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15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梁铣刀,该铣刀由本体的中心孔外壁上沿轴向设置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组成,所述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切点连续形成具有内凹弧度的沿型面,任意两个相邻的切削刃之间设置有导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切削刃设置为螺旋结构,有效提高飞机旋翼梁型面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零件与检测样板贴合透光间隙小于0.15mm,满足了飞机旋翼梁型面加工需求,其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加工质量、刀具耐用度满足使用要求,有效提升了零件交工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长的优点。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梁铣刀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梁铣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大型结构件的增多,不断提高,对刀具性能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尤其在针对型面加工时,要求刀具具有效率高,型面精度误差小,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好的性能,其中直升机旋翼梁的加工就属于该类范畴,该零件型面线较长,单件通常长为8米

10米左右,普通的型面加工方式是在加工中心上进行行切,加工效率较为低下,同时对单件刀具的尺寸要求和使用寿命要求较高,更换使用刀具时易产生接刀痕,影响被加工零件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梁铣刀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大梁铣刀,该铣刀由本体的中心孔外壁上沿轴向设置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组成,所述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切点连续形成具有内凹弧度的沿型面,任意两个相邻的切削刃之间设置有导屑槽。
[0006]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切削刃的刃面上设置有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后角、第二后角和第三后角。
[0007]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沿型面包括前沿型面和后沿型面,所述前沿型面和后沿型面之间设置有凸台,用于样板检测零件时,检测前后型面与样板的重合度,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31mm。
[0008]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沿型面由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114个切点组成,其中,第84至85个切点的弧度为1
°
,第85至86个切点的弧度为0.85
°
,其余切点按坐标表点圆滑转接,所述114个切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0009][0010]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切削刃的刃径为170mm,刃长219.5mm,总长219.5mm,齿深为30mm。
[0011]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切削刃的螺旋角为43
°
,所述切削刃的齿底与水平面的底径增量为2.25
°

[0012]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角的角度为15
°
,所述第二后角的角度为30
°
,所述第三后角的角度为45
°

[0013]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切削刃的切削前角为20
°

[0014]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角的的角面为3mm。
[0015]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中心孔上设置有限位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将切削刃设置为螺旋结构,有效提高飞机旋翼梁型面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零件与检测样板贴合透光间隙小于0.15mm,满足了飞机旋翼梁型面加工需求,其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加工质量、刀具耐用度满足使用要求,有效提升了零件交工效率;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公开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大梁铣刀的右旋右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大梁铣刀的左旋左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大梁铣刀,该铣刀由本体的中心孔2外壁上沿轴向设置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1组成,所述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切点连续形成具有内凹弧度的沿型面,两两相邻的切削刃1之间设置有导屑槽9。
[0028]所述切削刃1的齿底与中心孔2间设置刀具刨面4;所述切削刃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刀具侧隙角5和的第二刀具侧隙角23,便于下刀,避免与已加工表面干涉。
[0029]所述切削刃1的螺旋角21为43
°

[0030]所述切削刃1的齿底与水平面的底径增量22为2.25
°

[0031]所述沿型面由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114个切点组成,其中,第84至85个切点的弧度为1
°
,第85至86个切点的弧度为0.85
°
,其余切点按坐标表点圆滑转接,所述114个切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0032][0033]由上表可知,沿型面由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114个切点组成,切削刃刃口磨削时,将各坐标点进行数控编程,由设备保证切削刃刃口型线要求,在加工零件时,不用再采用加工中心进行数控编程来保证零件型面要求,铣刀采用龙门铣床,全刃长刃口与零件接触切削,进行一次走刀,通过切削刃满足飞机旋翼梁型面要求,提高零件加工效率的同时,可有效提升零件表面质量,以及零件型面的精度要求。
[0034]如图3所示,切削刃1的刃面上设置有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后角11、第二后角12和第三后角13,第一后角11的角度15为15
°
,第二后角12的角度16为30
°
,第三后角13的角度17为45
°
,第一后角11的角面14宽为3mm。
[0035]如图1和图4所示,切削刃1的刃径为170mm,刃长219.5mm,总长219.5mm,齿深为30mm,切削刃1的螺旋角为43
°
,切削刃1的切削前角18为20
°

[0036]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梁铣刀,其特征在于,该铣刀由本体的中心孔外壁上沿轴向设置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组成,所述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切点连续形成具有内凹弧度的沿型面,任意两个相邻的切削刃之间设置有导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梁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的刃面上设置有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后角、第二后角和第三后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梁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型面包括前沿型面和后沿型面,所述前沿型面和后沿型面之间设置有凸台,用于样板检测零件时,检测前后型面与样板的重合度,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31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梁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型面由多个螺旋结构的切削刃的114个切点组成,其中,第84至85个切点的弧度为1
°
,第85至86个切点的弧度为0.85
°
,其余切点按坐标表点圆滑转接,所述114个切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点位XY 点位XY 点位XY 点位XY 点位XY 点位XY 00
ꢀꢀꢀꢀꢀꢀꢀꢀꢀꢀꢀꢀꢀꢀꢀꢀꢀꢀꢀꢀꢀ
0.20090.0938
ꢀꢀ
40.200910.6802
ꢀꢀ
80.200915.0129
ꢀꢀ
120.200916.6318
ꢀꢀ
160.200916.5346 101194.200914.8857 2.20090.9835
ꢀꢀ
42.200910.9908
ꢀꢀ
82.200915.1461
ꢀꢀ
122.200916.6623
ꢀꢀ
162.200916.4950 102196.200914.8026 4.20091.8051
ꢀꢀ
44.200911.2883
ꢀꢀ
84.200915.2733
ꢀꢀ
124.200916.6889
ꢀꢀ
164.200916.4526 103198.200914.7162 6.20092.5616
ꢀꢀ
46.200911.5744
ꢀꢀ
86.200915.3944
ꢀꢀ
126.200916.7113
ꢀꢀ
164.597216.4439 104200.200914.6272 8.20093.2694
ꢀꢀ
48.200911.8499
ꢀꢀ
88.200915.5097
ꢀꢀ
128.200916.7296
ꢀꢀ
165.346416.1200 105202.200914.5362 10.20093.9305
ꢀꢀ
50.200912.1149
ꢀꢀ
90.200915.6190
ꢀꢀ
130.200916.7440
ꢀꢀ
165.981115.8120 106204.200914.4363 12.20094.5490
ꢀꢀ
52.200912.3695
ꢀꢀ
92.200915.7224
ꢀꢀ
132.200916.7549
ꢀꢀ
166.200915.8074 107206.200914.3357 14.20095.1458
ꢀꢀ
54.200912.6136
ꢀꢀ
94.200915.8198
ꢀꢀ
134.200916.7619
ꢀꢀ
168.200915.7590 108208.200914.2334 16.20095.7043
ꢀꢀ
56.200912.8473
ꢀꢀ
96.200915.9121
ꢀꢀ
136.200916.7650
ꢀꢀ
170.200915.7077 109210.200914.1286 18.20096.2304
ꢀꢀ
58.200913.0718
ꢀꢀ
98.200915.9992
ꢀꢀ
138.200916.7648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琪董亚丁曾田赵雪芹刘艳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