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8392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包括底座、下工作辊、矫直单体、盖板和上机架,矫直单体包括两个上工作辊、两个滑块、四个压下缸和位移传感器,滑块的下部固定有支撑轴,上工作辊可滑动的连接在支撑轴上,滑块通过螺纹连接在压下缸的活塞杆上,压下缸与液压系统连接,滑块设置在上机架的滑槽内,压下缸通过螺栓连接在盖板上,上机架的滑槽位置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PLC系统连接,盖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机架上,上机架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上,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下工作辊通过轴承连接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用空间低,液压控制方便,对板材上缺陷针对矫直,减少工作辊数量,矫直完成后温度较高,有利于下一步工作效率的提高。作效率的提高。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轧钢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行业中,冶金设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矫直机是冶金生产工业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在钢材的压力加工工程中,轧件由于受轧制、冷却、运输或热处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弯曲,影响了产品质量。而矫直机不仅能使轧制的成品得以整形,还能使钢产品的性能得意改善。可以说矫直机不仅影响钢材产品的产量,更决定了钢材的质量。
[0003]压力矫直机是矫直机的一种,是利用反复弯曲并逐渐减少压弯挠度达到矫直目的的设备。压力矫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带有原始弯曲的工件支撑在工作台的两个活动支点之间用压头对准最弯曲部位进行反向压弯的,当压弯量与工件弹复量相等时,压头撤回后工件的弯曲部位变直。
[0004]压力矫直机工作辊是由液压缸驱动,现有板带材热矫直机,一般为九辊或十一辊,且多为机械压下控制。现有技术的板带材矫直机由于辊数较多,轧制完成后的钢板温度较低,矫直力过大,并且轧后不能很好的控制板带材翘头的缺陷,严重影响板带材的矫直质量。因此,现有技术制约了不锈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工作辊(2)、矫直单体、盖板(8)和上机架(9),所述矫直单体包括两个上工作辊(4)、两个滑块(5)、四个压下缸(6)和位移传感器(7),所述滑块(5)的下部固定有支撑轴(10),所述上工作辊(4)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轴(10)上,所述滑块(5)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压下缸(6)的活塞杆上,所述压下缸(6)与液压系统(13)连接,所述滑块(5)设置在所述上机架(9)的滑槽内,所述压下缸(6)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盖板(8)上,所述上机架(9)的滑槽位置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7),所述位移传感器(7)与PLC系统连接,所述盖板(8)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上机架(9)上,所述上机架(9)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下工作辊(2)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3)包括液压泵(1301)和电磁换向阀(1302),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与所述压下缸(6)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上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1301)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上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压下缸(6)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下进油口与所述压下缸(6)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下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液压泵(1301)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压系统与PLC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直机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3)的电磁换向阀(1302)与所述液压泵(1301)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1307)和溢流阀(1306),与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上出油口连通的管路上连接有调速阀(1303)、液控单向阀(1304)和电接触式压力表(1305),与所述电磁换向阀(1302)的下进油口连通的管路上连接有溢流阀(1306)、单向阀(1307) 和调速阀(1303),所述单向阀(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州庞洪轩郑磊房彦琴徐东陈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