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137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平行设置,多个第三电极跨过第一和第二电极而设置,电极相互跨过的区域定义的放电单元是以矩阵形式设置的。根据该驱动方法,复位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多个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分布是一致的。寻址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根据显示数据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壁电荷。维持放电周期是这样一个周期,在该周期期间在寻址周期期间产生壁电荷的单元内引起维持放电。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方法包括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一脉冲以便在由第一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第一次放电的步骤,和施加作用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第二脉冲以便在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作为清除放电的第二次放电的步骤。在复位周期期间执行这些步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方法。
技术介绍
PDP是一种具有典型的较好识别力(即高分辨率)和具有薄而较大显示屏幕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PDP作为一种显示装置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代替CRTs。特别是,人们对表面放电AC型PDP成为适合于高质量数字广播的一种显示装置寄予更高的希望,因为能够将它设计成具有较大的显示屏幕。这就要求表面放电AC型PDP比CRTs具有更高的品质。可以将高品质的显示器认为是高清晰度的显示器、具有大量灰度比等级的显示器、高发光率的显示器、或高对比度的显示器。通过将象素之间的间距设定成较小值来实现高品质的显示。通过在一帧内增加子区域的数量来实现具有大量灰度比等级的显示。另外,通过增加某种电源所允许的可见光数量或增加维持放电的时间量来实现高发光率的显示。进一步,通过减少来自显示面板表面外来光的反射或减少在黑色显示期间(黑色显示对显示没有贡献)发生的发光量来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参考在后面“附图简要描述”中将要说明的图1-图4将描述传统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和传统的。这是为了便于理解传统的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法中潜在问题。图1示意性地表示表面放电型PDP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实现了本申请的申请人作为专利提出的一种方法。根据该方法,在显示中包括了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例如,在1997年6月20日公开的未审批的日本专利公开号为9-160525中已经披露了PDP的结构。PDP1包括维持放电电极X1到X3(以后简称为X1到X3电极)和Y1到Y3(以后简称为Y1到Y3电极)、寻址电极A1到A4、和阻挡层2。上述的维持放电电极彼此平行并列设置在一个衬底上。寻址电极跨过维持放电电极在另外的衬底上形成。阻挡层2与寻址电极平行设置,这样将放电空间彼此分离。在由互相连接的维持放电电极和横跨维持放电电极的寻址电极定义的区域内形成放电单元。用于产生可见光的磷放置在放电单元内。用于产生放电的气体密封在衬底之间的空间内。在该附图中,为了简明,将维持放电电极彼此平行设置成3行,寻址电极数为4。在具有上述结构的PDP中,维持放电是由每一个维持放电电极和在其两侧的维持放电电极所定义的行内引起的。因此由所有电极定义的空间或行(L1至L5)都能用作显示行。例如,X1电极和Y1电极定义一个显示行L1,Y1电极和X2电极定义一个显示行L2。图2表示图1所示PDP沿寻址电极的剖视图。其表示了前面衬底3、后面衬底4、和由于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的放电D1到D3。实际上,电压作用到Y1电极和X1电极。这引起放电D1。当电压作用到Y1电极和X2电极时,引起放电D2。通过将电压作用到X2电极和Y2电极引起放电D3。因此,电极被用于在其两侧提供显示行。因此,由于减少电极数量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显示器。此外,用于驱动电极的驱动电路的数量也能够因此减少。图3表示图1所示PDP中使用的一帧的构成。一帧由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两个字段组成。在第一字段期间,奇数行(L1、L3和L5)用作包括在显示中的显示行。在第二字段期间,偶数行(L2、L4)用作包括在显示中的显示行。因此,在一帧期间显示一个屏幕的图象。每个字段包括多个子字段,以预定的比率对这些子字段设定发光等级。在子字段期间根据显示数据有选择地允许构成显示行的单元进行发光。这样,表示了被认为是在象素之间发光度差别的灰度比等级。每个子字段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在复位周期期间,单元的状态是一致的,这些单元在紧接前面子字段期间依据显示位置的不同而互相有所不同。在寻址周期期间,写入新的显示数据。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在构成显示行的单元中引起维持放电,以便根据显示数据允许单元进行发光。图4是有关在图1所示的PDP中执行的传统驱动方法的波形图。图4涉及到了在第一字段内的任何子字段。