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100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包括前压捆室、后压捆室、前压辊、前驱动组件、后压辊、后驱动组件、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和后输送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打捆装置采用一个双作用液压缸通过两个驱动连杆同时驱动两个前压辊或后压辊,减少了液压缸的数量。前压捆室、后压捆室之间通过液压式放捆机构驱动,前压辊和后压辊形成的压捆空间调节由双作用液压缸驱动实现,速度控制和调节方便,安全可靠。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满足不同直径牧草捆或秸秆捆的打捆需求,且不宜堵塞,提高了打捆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安全性和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捡拾打捆机是当前农牧业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打捆设备,将牧草或农作物秸杆捡拾并同机打成圆形或方形草捆或秸杆捆的作业机具。现有打捆机根据出品草捆的形状主要分为方捆打捆机和圆捆打捆机两种。现有打捆机的不足之处在于:方捆打捆机设有打结器,操作维修复杂,且机型体积较大;圆捆打捆机的压捆室形成圆草捆直径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直径圆草捆成型需求;喂料机构对打捆机构进行喂料时料容易在打捆机构内堵塞导致打捆机憋停,使打捆机不能正常运行,作业效率低下;配置在前、后压捆室内的卷草钢辊固定位于同一较大外径尺寸部位处,不可移动和调节变化,使其打捆整体紧密度下降,草捆里部与外部紧密度不一致,打捆质量较差,打捆较松散。
[0003]针对打捆机的设计问题,现有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20819594.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走式打捆机,包括自走式底盘、捡拾割台、喂入装置、粉碎装置、抛送装置和打捆装置,可实现自走、不停机连续收获打捆,但是此打捆机所形成的草捆直径单一,无法在一台机器中形成不同直径大小的圆草捆。申请号为201821328903.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草捆大小的圆草捆打捆机,设计方案侧重于打捆机压捆室,采用传送带带输送物料效率较低,需与拖拉机配套使用。
[0004]国内大多数圆捆打捆机形成的草捆直径不可变,国外先进的可变直径打捆机价格相对昂贵,不宜在国内普及。因此,目前亟需研制一种工作效率高、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自驱式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在实现自驱的同时还能在同一台打捆机上形成直径不同的圆草捆。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打捆机打捆单一,打捆大小无法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圆捆打捆机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解决打捆机构喂料时压捆室堵塞导致打捆机憋停,以及草捆直径单一不可调节等技术难题,提高打捆机的打捆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和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包括前压捆室、后压捆室、前压辊、前驱动组件、后压辊、后驱动组件、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和后输送辊。其中,所述的前压捆室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打捆机的车架上,且与车架通过螺钉相固连,在所述的前压捆室的两侧设有前腰型孔,用于放置前压辊的端部,在前压捆室的顶部设有前耳座。所述的后压捆室位于前压捆室的后方,且与前压捆室通过铰链相连接,在所述的后压捆室的两侧设有后腰型孔,用于放置后压辊的端部,在后压捆室的顶部设有后耳座。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后输送辊由前向后依次平行布置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下方,用于输送牧草或秸秆进入前压捆室内,且
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后输送辊的两端均与前压捆室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的前压辊呈圆弧状布置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中上部,用于形成前压捆空间;在所述的前压辊的两端的轴承座均设有两个平行的削扁平面,且将带削扁平面的轴承座置于前腰型孔内。所述的后压辊呈圆弧状布置安装在后压捆室内,用于形成后压捆空间;在所述的后压辊的两端的轴承座均设有两个平行的削扁平面,且将后压辊两端带削扁平面的轴承座置于后腰型孔内。所述的前驱动组件包括前伸缩缸和前驱动连杆,用于驱动前压辊产生外扩或内收运动,进而改变前压捆空间的大小;所述的前伸缩缸的前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侧面,前伸缩缸的后端与前驱动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前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套装在前压辊的外侧端。所述的后驱动组件包括后伸缩缸和后驱动连杆,用于驱动后压辊产生外扩或内收运动,进而改变后压捆空间的大小;所述的后伸缩缸的外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后压捆室的侧面,后伸缩缸的内端与后驱动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后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套装在后压辊的外侧端;在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和后输送辊的左侧端分别安装有前输送链轮、中输送链轮和后输送链轮。所述的前压捆室的前耳座与后压捆室的后耳座通过放捆机构相连接。
