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卤化物灯及使用它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064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卤化物灯,具备发光管(3),该发光管(3)包括:主管部(16);具有分别形成在该主管部(16)的两端部上的第一细管部(17a)及第二细管部(17b)的由透光性陶瓷构成的外围部件(18);以及在各自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电极部(25a)、第二电极部(25b)的第一电极导入体(21)及第二电极导入体(22)。各电极导入体(21、22)插入在各细管部(17a、17b)内,在与各细管部(17a、17b)之间形成间隙(23)。在发光管(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邻接导体(19),邻接导体(19)一部分至少2圈以螺旋状卷绕在上述第一细管部(17a)中的主管部(16)侧的端部上。邻接导体(19)与第二电极部(25b)电气地连接。发光管(3)内的水银的封入量为2.5mg/cm↑[3]以下。可大幅改善再启动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卤化物灯及使用它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例如作为店铺或运动赛场等的室内及室外的照明用使用的金属卤化物灯、特别是构成发光管的外围部件的材料由透光性陶瓷构成的金属卤化物灯(以下称作“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为了缩短启动及再启动所需的时间,已知有在其发光管上邻接或接触地配置邻接导体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别是,通过将该邻接导体的端部卷绕在发光管的细管部上,在启动时,邻接导体经由细管部与电极导入体电容耦合,能够在细管部与电极导入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发生绝缘破坏而产生初始电子。此外,通过该绝缘破坏而产生紫外线,通过因该紫外线放射激励存在于主管部内的分子也能够产生初始电子。接着,通过这些初始电子在电极间发生电子雪崩而开始放电。这样,促进了电极间的绝缘破坏,即使最大脉冲电压(峰值电压)为2.5kV的低脉冲电压也能够点灯,并且能够将再启动需要的时间缩短为5分钟以内。在这种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通常封入有10mg/cm3以上的作为缓冲气体的水银,以使稳定点灯时的灯电压为90V左右。另外,最近,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为了实现高效率化而提出了在发光管内封入碘化铈(CeI3)和碘化钠(NaI)、使发光管的形状为细长(在设发光管的内径为D、电极间的距离为L时,L/D>5)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能够得到111~177LPW(=1m/W)的很高的发光效率。并且,在该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由于发光管的形状较细长,所以封入的水银量比通常少,例如在额定灯电功率为150W的情况下,即使是0.7mg(<1.6mg/cm3),也能够得到80V~100V的灯电压,还具有环保的优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40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0-501563号公报以上,在以往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中,通过在发光管的细管部配置启动辅助用的邻接导体,虽然能够改善再启动特性,但再启动时间有时还需要5分钟。由此,产生了以下这样的不良状况。例如有以下的例子,在使用以往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的某个设施中,在发生了意外的停电时,在作为主要的灯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再启动之前的期间,将为防备有关安全性的不测的事态的发生而辅助地附设的卤素电灯等作为安全灯点灯。所以,虽然从市场上希望再启动特性的进一步改善,但在目前并没有找到能够将再启动时间大幅缩短的实用的技术,其实现很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打破这样的现状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改善再启动特性的金属卤化物灯及使用它的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卤化物灯具有以下的结构具备发光管,该发光管具有主管部、分别形成在上述主管部的两端部上的第一细管部及第二细管部的由透光性陶瓷构成的外围部件、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电极部的第一电极导入体、和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电极导入体;上述第一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一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一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一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上述第二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二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二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二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在上述各细管部与上述各电极导入体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在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邻接导体,上述邻接导体的一部分至少2圈以螺旋状卷绕在上述第一细管部的上述主管部侧的端部上,并且上述邻接导体与上述第二电极部电气地连接;上述发光管内的水银的封入量为2.5mg/cm3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卤化物灯,通过将与第二电极部电气地连接的邻接导体的一部分至少2圈以螺旋状卷绕在第一细管部的端部上,并且使发光管内的水银的封入量为2.5mg/cm3以下,以大幅地改善了再启动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的部分剖开正视图。图2是同样在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的发光管的正视图。