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及其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64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按钮开关壳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包括铝合金溶液制备、压铸成型、冷却后粗车毛坯、精车尺寸、清洗除油和镀层加工等工序,工艺步骤设计合理,生产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加工形成的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重量轻、耐用、强度高、耐腐蚀、精密度高、表面光滑、便于激光打印,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并替代现有的此系列按钮开关壳体,可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加工工艺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其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上设有多个用于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的主型腔,前模上还设有料头型腔、主流道型腔、分流道型腔、排气包型腔和排气槽,结构设计合理,能便于压铸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开关壳体。开关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及其压铸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按钮开关壳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及其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按钮开关壳体是组成按钮开关的重要部件,其材质常常决定了按钮开关壳体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寿命。
[0003]传统的按钮开关壳体多为塑料材质与锌合金材质。塑料材质的按钮开关壳体不耐用,使用寿命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采用锌合金材质的按钮开关壳体,但相对于铝合金生产材料成本较高,重量较大,且壳体强度明显弱于铝合金壳体,并且在长时间使用容易脆化,而铝合金壳体更稳定。因而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壳体替代锌合金壳体更具优势。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工艺步骤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加工形成的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重量轻、耐用、强度高、耐腐蚀、精密度高、表面光滑、便于激光打印,因而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铝合金溶液制备:先进行配料,然后进行熔炼,熔炼后的溶液经过除渣除气后,进行变质处理,得铝合金溶液备用;S2、压铸成型:将步骤S1所得铝合金溶液注入压铸机压铸成型形成铝合金铸件毛坯;S3、冷却后粗车毛坯:压铸完成后取出铝合金铸件毛坯,将铝合金铸件毛坯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然后再粗车毛坯;S4、精车尺寸:在数控机床上对粗车后的铝合金铸件精车尺寸;S5、清洗除油:对精车后的铝合金铸件清洗除油;S6、镀层加工: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加工形成镀层。
[0006]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压铸机的压射比压为950

1000bar,压射速度3

4m/s。
[0007]优选的,所述压铸机的一模压铸成型时间为35

45秒,压铸机一模的出模数为12

20只。
[0008]优选的,在步骤S6中,镀层加工采用铝合金电镀工艺,通过电镀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形成铬镀层,再对电镀后的铝合金铸件进行烘干。
[0009]优选的,所述铝合金电镀工艺采用多层电镀,第一层镀锌,第二层镀铜,第三层镀酸铜,第四层镀冲击镍,第五层镀铬,通过先后五层电镀最终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形成铬镀层。
[0010]优选的,在步骤S6中,镀层加工采用纳米喷镀工艺,先将清洗除油后的铝合金铸件
进行烘干,再通过纳米喷镀技术在烘干后的铝合金铸件表面加工形成高强度且光滑的镀层。
[0011]一种用于上述按钮开关壳体加工工艺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上设有多个用于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的主型腔,前模上还设有料头型腔、主流道型腔、分流道型腔、排气包型腔和排气槽,所述料头型腔设在所述前模的一侧,料头型腔连通所述主流道型腔,所述分流道型腔连通在所述主流道型腔与主型腔之间,主型腔连通在所述分流道型腔与排气包型腔之间,排气包型腔远离主型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气槽,所述分流道型腔与主型腔之间设有内浇口,所述主流道型腔、分流道型腔和内浇口均为加深加宽型。
[0012]优选的,所述内浇口的深度范围为0.8

1.2mm,内浇口的宽度范围为16

20mm。
[0013]优选的,所述主流道型腔的深度为7mm,宽度为15mm。
[0014]优选的,所述料头型腔与料头适配,所述料头的直径为50mm。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1.经过铝合金熔炼能融化形成铝合金溶液,可便于后续的压铸成型,将铝合金溶液注入压铸机能压铸形成铝合金铸件毛坯,在取出的铝合金铸件毛坯自然冷却后通过液压仪表机床对铝合金铸件毛坯进行粗车,粗车能去除毛刺并粗调毛坯尺寸,可以便于后续的数控自动化加工,有利于提高数控加工的尺寸精度,通过精车能有效提高铝合金铸件产品的尺寸精度,清洗除油能有效去除铝合金铸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可便于后续的镀层加工,通过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加工形成镀层,不仅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还能使按钮开关壳体外观上更美观,上述工艺步骤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加工形成的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重量轻、耐用、强度高、耐腐蚀、精密度高、表面光滑、便于激光打印,因而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品质;2.压铸机压铸成型的压射比压为950

1000bar,压射速度3

4m/s,工艺参数设计合理,能很好地压铸成型形成符合工艺要求的铝合金铸件,可有利于提升成型后铝合金铸件的产品质量;3.镀层加工既能采用铝合金电镀工艺实现,也能采用纳米喷镀工艺实现,形成的镀层结构性能稳定,不仅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升产品寿命,还能使按钮开关壳体外观上更美观;4.铝合金压铸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上设有多个用于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的主型腔,前模上还设有料头型腔、主流道型腔、分流道型腔、排气包型腔和排气槽,结构设计合理,能便于压铸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5.相较于现有的锌合金压铸模具,本专利技术铝合金压铸模具中的主流道型腔、分流道型腔和内浇口均为加深加宽型,具体地,内浇口的深度范围为0.8

1.2mm,宽度范围为16

20mm,主流道型腔的深度为7mm,宽度为15mm,料头的直径为50mm,上述结构参数设计合理,能有利于更好地压铸成型铝合金按钮开关壳体。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压铸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前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后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前模底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前模底侧的正视示意图;图8为现有锌合金压铸模具中前模底侧的正视示意图;图9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

前模,2

后模,3

主型腔,4

料头型腔,5

主流道型腔,6

分流道型腔,7

排气包型腔,8

排气槽,9

内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9,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铝合金溶液制备:先进行配料,然后进行熔炼,熔炼后的溶液经过除渣除气后,进行变质处理,得铝合金溶液备用;S2、压铸成型:将步骤S1所得铝合金溶液注入压铸机压铸成型形成铝合金铸件毛坯;S3、冷却后粗车毛坯:压铸完成后取出铝合金铸件毛坯,将铝合金铸件毛坯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然后再粗车毛坯;S4、精车尺寸:在数控机床上对粗车后的铝合金铸件精车尺寸;S5、清洗除油:对精车后的铝合金铸件清洗除油;S6、镀层加工: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加工形成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压铸机的压射比压为950

1000bar,压射速度3

4m/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机的一模压铸成型时间为35

45秒,压铸机一模的出模数为12

20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镀层加工采用铝合金电镀工艺,通过电镀在铝合金铸件表面形成铬镀层,再对电镀后的铝合金铸件进行烘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按钮开关壳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电镀工艺采用多层电镀,第一层镀锌,第二层镀铜,第三层镀酸铜,第四层镀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牛钮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