在复位周期期间,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复位脉冲电压Vw作用到所有的X电极。在由X电极和邻近的Y电极定义的行内开始放电。结果,在所有的行(L1到L5)内引起第一次放电(复位放电)。在放电单元内产生包括正电荷的离子和电子的壁电荷。之后,去掉复位脉冲,电极保持在同样的电位。然后由于在电极上形成的壁电荷产生的电位差引起第二次放电(自清除放电)。同时,由于电极保持在相同的电位,在放电空间内由放电引起的正电荷的离子和电子彼此重新结合。结果,壁电荷消失。在所有显示单元内壁电荷的数量能够与放电相一致(壁电荷的分布是均匀的)。在下面的寻址周期期间,电压-Vy的扫描脉冲连续作用到以Y1电极开始的电极上。电压Va的寻址脉冲根据显示数据作用到寻址电极。结果,开始寻址放电。同时,脉冲电压Vx作用到与Y1电极形成一对在第一字段参加显示的X1电极。已经由寻址电极和Y1电极定义的空间内引起的放电移到X1电极和Y1电极之间的行。因此,在X1电极和Y1电极附近产生需要促使维持放电的壁电荷。与Y1电极成对来定义不包括在显示中的一个行的X2电极上的电位保持在0V。因此,避免在由X2电极定义的行中引起的放电。同样,在奇数Y电极内连续引起寻址放电。在奇数Y电极内引起的寻址放电完成之后,扫描脉冲作用到Y2电极。同时,脉冲电压Vx作用到与Y2电极成对以便参加显示的X2电极。X3电极没有示出,其同X1电极一样保持在0V。同样,在偶数Y电极内连续引起寻址放电。结果,在整个屏幕内在奇数行内引起寻址放电。之后,在维持放电周期期间,维持脉冲电压Vs交替作用到X电极和Y电极。同时,设定维持脉冲的相位,以便定义不包括在显示中的一个行的成对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0V。因此避免在非显示行内引起放电。例如,相互超出相位的维持脉冲作用到在第一字段期间参加显示的成对X1和Y1电极。相反,相互在相位内的维持脉冲作用到定义非显示行的成对Y1和X2电极。因此在第一子字段期间获得了显示。在图4中,电压Vs是被需要引起维持放电的电压,通常设定在大约170V。另外,电压Vw是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设定为大约350V。扫描脉冲电压-Vy设定为大约-150V,寻址脉冲电压Va设定为大约60V。电压Va和Vy绝对值的和等于或大于放电开始电压,在由寻址电极和每个Y电极定义的空间内以该放电开始电压开始放电。另外,电压Vx设定为大约50V或设定为一个值,该值促使在寻址电极和每个Y电极定义的行内引起的放电移到由X电极定义的行。该值应该能够产生足够的壁电荷。然而,根据前述传统的驱动方法,采用了复位放电。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用该开始电压在放电单元内激发放电)的脉冲电压Vx作用到X电极。这导致激烈的放电。由放电引起的光辐射是与图象显示无关的背景光辐射。这导致图象对比度的恶化。另外,在前述使用由所有维持放电电极定义的行作为显示行的驱动方法中,有这样的可能在所有放电单元内不能引起稳定的复位放电。换句话说,复位脉冲作用到所有X电极是为了引起在所有显示行内的放电。放电开始时间(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在该时间激发放电)随着放电单元到放电单元的不同而不同。存在这样的可能在一些单元内可能不会引起放电。再参考图2,讨论X2电极。如果首先在X2电极和Y1电极之间的行内引起放电D2,由放电引起的电荷开始要聚集到电极附近。壁电荷产生与电压Vw相反极性的偏压,并且在放电空间内的有效电压下降。特别是,在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在该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多个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彼此相邻放置,多个第三电极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放置,且放电单元被限定在上述电极相互交叉的区域,其中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   该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复位周期,将第一脉冲施加到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被施加电位随时间增大,以便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引发第一放电,之后,施加第二脉冲到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被施加电位随时间减小,以便在第一和第二电极 之间引发第二放电,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的电位下降到预定电位电平之后将所述第二脉冲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6-18 170825/98;JP 1999-3-9 61660/991.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在该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多个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彼此相邻放置,多个第三电极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放置,且放电单元被限定在上述电极相互交叉的区域,其中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放电周期,该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复位周期,将第一脉冲施加到第二电极,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户口典明浅生重晴金泽义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