[0008]所述的前压辊的数量为3

5个,且位于最上端的前压辊的两端均安装有前压捆链轮,位于中间和下端的前压辊仅在左侧安装有前压捆链轮;所述的后压辊仅在右侧安装有后压捆链轮;位于打捆装置左侧的前压捆链轮、前输送链轮、中输送链轮和后输送链轮通过左侧打捆链条与打捆机的传动马达相连接;位于打捆装置右侧的过渡链轮与前压捆链轮通过过渡链条相连接,过渡链轮与后压捆链轮通过右侧打捆链条相连接。当前压辊的数量为奇数时,选择最下方或最上方的前压辊由前伸缩缸直接驱动。当后压辊的数量为奇数时,选择最下方或最上方的后压辊由后伸缩缸直接驱动。
[0009]在所述的前压捆室左侧设有四个张紧链轮,且位于中间位置的张紧链轮由前张紧液压缸驱动,所述的前张紧液压缸的前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侧面,前张紧液压缸的后端套接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张紧链轮轴上。在所述的后压捆室的右侧设有两个张紧链轮,且位于下方的张紧链轮由后张紧液压缸驱动,所述的后张紧液压缸的下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后压捆室的侧面,后张紧液压缸的上端套接在位于下方的张紧链轮轴上。
[0010]过渡链轮为双排链轮,前输送链轮、中输送链轮、后输送链轮、前压捆链轮和后压捆链轮为单排链轮。所述的前伸缩缸和后伸缩缸采用双作用液压缸。所述的放捆机构可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或电动推杆。
[0011]工作时,进入打捆机喂入装置的牧草或秸秆在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后输送辊的驱动下不断进入打捆装置内,并在前压辊和后压辊的作用下不断旋转压实,形成圆形草捆。当草捆达到设定大小时,启动放捆机构,后压捆室向后打开,与前压捆室分离,草捆得到释放,下落到地面。前伸缩缸和后伸缩缸同步驱动前压辊、后压辊外扩或内收,可实现打捆装置形成草捆的大小调节。因为安装在前压捆室上的前伸缩缸和安装在后压捆室上的后伸缩缸可通过同一个液压泵站上同一个电磁阀控制,能保证运动的同步和载荷均等,无需额外安装传感器,降低了成本。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采用一个双作用液压缸通过两个驱动连杆同时驱动两个前压辊或后压辊,减少了液压缸的数量。行走装置、传动系统、打捆装置和放捆机构均通过液压驱动,无需减速器或其它
传感器,速度控制和调节方便,安全可靠,提高了打捆机运动灵活性和操作简便性;更为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满足能在同一台打捆机上形成不同直径牧草捆或秸秆捆的打捆需求,且不宜堵塞,提高了打捆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设备占用空间小、安全性高、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13]本专利技术的打捆装置前压捆室、后压捆室之间通过液压式放捆机构驱动,前压辊和后压辊形成的压捆空间调节由双作用液压缸驱动实现,速度控制和调节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包括前压捆室、后压捆室、前压辊、前驱动组件、后压辊、后驱动组件、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和后输送辊,所述的前压捆室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打捆机的车架上,且与车架通过螺钉相固连,在所述的前压捆室的两侧设有前腰型孔,在前压捆室的顶部设有前耳座;所述的后压捆室位于前压捆室的后方,且与前压捆室通过铰链相连接,在所述的后压捆室的两侧设有后腰型孔,在后压捆室的顶部设有后耳座;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后输送辊由前向后依次平行布置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下方,且两端与前压捆室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的前压辊呈圆弧状布置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中上部,且所述的前压辊的两端置于前腰型孔内;所述的后压辊呈圆弧状布置安装在后压捆室内,且所述的后压辊的两端置于后腰型孔内;所述的前驱动组件包括前伸缩缸和前驱动连杆,所述的前伸缩缸的前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前压捆室的侧面,前伸缩缸的后端与前驱动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前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套装在前压辊的外侧端;所述的后驱动组件包括后伸缩缸和后驱动连杆,所述的后伸缩缸的外端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后压捆室的侧面,后伸缩缸的内端与后驱动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后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套装在后压辊的外侧端;在前输送辊、中输送辊和后输送辊的左侧端分别安装有前输送链轮、中输送链轮和后输送链轮;前耳座与后耳座通过放捆机构相连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军韩锰沈豫浙孟令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