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秋林专利>正文

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0353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和排列单元等;第一固定架与排列单元进行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多组叶片进行限位,并将多组叶片逐一有序传送,接着,在对叶片进行限位的同时再调整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使其间隔一致,并调整叶片倾斜角度,然后,再将焊接时产生的焊渣从轮盘上清除,接着,再解除对轮盘的限位,使得轮盘顺利的取出,避免焊接位置出现偏差的同时使得焊接牢固,并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产成本。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离心风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叶轮将气体加速,而将叶轮内部叶片的结构设置为弧状流线型,然后再将叶片焊接再轮盘上,进而制得叶轮,在此过程中,由于叶片为弧状流线型,进而使得再进行焊接时难以将其固定限位,进而导致焊接位置出现偏差,且为将气体加速还需调整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同时,再调整叶片倾斜角度,若要完成上述工作,均需要再通过其他工具进行辅助,从而大幅提升了生产成本,同时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在焊接时极易产生大量的焊渣,而未将其及时的去除,极易导致下个叶片焊接不牢固。
[0003]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目前,离心风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叶轮将气体加速,而将叶轮内部叶片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包括有底板组件(1)、第一支撑板(2)、第一防滑垫(3)、第一固定架(6)和支柱(7);底板组件(1)的下方左侧与第一支撑板(2)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2)的下方与第一防滑垫(3)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的上方中部与第一固定架(6)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的上方中部与四组支柱(7)进行固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下料单元和正位单元;底板组件(1)的上方后侧连接有下料单元;底板组件(1)的上方前侧连接有正位单元;下料单元与正位单元进行传动连接;下料单元将叶片逐一进行传送,正位单元对下料单元传送的叶片进行调整,使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一致,并调整叶片倾斜角度,同时将焊接时产生的焊渣从轮盘上清除。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风系统的双螺旋离心风机叶轮生产线组,其特征是:正位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一传动轴(302)、内齿环(303)、第一直齿轮(304)、伸缩杆(305)、第三固定板(306)、第三电动推杆(307)、第一锥齿轮(308)、第二丝杆(309)、第二支撑架(310)、光杆(311)、第二电机(312)、第二传动轴(313)、第四固定板(314)、第二固定架(315)、第三滑板(316)、第二夹板(317)、第四滑板(318)、第三夹板(319)、第二传动轮(320)、第三传动轮(321)、第三传动轴(322)、第二直齿轮(323)、第三直齿轮(324)、毛刷(325)、第二锥齿轮(326)和第四传动轮(327);第一电机(3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第一传动轴(3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3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302)与内齿环(303)进行固接;内齿环(30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直齿轮(304);第一直齿轮(304)与伸缩杆(305)进行固接;伸缩杆(305)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305)与第四传动轮(327)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327)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201)进行传动连接;伸缩杆(305)与第三固定板(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板(306)与第三电动推杆(307)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30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302)与第二锥齿轮(326)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326)与第一锥齿轮(308)相啮合;第一锥齿轮(308)与第二丝杆(309)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9)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309)与第二支撑架(310)进行旋接;第二支撑架(310)与光杆(311)进行滑动连接;光杆(31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310)与第二电机(312)进行固接;第二电机(312)与第二传动轴(31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313)与第二支撑架(3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313)与第四固定板(314)进行固接;第四固定板(314)与第二固定架(315)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315)与第三滑板(316)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板(316)与第二夹板(317)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315)与第四滑板(318)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板(318)与第三夹板(319)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9)与第二传动轮(320)进行固接;第二丝杆(309)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传动轴(322);第三传动轴(32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22)与第三传动轮(32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32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2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22)与第二直齿轮(323)进行固接;第二直齿轮(323)与第三直齿轮(324)相啮合;第三直齿轮(324)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秋林
申请(专利权)人:梁秋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