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晶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转晶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四氧化三钴作为钴酸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前驱体,其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钴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而碳酸钴作为四氧化三钴的原料,其晶型也同样影响了四氧化三钴的性质。
[0003]碳酸钴煅烧成四氧化三钴后粒度通常会减小,目前使用粒度D50为13~15微米的碳酸钴煅烧后所得四氧化三钴材料粒度D50一般为11~12微米,该粒度范围的四氧化三钴可用到高功率电池材料,使用粒度D50为17~18微米的碳酸钴煅烧后所得四氧化三钴材料粒度D50一般为15~16微米,该粒度范围的四氧化三钴可用到高压实电池材料。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对钴酸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颗粒前驱体的粒径可以提高压实密度从而间接提高能量密度。
[0004]随着碳酸钴颗粒粒度的增大,在煅烧过程中容易开裂,粉碎,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及物化性能。目前行业内通常通过低温、高温等多次煅烧的方案去抑制颗粒开裂问题,但多次煅烧影响设备使用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0.8
‑
1.8mol/L的碳酸盐溶液进行加热,先喷入钴盐反应,再喷入2.5
‑
3.5mol/L的碳酸盐溶液反应,得到粒度为3
‑
5μm的碳酸钴浆料;(2)将所述碳酸钴浆料静置,分别喷入钴盐和2.5
‑
3.5mol/L的碳酸盐溶液反应,得到9
‑
13μm的碳酸钴浆料,再采用单个喷淋头以1
‑
3m3/h的流速喷入钴盐和不少于三个喷淋头且每个喷淋头以0.2
‑
5m3/h的流速喷入2.5
‑
3.5mol/L的碳酸盐溶液,得到转晶碳酸钴;(3)向所述转晶碳酸钴继续喷入钴盐和2.5
‑
3.5mol/L的碳酸盐溶液,加热恒温反应,洗涤,进行烧结,得到四氧化三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碳酸盐溶液为碳酸氢铵、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碳酸氢钾的溶液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钴盐为硫酸钴、氯化钴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pH控制在7.45
‑
7.6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李长东,卢星华,刘伟健,蔡勇,阮丁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