不可能实现需要这种放电电压的电路。为了解决此问题,韩国公开专利2001-0079377揭示了平面荧光灯及其制造方法。揭示的平面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包括加热平面玻璃板至预定模制温度;使用模型模制加热的平面玻璃板,加工成用隔板隔开且与放电路径相通的多个放电通道,以制备具有放电通道的模制的平面玻璃板;从模型中去除模制的玻璃板;缓慢冷却模制的玻璃板;把荧光材料涂复在模制的玻璃板的放电通道的内侧;随后是燃烧工艺;用密封胶把玻璃板粘结在前罩;从玻璃板的放电通道的内侧去除空气;把放电气体导入放电通道;密封放电通道的排气口,并安装对放电通道施加高频功率的电极。对于上述方法,用来施加高频功率的电极为安装在放电通道内侧的内电极或沿着放电通道二个横表面的整个纵向长度设置。虽然这种平面荧光灯由于要模制加热的玻璃板以形成放电通道难以制造,但是,在对电极使用高压方面不存在问题。然而,因为在放电通道的特殊通道中的强放电或严重振动放电等离子体,放电通道之间会发生串扰。这是因为放电电荷容易通过电极孔的内表面,从而使放电电荷挤进相对容易引起放电的放电通道。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昭和60-216435揭示平面荧光灯,其中,隔板交替地以锯齿形设置在具有封闭空间的腔室中,形成蛇形放电通道。而且,电极设置在放电通道的二端,且在放电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形成荧光材料层。但是,这种平面荧光灯存在缺点,诸如因在放电通道边缘处弱光辐射而引起的不均匀照明、要求高放电电压、以及电极容易变质。在日本公开专利说明书平成09-092208和美国专利5,903,096和5,509,841中,揭示了具有用隔板形成的蛇形通道的平面光源。尤其是,美国专利5,509,841揭示了具有蛇形通道的金属体。专利技术概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减轻相关技术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平面荧光灯,该灯具有启动放电所需的低电压、低功率消耗、提高的光辐射效率和均匀照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诸如应使用汞作为放电气体和以每个放电通道不被隔离方式采用低电压而稳定放电、最大化的光辐射效率和增补灯的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平面荧光灯,它包括后衬底、由透光材料组成且通过设置在其和后衬底之间并与后衬底相距预定距离的密封元件安装在后衬底上的前衬底、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之间构成它们之间放电通道的多个隔板、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二处引起介电势垒放电的多个电极以及覆盖整个后衬底和设置在后衬底处的电极上部的反射层。此外,后照明单元包括上述的平面荧光灯、与平面荧光灯前衬底的顶部有间距用来扩散来自平面荧光灯的辐照光的光扩散部件、穿过第一粘结层设置在平面荧光灯反射层下面的绝缘层以及穿过第二粘结层设置在绝缘层下面的基座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平面荧光灯,它包括后衬底、由透光材料组成且通过设置在其和后衬底之间并与后衬底相距预定距离的密封元件安装在后衬底上的前衬底、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之间且具有与在后衬底的一侧缘处设置的密封元件紧密相接触的偶数个隔板和具有与在后衬底的另一侧缘处设置的密封元件紧密相接触的奇数个隔板以构成它们之间放电通道的多个隔板、涂复在由隔板构成的放电通道的表面的荧光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二处引起介电势垒放电的多个电极。此外,后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平面荧光灯、与平面荧光灯前衬底的顶部有间距用来扩散来自平面荧光灯的辐照光的光扩散部件、通过第一粘结层设置在平面荧光灯后衬底的电极下面的绝缘反射层以及通过第二粘结层设置在绝缘反射层下面的基座元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反射层的形成来提高亮度、通过因电极孔的形成而扩大电极的宽度来降低启动放电所需的电压。而且,调节等离子体放电区域,从而提高均匀照明特性。此外,因基座元件和平面荧光灯相组合,能增补平面荧光灯的寿命。附图的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其它优点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并结合所附的附图将会更清楚地被理解,其中图1是常规的平面荧光灯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剖视图;图4a至4c是包含在图2的平面荧光灯中的隔板改进的剖视图;图5a至5e是包含在图2的平面荧光灯中的电极改进的上视图;图6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8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的剖视图。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下面,结合所附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荧光灯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平面荧光灯20包括后衬底21、前衬底22、隔板24、荧光材料层25、电极26、26’、27和27’以及反射层28。具体地说,荧光灯20包括后衬底21和通过密封元件23安装在后衬底21上的前衬底22。此外,构成后衬底21和前衬底22之间锯齿形放电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荧光灯包括:后衬底;前衬底,它由透光材料构成,且通过设置在其之间的密封元件安装在后衬底上,与后衬底相距预定的间隔;多个隔板,交替地配置在后衬底和前衬底之间构成其之间的锯齿形放电通道;荧光材料层,它沿着由隔板构成的放电通道的表面进行涂复;多个电极,设置在后衬底的外表面和前衬底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以引起介电势垒放电;以及覆盖整个后衬底和设置在后衬底处电极的上面部分的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得一柳忠烨徐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STECH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