图3是同样在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的发光管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表示水银的封入量(mg/cm3)与平均再启动时间(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的发光管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同样在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的发光管的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部分剖开正视图。符号说明1金属卤化物灯2外管3发光管4灯头 5喇叭管6、7芯柱8电力供给线9、10外部导线11头圈部12外壳部13钡吸气器14圆筒部15半球状部16主管部17a第一细管部17b第二细管部18外围部件19邻接导体19a第一螺旋状部分20电阻体21第一电极导入体22第二电极导入体23间隙24玻璃粉25a第一电极部25b第二电极部26a、26b内部导线27a、27b电极轴部28a、28b线圈29a、29b电极线圈部30天花板 31反射灯具32基部33灯座部34照明器具35电子稳定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卤化物灯中,优选地做成以下的结构将包括上述第一电极部的前端、并且相对于上述发光管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垂直的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将平行于上述第一平面、从上述第一平面向上述第二电极部侧具有5mm的间隔的面定义为第二平面;在以包括上述中心轴的平面将上述发光管切断后的切断面中,将包括从上述第一细管部的两端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朝向上述主管部侧延伸的上述第一细管部的内表面的直线部向其他直线或曲线移动的变化点、并且平行于上述第一平面的面定义为第三平面;遍及上述主管部的被上述第二平面与上述第三平面所夹的整个端部区域,上述邻接导体至少0.5圈以螺旋状卷绕在上述主管部的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照明器具、和组装在上述照明器具中任一种结构的金属卤化物灯。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的剖视图。该金属卤化物灯1是额定灯电功率150W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全长T1为175mm~185mm,例如为180mm,具备外管2、配置在该外管2内的发光管3、和固接在外管2的端部上的旋入式(E形)的灯头4。发光管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图1中用X表示)与外管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图1中用Y表示)大体一致。外管2外径R1为25mm~55mm,由例如40mm的大致圆筒状的例如硬质玻璃等构成,一端部以半球状封闭,并且在另一端部上封固有例如由硼硅玻璃构成的喇叭管5。在外管2内、即配置有发光管3的密闭空间内,300K时的气压为1×101Pa以下、例如1×10-1Pa的真空状态。通过这样将外管2内的真空度预定为在300K时为1×101Pa以下,能够抑制发光管3的热经由其空间内的气体传递给外管2而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防止因热损失而使发光效率降低。相对于此,在外管2内的真空度在300K时超过1×101Pa的情况下,发光管3的热容易经由其空间内的气体传递给外管2而向外部释放。因此,有可能因热损失而使发光效率降低。在喇叭管5上,分别封固有由例如镍或低碳钢构成的两根芯柱6、7的一部分。两根芯柱6、7的一端部分别被引入到外管2内。一个芯柱6经由电力供给线8与从发光管3导出的一个外部导线9电气地连接。另一个芯柱7直接与另一个外部导线10电气地连接。发光管3在外管2内被这两根芯柱6、7及电力供给线8支撑。此外,芯柱6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管,该发光管包括:主管部;具有分别形成在上述主管部的两端部上的第一细管部及第二细管部的由透光性陶瓷构成的外围部件;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电极部的第一电极导入体;以及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电极导入体;上述第一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一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一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一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上述第二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二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二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二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在上述各细管部与上述各电极导入体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在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邻接导体,上述邻接导体的一部分至少2圈以螺旋状卷绕在上述第一细管部的上述主管部侧的端部上,并且上述邻接导体与上述第二电极部电气地连接;上述发光管内的水银的封入量为2.5mg/cm↑[3]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9-10 263625/20041.一种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管,该发光管包括主管部;具有分别形成在上述主管部的两端部上的第一细管部及第二细管部的由透光性陶瓷构成的外围部件;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电极部的第一电极导入体;以及前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电极导入体;上述第一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一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一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一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上述第二电极导入体插入在上述第二细管部内以使上述第二电极部的前端部位于上述主管部内,并且被上述第二细管部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主管部相反侧的端部封固;在上述各细管部与上述各电极导入体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在上述发光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邻接导体,上述邻接导体的一部分至少2圈以螺旋状卷绕在上述第一细管部的上述主管部侧的端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打保笃志野原浩司南畑亮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