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433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包括绿色空间、水陆交错带与蓝色空间,水陆交错带连接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位于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之间,绿色空间的水平高度大于蓝色空间的水平高度。上述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与水陆交错带构成水域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与水陆交错带系统的有机体,填补了蓝绿融合空间建设的空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城市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

技术介绍

[0002]蓝绿融合空间指城市内水体和绿地两种生态元素的总称,“蓝色空间”指城市内所有自然及人工区域,包括:河渠、湖泊、水库、湿地等;“绿色空间”指城市区内所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包括:山体、林地、农田、草地和生态廊道,以及城市中大型绿地、带状绿地、防护绿带与公共开放空间等。
[0003]蓝绿融合空间是城市生态网络建设与景观塑造的主要对象,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宜居环境与生态建设。在快速化城市建设当中,“蓝绿”空间建设都是分别进行,长期以来在城市实际建设中,蓝绿分治、水岸分建,造成了蓝绿断裂、水岸分割等诸多问题,加剧了蓝绿生态格局的演变,使得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存在“空缺”,缺乏相互融合,生态效应与生态协同服务功能未能体现,生态美丽特色难以彰显。并且,城市化建设中导致蓝绿生态要素受损,引发了城市水文循环,环境污染,热岛、干岛、雨岛气候加剧,水土流失,自然生境侵蚀等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质量。并且,关于城市蓝绿空间规划设计的评价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在评价蓝绿空间的水体和绿地环境的体系也只是简单的应用了河道或者公园等相关的指标体系套用在新时期蓝绿空间上,但是,这并不与蓝绿融合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相互契合。
[0004]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水利、绿化、景观各专业规划割裂严重,导致城市道路绿地频繁修缮及反复建设,极大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生产。目前城市规划或者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仅考虑水体和绿地两块单独的部分。而且现有关于城市河道、公园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研究,同样是将水体和绿地分割开来进行评价,没有将二者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蓝绿融合的系统性评价,在规划过程中未考虑规划协调性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性,缺乏科学指标作为基础依据,无法将蓝绿融合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用合适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因而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蓝绿环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无法在日后的规划设计中开展蓝绿融合的建设,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同时,目前的指标评价体系缺少可靠的数据评价指标,不能对城市设计中蓝空间和绿空间结合为一体的和谐性与蓝绿融合系统的健康性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蓝绿融合空间建设缺乏的问题,构建一种简单实用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
[0006]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包括绿色空间、水陆交错带与蓝色空间,所述水陆交错带连接所述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位于所述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之间,所述绿色空间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蓝色空间的水平高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绿色空间为被植被所覆盖与围合的空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绿色空间包括公园、居住绿地、道路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与林地,所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靠近所述水陆交错带的一侧,所述公园与所述生产防护绿地接壤,并位于所述生产防护绿地远离所述水陆交错带的一侧,所述林地与所述公园接壤,并位于所述公园远离所述生产防护绿地的一侧,所述道路绿地与所述林地接壤,并位于所述林地远离所述公园的一侧,所述居住绿地与所述道路绿地接壤,并位于所述道路绿地远离所述林地的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交错带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物质传输、能量转换与信息交换的过渡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交错带包括硬质岸线、生态岸线与滨水绿地,所述硬质岸线与所述生态岸线接壤,且与所述生态岸线位于所述绿色空间与所述蓝色空间之间,所述滨水绿地位于所述生态岸线之中。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蓝色空间包括湿地、滨水绿地与蓝色廊道所构成的复合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湿地包括河流、水库、湖泊与池塘。
[0013]上述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与水陆交错带构成水域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与水陆交错带系统的有机体,填补了蓝绿融合空间建设的空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示意图;
[0015]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的指标评价方法流程图;
[0017]图4为蓝绿融合指标评价体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包括绿色空间110、水陆交错带120与蓝色空间130。水陆交错带120连接绿色空间110与蓝色空间130,位于绿色空间110与蓝色空间130之间,绿色空间110的水平高度大于蓝色空间130的水平高度。
[0020]上述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绿色空间110、蓝色空间130与水陆交错带120构成水域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与水陆交错带系统的有机体,填补了蓝绿融合空间建设的空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0021]在本实施例中,绿色空间110为被植被所覆盖与围合的空间。具体的,绿色空间包括公园、居住绿地、道路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与林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靠近水陆交错带的一侧,公园与生产防护绿地接壤,并位于生产防护绿地远离水陆交错带的一侧。林地与公园接壤,并位于公园远离生产防护绿地的一侧。道路绿地与林地接壤,并位于林地远离公园的
一侧。居住绿地与道路绿地接壤,并位于道路绿地远离林地的一侧。
[0022]在本实施例中,水陆交错带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物质传输、能量转换与信息交换的过渡带。具体的,水陆交错带包括硬质岸线、生态岸线与滨水绿地。硬质岸线与生态岸线接壤,且与生态岸线位于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之间,滨水绿地位于生态岸线之中。
[0023]在本实施例中,蓝色空间包括湿地、滨水绿地与蓝色廊道所构成的复合空间。具体的,湿地包括河流、水库、湖泊与池塘。
[0024]此外,还提供了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的指标评价方法。
[0025]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的指标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S310,构建水体、陆地、水陆交错带融合的序列式整合系统,根据模糊评价法,从环境A、生态B、社会C、经济D四个层次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蓝绿空间研究进展及蓝绿空间特征,构建一种水体、陆地、水陆交错带融合的序列式整合系统。其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具体的,以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特点、水体和绿地的结合程度及生态规划目标为基础进行序列式整体结构的构建。在本实施例中,环境A、生态B、社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绿色空间、水陆交错带与蓝色空间,所述水陆交错带连接所述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位于所述绿色空间与蓝色空间之间,所述绿色空间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蓝色空间的水平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空间为被植被所覆盖与围合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绿融合的空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空间包括公园、居住绿地、道路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与林地,所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靠近所述水陆交错带的一侧,所述公园与所述生产防护绿地接壤,并位于所述生产防护绿地远离所述水陆交错带的一侧,所述林地与所述公园接壤,并位于所述公园远离所述生产防护绿地的一侧,所述道路绿地与所述林地接壤,并位于所述林地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饮江焦香香赵志淼鲁仙李肖姬芬闵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