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78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由污水池1、格栅过滤池2、调节池3、絮凝剂加药罐4、加药计量泵5、初级沉淀池6、爆气池7、终级沉淀池8、多级过滤器9、消毒药液罐10、消毒药液计量泵11、中水蓄水池12、中水提升泵13、罗茨鼓风机14、曝气分散器15、曝气输送管道16、砂滤过滤墙17、PP棉过滤墙18组成的工艺技术路线;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殖场,由此产生了大量集中的养殖污水,养殖污水经过妥善处理后的水回收利用,用于养殖场的日常非饮用水情景,既减少养殖场排污量,又节省养殖场用水成本。养殖场用水成本。养殖场用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具体说就是将畜牧养殖场的污水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使其达到养殖场的非生活饮用水标准,属于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养殖场,由此产生了大量集中的养殖污水;通常养殖污水主要包括畜禽尿液、粪便和养殖场冲洗用水,该类污水有机物、氨氮、磷浓度高、悬浮物较多,这些富含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或存放地点不合适,受雨水冲洗进入水体,将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的严重恶化,同时,养殖污水中的一些病菌、病毒等随水流动可能导致某些流行病的传播等,带来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人畜健康等诸多安全问题及隐患,再说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何将畜牧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尤其对畜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冲洗用水以及对水质要求较低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急切需要探索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的技术路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行的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的严重缺陷,提供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技术路线,使得畜牧养殖污水资源化利用、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由污水池1、格栅过滤池2、调节池3、絮凝剂加药罐4、加药计量泵5、初级沉淀池6、曝气池7、终级沉淀池8、多级过滤器9、消毒药液罐10、消毒药液计量泵11、中水蓄水池12、中水提升泵13、罗茨鼓风机14、曝气分散器15、曝气输送管道16、砂滤过滤墙17、PP棉过滤墙18组成的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0005]所述的污水池1位于工艺技术路线的最前端,其一端与畜牧养殖场的养殖废水回收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格栅过滤池2相连接;
[0006]所述的格栅过滤池2位于污水池1与调节池3之间,位于其中的格栅将进入到其内的水面漂浮物和水下重力沉淀物进行100%的过滤拦截,减轻后续处理环节的困难;格栅过滤拦截后的污水进入到调节池3内;
[0007]所述的调节池3位于格栅过滤池2与初级沉淀池6之间;调节池3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均化水质,调节池3的污水进入到初级沉淀池6内;
[0008]所述的絮凝剂加药罐4用来承装絮凝剂药液,加药计量泵5的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絮凝剂加药罐4相连,另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连接调节池3和初级沉淀池6的输水管道19垂直相互连接,加药计量泵5依据调节池3流入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流量,加入一定数量的絮凝剂药液,确保加药比例恒定,获得最佳的絮凝沉淀效果;
[0009]所述的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产生了絮凝物,利用重力实现絮凝
物的初级沉淀,经过沉淀后污水进入到曝气池7;
[0010]所述的曝气池7位于初级沉淀池6和终级沉淀池8之间,曝气池7设有曝气装置,包括位于曝气池7内的曝气分散器15、位于曝气池7外的罗茨鼓风机14以及连接曝气分散器15与罗茨鼓风机14二者的曝气输送管道16;曝气池7内存在大量好氧微生物,只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好氧微生物就能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经好氧微生物分解后的污水进入到终级沉淀池8内;
[0011]位于所述的终级沉淀池8的污水,经过好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以生物污泥的形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终级沉淀池8内沉淀,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到多级过滤器9内;
[0012]所述的多级过滤器9内设有两道过滤墙,第一道是砂滤过滤墙17,第二道是PP棉过滤墙18,第二道过滤墙比第一道过滤墙的过滤效果更好,经过两道过滤墙过滤后的污水,通过输水管19后,与消毒液混合后进入到中水蓄水池12内;
