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74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制造等离子显示板(PDP)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制造的PDP中,利用胶印技术将电极形成在基板上。此外,在该方法中,用非导电不透色浆料填充具有预定图案的凹版槽。将非导电不透色浆料从凹版槽经由印刷用毡转录到第一基板上从而使浆料对准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的非放电区。类似地,将总线电极浆料转录到透明电极上。干燥和焙烤浆料图案。将介电层形成在图案上,由此完成前基板。使后基板与前基板对准,并且将放电气体注入基板之间,然后将两基板彼此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胶印技术将电极形成在基板上的。
技术介绍
通常,等离子显示板(PDP)是一种利用等离子放电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当向排列在PDP的放电空间内的电极施加电压时,会在电极间发生等离子放电并同时产生真空紫外线(VUV)。紫外线激发呈预定图案的磷光体,从而显示预期的图像。PDP大致分为AC、DC、和混合型PDP。对于AC型PDP来说,地址电极以特定方向形成在后基板上,并且介电层形成在后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同时覆盖地址电极。阻挡肋以条状图案形成在介电层上从而使每个阻挡肋设置在相邻的地址电极之间,并且红(R)、绿(G)、蓝(B)磷光层形成在相邻的阻挡肋之间。放电维持电极形成在面对后基板的前基板的表面与地址电极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放电维持电极具有一对由氧化铟锡(ITO)形成的透明电极,以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总线电极。介电层和MgO保护层顺序形成在前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同时覆盖放电维持电极。形成在后基板上的地址电极和形成在前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互相交叉,并且其交叉区域形成放电单元。将寻址电压施加在地址电极和放电维持电极之间以发生寻址放电,并且将维持电压施加在一对放电维持电极之间以发生维持放电。此时,产生真空紫外线,它们激发相应的磷光体通过透明前基板发射可见光,由此显示预期的图像。对于上述结构的PDP,总线电极通过光刻形成。在光刻工艺中,将感光银(Ag)浆料以预定厚度涂敷到后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并且通过干躁、曝光和显影步骤构图感光银浆料;或者将感光银(Ag)带(photosensitivesilver tape)附着到后基板的整个表面,并且通过曝光和显影步骤构图感光银带。具体而言,总线电极具有黑、白双层结构以提高对比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黑色浆料和白色浆料顺序涂敷在后基板的整个表面,并同时将其曝光。基于黑色浆料的黑色电极层由传导性材料形成。当总线电极以上述方式形成时,它具有恒定的厚度。然而,在总线电极的两侧边易于形成边缘卷曲(随着电极的焙烤(firing),其边缘变尖)。当在总线电极上形成介电层时,边缘卷曲使介电形成材料淀积在总线电极的侧边,从而在这些地方产生气泡。这种伴随着气泡产生的结构容易破坏总线电极的耐电压性。因此,总线电极区域的放电单元会在其放电状态出现不正常。同时,黑条(black stripe)形成在前基板上其非放电区域处以提高对比度。黑条可以与总线电极一起形成,或者可在形成总线电极后单独形成。当黑条和总线电极用同样的材料一起形成时,黑条与总线电极一样是导电的。因此,当将黑条形成在整个非放电区域中时,用于彼此靠近设置的放电单元的相邻放电维持电极就容易短路。此外,因为黑条包含导电材料,所以其密度削弱,限制了对比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当黑条在形成总线电极之后单独形成时,必须在执行用于形成总线电极的印刷、干燥、曝光、显影和焙烤的步骤之后重复用于形成黑条的印刷、干燥、曝光、显影和焙烤步骤。这涉及复杂的处理步骤和大量的时间消耗,因此,该方法不适合批量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DP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胶印技术形成电极以减少电极材料消耗,并且形成细密且精确的电极图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PDP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胶印技术将非导电黑色层形成在非放电区域中并将总线电极形成在前基板上从而用简化的方式提高对比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电极结构和增强的对比度的PDP。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PDP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在第二基板上平行形成的地址电极。阻挡肋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磷光层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部。PDP还包括放电维持电极,该放电维持电极具有形成在第一基板上与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的透明电极,以及形成在透明电极上同时在平行于透明电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总线电极。用非导电不透色层(nonconductive opaque-coloredlayer)填充于地址电极的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的放电单元的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的间隙。总线电极和非导电不透色层在其厚度方向是具有预定曲率的凸面形状。非导电不透色层与透明电极部分地重叠。总线电极位于靠近非导电不透色层的位置,并且非导电不透色层可以与总线电极和透明电极部分地重叠。总线电极设置在透明电极和非导电不透色层上。总线电极具有位于透明电极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同时与透明电极电连接,并具有位于非导电不透色层上的外围。总线电极具有垂直于其纵向方向截取的椭圆形横截面。总线电极可具有围绕形成于透明电极上的其宽度方向中心的一个侧面部分和一相对侧面部分,所述相对侧面部分与和透明电极一边的非导电不透色层的外围重叠。非导电不透色层覆盖总线电极。非导电不透色层是基于黑色的,总线电极用基于白色的电极材料形成。对于PDP的制造方法,将多个具有预定图案的透明电极形成在第一基板上使得所述透明电极彼此平行延伸。用非导电不透色浆料填充具有预定图案的凹版槽(gravure groove)。将非导电不透色浆料从凹版槽转印到印刷用毡。将非导电不透色浆料从印刷用毡转录到第一基板上使得所述浆料对准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的非放电区域。用总线电极浆料填充具有预定总线电极图案的凹版槽。将总线电极浆料从凹版槽转印到印刷用毡。将总线电极浆料从印刷用毡转录到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透明电极上。将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非导电不透色浆料图案和总线电极浆料图案干燥并焙烤。将介电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上使得该介电层覆盖透明电极、总线电极和非导电不透色层。将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准使得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注入放电气体。然后将所述基板相互密封。用非导电不透色浆料填充与非放电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基板上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的间隙。所涂敷的非导电不透色浆料与透明电极的外围重叠。总线电极浆料与非导电不透色浆料重叠。总线电极浆料可以完全覆盖非导电不透色浆料。总线电极浆料可以与非导电不透色浆料的外围部分地重叠,并且与透明电极部分地重叠。可以将总线电极浆料形成在透明电极上使得总线电极浆料设置为靠近与透明电极部分重叠的非导电不透色浆料的外围。可将总线电极形成在透明电极上,并且非导电不透色浆料覆盖形成在透明电极上的总线电极。非导电不透色浆料是基于黑色的,并且总线电极浆料用基于白色的电极材料形成。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对本专利技术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本专利技术的许多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PDP的截面图,其表示了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有放电维持电极和黑色图案的结构;图3A-3E顺序描述了利用胶印技术的电极印刷步骤;图4示意性地表示在影印版(gravure plate)上形成凹槽、用浆料填充凹槽和将其转录到玻璃基板上的步骤;图5示意性地表示在影印辊(gravure roll)上形成凹槽、用浆料填充凹槽和将其转录到玻璃基板上的步骤;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其表示了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有放电维持电极和黑色图案的结构;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PDP的截面图,其表示了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有放电维持电极和黑色图案的结构;图8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且彼此平行延伸的地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在所述各个放电单元中的每一个内部的磷光层;以及放电维持电极,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的透明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透明电极上并且平行于所述透明电极延伸的总线电极,其中用非导电不透色层填充在所述地址电极的方向上彼此靠近设置的所述放电单元的相邻透明电极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喆熙吴丞宪宋詠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