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397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将矿区黄褐土农田里的农作物秸秆取回,置于1%‑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20‑24 h;随后干燥处理;置于破碎机中进行粉碎,得到长度≤1 cm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与秸秆腐熟菌剂按照1 kg:25 g的比例进行均匀的混合;秸秆腐熟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5.0‑6.0亿/g;混合好的农作物秸秆还田至10‑30 cm深度,与10‑30 cm深度的黄褐土土层混合,确保整体质地均匀。该方法秸秆原地还田,不仅操作简单,改良速度快,成本投入低,而且处理过程中无需引入化学添加剂,无额外污染产生,土壤20 cm土层酸性问题有所改善,土壤30 cm土层孔隙体积增幅达70%,尤其适合深根作物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区耕地质量提升,具体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粮食生产基地。据统计,淮河流域煤炭储量137.62亿吨;同时,淮河流域承载着11%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6.7%的粮食。淮河流域煤炭开采在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质量下降等系列问题,导致煤粮冲突加剧。如何修复淮河流域矿区受损耕地,缓解煤粮矛盾,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2、两淮(淮南、淮北)矿区是淮河流域典型的煤粮复合区,黄褐土作为该地区的障碍性,其土质黏重、养分贫瘠,导致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秸秆作为两淮矿区典型农业固废,用于还田促进了农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改善土壤质量,我国推行了系列秸秆管理政策鼓励秸秆还田。因此,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充分利用了地方优势,节约了应用成本,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做法。国内外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对土壤孔隙的发育、土壤结构的稳定、土壤压实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常量营养元素(n、p、k、ca、mg等)和微量营养元素(s、cu、b、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农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实际耕地面积为标准,每平方公顷耕地直接还田6750 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干燥处理前置于1%-3%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20-24 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还田改良矿区黄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农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实际耕地面积为标准,每平方公顷耕地直接还田6750 kg。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杨牛经纬周育智许怡刘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