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281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设计系统、控制系统、具有XY移动部和激光头的激光头移动器、一个或多个激光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器。该图像设计系统输入即将形成于导光板的图像的数据;该控制系统与图像设计系统连接而传输一个位置信号。该XY移动部依据该位置信号机械性地沿着上、下、左、右方向移动。该激光头与XY移动器连接反射扫描激光光束。所述激光系统通过脉冲信号输出激光光束。所述每个光学器都反射和聚集激光光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液晶显示元件、键盘、电话机、照明用面光源等的背光的图 像形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以如下内容为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激光光束分 离成若干个而形成若干个聚光激光光束,并利用可以沿着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的激光头 移动器扫掠激光光束,从而形成导光图像。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导光板(light guide panel)是提供均勻分散及扩散光源扫掠的光 线的路径的板状体,适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等受光型平板显示装置或者使用于灯箱等的面光 源装置。使用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方式是设置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者LED的方式。韩国专利申请号第1994-33115号、第 2001-25870 号、第 2001-53844 号、第 2002-26023 号、第 2002-28919 号、第 2003-03466 号、 第 2004-73443 号、第 2005-12556 号、第 2006-32631 号、第 2006-135207 号等已经公开了上述面光源装置。图1是图示现有面光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如图1所示,现有面光源装置(10)包括导光板(11)、设置在导光板(11)下部的 反射板(12)、设置在导光板(11)侧壁的光源(13)以及覆盖光源(13)的盖件(14)。光源 (13)可以使用冷阴极荧光灯或者LED等。为了分散及扩散照射到透明的丙烯酸树脂一面的光线,在导光板(11)上形成若 干个导光图像部(15),该导光图像部(15)是采用含有颗粒(bead)状氧化钛(TiO2)和玻璃 或丙烯酸等的墨汁印刷而成的。上述面光源装置(10)中,光源(13)发射的光线照射导光板(11),而照射的光线如 箭头所示,通过导光板(11)导光之后,通过反射板(12)和导光图像部(15)反射成为在各 个部位具备比较均衡的光照度。可是,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导光图像部(15)具有如下弊端。形成导光图像部(15)所需墨汁的制造及印刷工序非常复杂且不合格比率高,如 被印刷的部分中部分部位出现脱落或者斑痕等。因此,导光图像部(15)的收益率偏低,只 有约80至90%左右。而且,印刷方式的导光板(11)因去除印刷图像之后不能再次使用而 导致环境污染,这有悖于环保原则。特别是,导光图像部(15)采用的方式是印刷墨汁本身的光反射,这不可避免地发 生墨汁本身的光吸收现象。这种光吸收现象必然会降低面光源装置的光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无印痕方式,如,利用模具的注塑成型方式。上述方式为了使图像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数十次以上反复修改模具(51),这显然 会提高开发费用。由于模具(51)的制作时间变长,很难满足产品品种急剧变化时的开发需 求。而且,产品的厚度变厚时,注塑之后的冷却时间依据水分含量变长,这会降低生产效率。与此相反,产品厚度很薄且面积宽时,由于不能实施完美无缺的注塑,会产生没有形成图像 等不合格产品。为了改善上述问题,采用了使用激光加工导光图像部的方法。使用激光时,不会受 到材料厚度差的影响,且可以依据所愿尺寸加工出品质稳定的产品,更不需要安装模具或 者掩模等附带装置。另外,由于图像上不需要涂敷特殊的物质,可以重新使用,符合环保原 则。可是,由于需要对于所有图像一次一件地依次实施激光加工,加工时间变得很长,生产 效率变低。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导光板上同时加工出若干个图像的用 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如下内容为特征的用于导光板的图 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导光板上形成若干个图像化导光图像部 的用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激光头移动器、一个以上激 光系统和两个以上光学器;该图像设计系统输入即将形成于导光板的图像的数据;该控制 系统与图像设计系统连接而传输与即将形成于导光板的各个图像的坐标值一致的位置信 号;该激光头移动器具备依据从控制系统接收的位置信号机械性地沿着上、下、左、右方向 移动的XY移动部以及与XY移动部结合向所述导光板反射激光系统扫掠的激光光束的激光 头;该一 个以上激光系统依据与激光头移动器的动作同步的脉冲信号输出激光光束;该两 个以上光学器位于激光头内而分别反射及聚光从一个以上激光系统输出且经由激光头移 动器的激光光束;从光学器同时输出的两束以上激光光束与各个导光板的加工面相隔给定 间距并以多焦点模式聚光。优选地,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导光图像以由两个以上的点形成的两点、由两条虚 线形成的两虚线或者由两条直线形成的两直线的沟槽形成。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为了防止导光板因激光光束的局部加热而 弯曲设置于导光板下面的真空部。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为了去除导光板上形成导光图像部时产生 的烟雾设置于导光板上面的排气部。优选地,所述导光图像是离光源越远,各个双沟槽的长度逐渐变长;或者所述导光 图像是离光源越远,各个双沟槽之间的间距逐渐变窄;或者所述导光图像是离光源越远,各 个双沟槽的长度逐渐变长且各个双沟槽之间的间距逐渐变窄。优选地,并用所述导光图像是离光源越远,各个双沟槽之间的宽度逐渐变窄或者 各个双沟槽之间的长度逐渐变长或者各个双沟槽之间的间距变窄或者各个双沟槽之间的 宽度变窄的方式。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依据从控制系统接收的调整光学器位置信 号来调整光学器位置的调整光学器位置装置,以使依据导光板上加工位置改变形成双沟槽 的激光光束的焦点间距离。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将从激光系统发射的激光光束分离成两束 以上激光光束的一个以上光束分离器。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依据从控制系统接收的调整激光光束信号并基于导光 板上加工位置改变从激光系统发射的激光光束的强度,从而根据导光板的位置调整沟槽的深度。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现有面光源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图示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的分离斜视图。图3是图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上形成导光图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图4是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激光头移动器的结构图。图5是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激光头移动器的结构图。图6是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激光头的结构图。图7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导光图像部的形状的图。图8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导光图像部的形状的图。图9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中导光图像部的形状的图。图10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中导光图像部的形状的图。图11是图示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例中导光图像部的形状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优选实施例。以 下实施例只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且可以实施多种形态。本实施例用以完整地 实施本专利技术且使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图2是图示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的分离斜视图。如图2所示,面光源装置(200)具备导光板(210)。导光板(210)的下面形成导光 图像部(250)。导光板(210)的下部设置将照射的光线反射到上部的反射板(220)。导光 板(210)的侧壁设置向导光板(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导光板上形成若干个图像化导光图像部的用于导光板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激光头移动器、一个以上激光系统和两个以上光学器;该图像设计系统输入即将形成于导光板的图像的数据;该控制系统与图像设计系统连接而传输与即将形成于导光板的各个图像的坐标值一致的位置信号;该激光头移动器具备依据从控制系统接收的位置信号机械性地沿着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的XY移动部以及与XY移动部结合向所述导光板反射激光系统扫掠的激光光束的激光头;该一个以上激光系统依据与激光头移动器的动作同步的脉冲信号输出激光光束;该两个以上光学器位于激光头内而分别反射及聚光从一个以上激光系统输出且经由激光头移动器的激光光束;从光学器同时输出的两束以上激光光束与各个导光板的加工面相隔给定间距并以多焦点模式聚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得一柳忠烨白基龙朴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STECH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