[0013]所述的消毒药液罐10装有消毒药液,消毒药液计量泵11的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消毒药液罐10相连接,消毒药液计量泵11另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连接多级过滤器9和中水蓄水池12的输水管道19相连接,按比例加入消毒液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消毒,达到中水的标准后,再进入中水蓄水池12;
[0014]所述的中水蓄水池12用于保存污水处理后达标的中水,该中水蓄水池12内,设有中水提升泵13,其作用是将中水蓄水池12内的中水提升回用,如洗车、绿化、冲厕等;
[0015]采用的絮凝剂和消毒剂均为市售产品;采用的砂滤过滤墙和PP棉过滤墙,均为现有技术产品,市场有售,其特殊规格协商确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图;
[0017]图中:
[0018]1为污水池
[0019]2为格栅过滤池
[0020]3为调节池
[0021]4为絮凝剂加药罐
[0022]5为加药计量泵
[0023]6为初级沉淀池
[0024]7为曝气池
[0025]8为终级沉淀池
[0026]9为多级过滤器
[0027]10为消毒药液罐
[0028]11为消毒药液计量泵
[0029]12为中水蓄水池
[0030]13为中水提升泵
[0031]14为罗茨鼓风机
[0032]15为曝气分散器
[0033]16为曝气输送管道
[0034]17为砂滤过滤墙
[0035]18为PP棉过滤墙
[0036]19为输水管道
[0037]20为输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1作进一步说明: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由污水池1、格栅过滤池2、调节池3、絮凝剂加药罐4、加药计量泵5、初级沉淀池6、曝气池7、终级沉淀池8、多级过滤器9、消毒药液罐10、消毒药液计量泵11、中水蓄水池12、中水提升泵13、罗茨鼓风机14、曝气分散器15、曝气输送管道16、砂滤过滤墙17、PP棉过滤墙18组成的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0039]所述的污水池1位于工艺技术路线的最前端,其一端与畜牧养殖场的养殖废水回收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格栅过滤池2相连接;
[0040]所述的格栅过滤池2位于污水池1与调节池3之间,位于其中的格栅将进入到其内的水面漂浮物和水下重力沉淀物进行100%的过滤拦截,减轻后续处理环节的困难;格栅过滤拦截后的污水进入到调节池3内;
[0041]所述的调节池3位于格栅过滤池2与初级沉淀池6之间;调节池3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均化水质,调节池(3)的污水进入到初级沉淀池6内;
[0042]所述的絮凝剂加药罐4用来承装絮凝剂药液,加药计量泵5的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絮凝剂加药罐4相连,另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连接调节池3和初级沉淀池6的输水管道19垂直连接,加药计量泵5依据调节池3流入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流量,加入一定数量的絮凝剂药液,确保加药比例恒定,获得最佳的絮凝沉淀效果;
[0043]所述的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产生了絮凝物,利用重力实现絮凝物的初级沉淀,经过沉淀后污水进入到曝气池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污水池(1)、格栅过滤池(2)、调节池(3)、絮凝剂加药罐(4)、加药计量泵(5)、初级沉淀池(6)、曝气池(7)、终级沉淀池(8)、多级过滤器(9)、消毒药液罐(10)、消毒药液计量泵(11)、中水蓄水池(12)、中水提升泵(13)、罗茨鼓风机(14)、曝气分散器(15)、曝气输送管道(16)、砂滤过滤墙(17)、PP棉过滤墙(18)组成的处理工艺技术路线;所述的污水池(1)位于中水工艺技术路线的最前端,其一端与畜牧养殖场的养殖污水回收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格栅过滤池(2)相连接;所述的格栅过滤池(2)位于污水池(1)与调节池(3)之间,位于其中的格栅将进入到其内的水面漂浮物和水下重力沉淀物进行100%的过滤拦截,减轻后续处理环节的困难;格栅过滤拦截后的污水进入到调节池(3)内;所述的调节池(3)位于格栅过滤池(2)与初级沉淀池(6)之间;调节池(3)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均化水质;调节池(3)的污水进入到初级沉淀池(6)内;所述的絮凝剂加药罐(4)用来承装絮凝剂药液,加药计量泵(5)的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絮凝剂加药罐(4)相连,另一端通过输药管道(20)与连接调节池(3)和初级沉淀池(6)的输水管道(19)垂直相互连接,加药计量泵(5)依据调节池(3)流入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流量,加入一定数量的絮凝剂药液,确保加药比例恒定,获得最佳的絮凝沉淀效果;所述的初级沉淀池(6)的污水在絮凝剂的作用下,产生了絮凝物,利用重力实现絮凝物的初级沉淀,经过沉淀后污水进入到曝气池(7);所述的曝气池(7)位于初级沉淀池(6)和终级沉淀池(8)之间,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才友迈克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艾和斯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