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用过滤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871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缸用过滤盒,涉及鱼缸过滤装置技术领域。鱼缸用过滤盒,包括盒体、上盖板、分隔板和螺旋引流板;上盖板设置有进水孔,上盖板固定在盒体上端,盒体内壁固定有定位卡点,定位卡点上放置分隔板,定位卡点下方的盒体内固定有螺旋引流板,螺旋引流板与盒体内壁间装有滤材;盒体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过滤盒内设置螺旋引流板,水流由原来的竖直向下流动改变为螺旋盘亘向下流动,增加了单位水量与滤材的有效接触长度和接触时间,同时提高了滤材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滤材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滤材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缸用过滤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缸过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鱼缸用过滤盒。

技术介绍

[0002]普通鱼缸养鱼缺少有效的过滤系统,这一问题导致缸内水质两三天就会浑浊甚至发臭,通常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每天都要清理鱼缸内的粪便并加入清水,显然这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即便是花钱购买外置过滤盒,也会出现规格不适用、大小不美观、组装安装繁琐、效率效果差等问题。
[0003]目前面向大众的过滤盒技术分为五种:顶部外置储水式过滤盒、壁挂式储水式过滤盒、顶部外置雨淋管式过滤盒、壁挂式雨淋管式过滤盒、壁挂立式一体侧滤盒。但不管是顶部外置还是壁挂式过滤盒都会大为影响鱼缸整体美观,如果鱼缸的摆放位置受到空间限制的话,外置过滤盒根本就不能使用。壁挂立式一体侧滤盒有效的过滤空间和能力大为缩减,明显减弱了其过滤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以上所有形式的过滤盒都存在水与滤材充分接触的有效过滤行程短的问题,在水循环系统过滤领域影响过滤效果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水与滤材充分接触的有效过滤行程的长短,水与滤材充分接触的有效过滤行程长则过滤效率和效果佳,水与滤材充分接触的有效过滤行程短则过滤效率和效果差。如果水与滤材充分接触的有效过滤行程短就需要让水多次通过滤材来增加有效过滤流程,这就带来两个后果,一是过滤效率低且浪费电能;二是过滤效果差。除此以外,以上五种类型的过滤盒由于结构固定、配件繁多等原因,组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缸用过滤盒,降低换水频率,保证水质长时间纯净。
[0005]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鱼缸用过滤盒,包括盒体、上盖板、分隔板和螺旋引流板;上盖板设置有进水孔,上盖板固定在盒体上端,盒体内壁固定有定位卡点,定位卡点上放置分隔板,定位卡点下方的盒体内设置有螺旋引流板,螺旋引流板与盒体内壁间装有滤材;盒体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盒体内固定螺旋引流板,水流由原来的竖直向下流动改变为沿螺旋引流板与盒体内壁形成的螺旋过滤腔螺旋盘亘向下流动,提高了过滤效果:(1)螺旋引流板极大地提升了生化过滤仓内水体的流动性,有效地消除了普通过滤盒内易发生的水体短流现象;(2)极大地提升了生化滤材的使用效率;(3)极大地增加了单位水量与生化滤材的充分接触有效过滤行程和过滤时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盒体分为多段,每段盒体通过螺纹连接;螺旋引流板包括上段引流板、中段引流板和下段引流板,首段为上段引流板及其以上的盒体部分,中间段为中段引流板盒体,末段为下段引流板及出水孔的盒体部分,首段、中间段和末段连接后,盒体内的螺旋引流板上下顺
滑连接且整体贯通;实现过滤盒高度可调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安装操作简单,方便收纳储藏。
[0008]上盖板下表面固定有缓流板,缓流板位于进水孔的下方,通过缓流板将进水口的水柱转变为水环,减小水流对分隔板的冲力,使水流更加均匀的浇洒在分隔板上平铺的过滤棉上。
[0009]缓流板的上表面为关于进水孔对称的坡面结构,有利于中部水流向四周流动。
[0010]缓流板上均布有漏水孔,形成多个漏水点,增加水流在缓冲板上的落点。
[0011]盒体的上部侧壁设置有溢流孔,防止盒体堵塞或水量突增时水溢出鱼缸。
