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99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梁本体;吸能盒组件,吸能盒组件与梁本体的端部相连,且吸能盒组件具有第一导力部和第二导力部,第一导力部和第二导力部在Y向依次分布,第一导力部用于与车身纵梁相连,且第二导力部用于与轮罩边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在吸能盒组件上设置第一导力部和第二导力部,使得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前防撞梁总成能够起到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和传导碰撞力的作用,且通过第一导力部和第二导力部能够增加碰撞力的传力路径,进一步分解和减小单条传力路径上的碰撞力,从而对车身有效地进行防护,满足前防撞梁总成在小重叠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是安装在汽车车身骨架最前端的一种横向结构件,主要用来在车辆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和传导碰撞力,但是由于市场及法规对汽车防撞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近来增加的25%小重叠工况下的偏置碰撞,使得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结构无法有效进行能量吸收及碰撞力传导,导致现有的防撞梁结构无法对车身进行有效地防护,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保障乘员的安全,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防撞梁总成,使得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前防撞梁总成能够起到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和传导碰撞力的作用,且通过第一导力部和第二导力部能够增加碰撞力的传力路径,满足前防撞梁总成在小重叠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梁本体;吸能盒组件,所述吸能盒组件与所述梁本体的端部相连,且所述吸能盒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本体(1);吸能盒组件(2),所述吸能盒组件(2)与所述梁本体(1)的端部相连,且所述吸能盒组件(2)具有第一导力部(211)和第二导力部(212),所述第一导力部(211)和第二导力部(212)在Y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导力部(211)用于与车身纵梁(3)相连,且所述第二导力部(212)用于与轮罩边梁(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组件(2)包括主体部(213),所述主体部(213)的前侧面与所述梁本体(1)相连,所述第一导力部(211)和所述第二导力部(212)均与所述主体部(213)的后侧面相连,且所述第一导力部(211)和所述第二导力部(212)在Y向上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力部(211)、所述第二导力部(212)和所述主体部(213)为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力部(211)沿Y向的延伸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力部(212)沿Y向的延伸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组件(2)包括盒本体(21)和连接板(22),所述盒本体(21)的前侧面与所述梁本体(1)相连,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盒本体(21)的后侧面相连,所述车身纵梁(3)和所述轮罩边梁(4)均与所述连接板(22)相连;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洪丰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