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客车的端墙及轨道客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客车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客车的端墙及轨道客车。
技术介绍
[0002]轨道客车的端墙位于每节车厢的尾部,在受到撞击时,为了保护位于车厢内的乘客的安全,端墙需要具有抵抗撞击的能力。在受到撞击时,端墙中的防撞柱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防撞柱结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压缩能力,尽量减少变形,减少端墙向车厢内部的侵入量。现有的防撞柱柱结构一般采用薄壁矩形钢管,无法抗压缩承载,或者,仅局部能抗压缩承载,在受到撞击时变形较大,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客车的端墙及轨道客车。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客车的端墙,其包括防撞柱结构,所述防撞柱结构包括:
[0005]柱主体,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柱主体包括柱体和封闭板,所述柱体包括构造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端墙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客车的端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柱结构(100),所述防撞柱结构(100)包括:柱主体(1),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柱主体(1)包括柱体(10)和封闭板(20),所述柱体(10)包括构造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沿所述端墙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3)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所述封闭板(20)与所述第三侧壁(13)相对设置,所述封闭板(20)盖合在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的开口上;内筋板(30),从所述柱主体(1)的底部沿所述柱主体(1)的长度方向向上延伸,所述内筋板(3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上开设有第一槽(111),所述第二侧壁(1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槽(111)对应的第二槽(121),所述内筋板(30)沿所述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柱主体(1),所述内筋板(3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槽(111)和所述第二槽(1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20)、所述内筋板(30)、所述第三侧壁(13)依次平行设置,所述内筋板(30)与所述封闭板(20)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内筋板(30)与所述第三侧壁(13)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结构(100)还包括焊接垫板组件,所述焊接垫板组件包括沿所述柱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垫板(41)、第二垫板(42)、第三垫板(43)和第四垫板(44),所述第一垫板(41)和第二垫板(42)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筋板(30)的两侧,所述第一垫板(41)和所述第二垫板(42)均贴合在所述第一侧壁(11)的内壁并且分别与所述内筋板(30)连接,所述第三垫板(43)和所述第四垫板(44)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筋板(30)的两侧,所述第三垫板(43)和所述第四垫板(44)均贴合在所述第二侧壁(12)的内壁并且分别与所述内筋板(3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抗剪切件(50),所述抗剪切件(50)从所述柱主体(1)的底部沿所述柱主体(1)的长度方向向上延伸,其中一个所述抗剪切件(50)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三侧壁(13)上,另一个所述抗剪切件(50)贴合固定在所述封闭板(20)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切件(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厚度壁(51)和第二厚度壁(52),所述抗剪切件(50)的顶端包括相连的弧形面(53)和斜面(54),沿从下向上的方向,所述斜面(54)从所述第一厚度壁(51)逐渐靠近所述第二厚度壁(52),所述弧形面(53)一侧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杰,果立奎,张硕韶,梁玉姣,石磊,庄润雨,桂宏利,王志俊,庞明仁,孙克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