[0012]分隔板上表面固定有把手,便于分隔板取出清理;分隔板上还均布有泄水孔。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鱼缸用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盖板的固定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流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首段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段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末端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段组装后的过滤盒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盒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记为:1、过滤盒;11、溢流孔;12、定位卡点;13、出水孔;14、首段盒体;15、中间段盒体;16、末段盒体;2、上盖板;21、进水管;22、缓流板;23、漏水孔;3、分隔板;31、把手;4、螺旋引流板;41、上段引流板;42、中段引流板;43、下段引流板;5、鱼缸;6、水泵;7、水管;8、C型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
[001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缸用过滤盒,由盒体、上盖板2、分隔板3和螺旋引流板4组成。盒体为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上端为敞口结构,盒体上端外壁固定有铰轴,上盖板2通过铰轴与盒体铰接,铰轴对侧的上盖板2开口侧通过C型卡扣8卡装固定,C型卡扣8的一个卡脚插入溢流孔11,另一个卡脚压紧上盖板2的上表面,实现上盖板2与盒体上端的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或上盖板2直接扣在盒体上端,周向通过多个C型卡扣8固定,便于拆装。
[0016]上盖板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插装水管7的进水管21,进水管21上端口水平设置,水管7横插入进水管21中,与竖直插入形式相比,更加容易固定水管7,不会因为水管7在入水口处打弯而不好固定影响美观。
[0017]上盖板2的下表面连接有多根立杆,立杆下端连接一块缓流板22,缓流板22的尺寸大于进水管21的尺寸,起到缓冲水柱向下的冲力、分散水流改变流向的作用。
[0018]优选盒体为圆柱体结构,缓流板22为圆形板,缓流板22上表面周向为坡面结构,水流顺着坡面向下流。缓流板22上环向均布多圈漏水孔23,增加水流在分隔板3上的落点,使
水流更加均匀地落在分隔板3上,提高过滤效果,如图3所示。
[0019]分隔板3与盒体的端面形状相同,分隔板3的尺寸与盒体内圈尺寸相同。分隔板3的上端面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尖头针状把手31,穿透平铺的过滤棉,起到固定过滤棉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把手31方便提起分隔板3的作用。分隔板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泄水孔,起到过滤泄水的作用。盒体的上部内壁同一水平高度均匀固定有定位卡点12,分隔板3放置在定位卡点12上。分隔板3上表面平铺过滤棉,用于过滤大颗粒污染物。分隔板3将盒体分为上部物理过滤仓和下部生化过滤仓。物理过滤仓指的是过滤棉过滤大颗粒部分,生化过滤仓内滤材通过多重生化作用将缸内细菌分解生成的氨盐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有效地分解为无害物质。
[0020]定位卡点12下方的盒体内固定有竖直的螺旋引流板4,螺旋引流板4的外轮廓为或近似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螺旋引流板4将生化过滤仓分为两个螺旋过滤腔,螺旋过滤腔内装有生化滤材,生化滤材以活性炭、细菌球、火山石、麦饭石、石英球、陶瓷环为主,其中,活性炭、陶瓷环、细菌球、石英球呈较小的颗粒状,直径一般小于1cm;火山石、麦饭石形状不太规则,直径一般为1~2cm。螺旋引流板4的上端面与分隔板3下表面贴合,螺旋引流板4的下端面与盒体下端板贴合,螺旋引流板4与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螺旋引流板4的双螺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缸用过滤盒,包括盒体、上盖板、分隔板和螺旋引流板;其特征在于,上盖板设置有进水孔,上盖板固定在盒体上端,盒体内壁固定有定位卡点,定位卡点上放置分隔板,定位卡点下方的盒体内设置有螺旋引流板,螺旋引流板与盒体内壁间装有滤材;盒体下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用过滤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分为多段,每段盒体通过螺纹连接;螺旋引流板包括上段引流板、中段引流板和下段引流板,首段为上段引流板及其以上的盒体部分,中间段为中段引流板盒体,末段为下段引流板及出水孔的盒体部分,首段、中间段和末段连接后,盒体内的螺旋引流板上下顺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鑫高秀春刘双田红磊韩桂林彭贺明孟广双郑杰李伯伟肖飞王晶何益臣任乘龙高尹泽苑泽涵刘艺博韩明扬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