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47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将多个突起设置于周向沟的沟底部的轮胎中使雪上性能进一步提高。轮胎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包括第1周向沟(5)和第1陆地部(11)。第1周向沟(5)的沟底部(5d)包括沟底基准面(13)、和相比沟底基准面(13)朝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14)。在第1陆地部(11)设置有从第1周向沟(5)延伸并且在第1陆地部(11)内中断的至少1条第1横沟(16)。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将第1横沟(16)的在第1周向沟(5)处的连接部在轮胎轴向上平行地向第1周向沟(5)的沟底部(5d)延长而成的第1横沟延长区域(21)的整个区域由沟底基准面(13)形成。区域由沟底基准面(13)形成。区域由沟底基准面(13)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通过对设置于胎面部的主沟、横沟改善配置等来使雪上性能提高的轮胎。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在周向沟的沟底设置有多个沟底隆起部的轮胎。专利文献2的轮胎通过使上述沟底隆起部陷入雪中而能够使雪上性能提高。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210105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

127104号公报
[0005]近年,对轮胎要求雪上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在具备周向沟和横沟的轮胎中,为了使雪上性能提高,可以考虑在周向沟的沟底部设置多个突起,但根据突起的配置,可能使沟内的雪柱变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的课题在于在将多个突起设置于周向沟的沟底部的轮胎中使雪上性能进一步提高。
[0007]本专利技术是具有胎面部的轮胎,其中,上述胎面部包括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第1周向沟、和与上述第1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上的第1侧邻接的第1陆地部,上述第1周向沟的沟底部包括沟底基准面、和相比沟底基准面朝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在上述第1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第1周向沟延伸并且在上述第1陆地部内中断的至少1条第1横沟,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将上述第1横沟的在上述第1周向沟处的连接部在轮胎轴向上平行地向上述第1周向沟的上述沟底部延长而成的第1横沟延长区域的整个区域由上述沟底基准面形成。
[0008]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周向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第1倾斜部、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上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的第2倾斜部。
[0009]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横沟与上述第2倾斜部连通。
[0010]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上述第1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穿上述第1陆地部的至少1条第2横沟。
[0011]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与将上述第2横沟的在上述第1周向沟处的连接部在轮胎轴向上平行地向上述第1周向沟的上述沟底部延长而成的第2横沟延长区域重叠。
[0012]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与上述第1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上的第2侧邻接的第2陆地部,在上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穿上述第2陆地部的多条第3横沟。
[0013]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3横沟隔着上述第1周向沟与上述第1横沟相对。
[0014]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周向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第1倾斜部、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上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的第2倾斜部,
上述第3横沟与上述第2倾斜部连通。
[0015]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横沟的沟宽朝向上述轮胎轴向上的第1侧连续地变小,上述第1横沟的两个沟缘之间的角度为30~50
°

[0016]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横沟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为上述第1陆地部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的宽度的15%~30%。
[0017]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与上述第1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上的第2侧邻接的第2陆地部,在上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与上述第1周向沟相连并在上述第2陆地部内中断的多条第4横沟。
[0018]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上述第1周向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面中,上述突起包括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第1面、和相对于轮胎径向以比上述第1面大的角度延伸的第2面。
[0019]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胎面部包括与上述第1陆地部的上述第1侧邻接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周向沟,上述第2周向沟的沟底部包括沟底基准面、和相比沟底基准面朝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
[0020]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上述第1周向沟或者上述第2周向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面中,上述第1周向沟的上述突起和上述第2周向沟的上述突起分别包括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第1面、和相对于轮胎径向以比上述第1面大的角度延伸的第2面。
[0021]优选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上述第1周向沟的上述突起的上述第1面朝向轮胎周向的第1侧,上述第2周向沟的上述突起的上述第1面朝向轮胎周向的第2侧。
[0022]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而能够发挥优异的雪上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4]图2是图1的第1周向沟、第1陆地部以及第2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5]图3是图2的第1周向沟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4是表示图2的第1周向沟的轮廓的放大图。
[0027]图5是比较例的第1周向沟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2…
胎面部;5

第1周向沟;5d

沟底部;11

第1陆地部;13

沟底基准面;14

突起;16

第1横沟;21

沟底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003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作为以在冬季中使用为前提的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来使用。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0032]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被指定了向车辆进行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2。,例如在侧壁部等通过文字、标记显示向车辆的安装的朝向(省略图示)。
[0033]胎面部2由在外侧胎面端To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4条周
向沟3、和由上述周向沟3划分出的5个陆地部4构成。即,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构成为所谓的5肋轮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由3条周向沟3和4个陆地部4构成的所谓的4肋轮胎。
[0034]外侧胎面端To是在车辆安装时旨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胎面端,内侧胎面端Ti是在车辆安装时旨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面端。外侧胎面端To和内侧胎面端Ti分别相当于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
°
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0035]“正规状态”是指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在为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非空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相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0036]“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括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第1周向沟、和与所述第1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上的第1侧邻接的第1陆地部,所述第1周向沟的沟底部包括沟底基准面、和相比沟底基准面朝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在所述第1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第1周向沟延伸并且在所述第1陆地部内中断的至少1条第1横沟,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将所述第1横沟的在所述第1周向沟处的连接部在轮胎轴向上平行地向所述第1周向沟的所述沟底部延长而成的第1横沟延长区域的整个区域由所述沟底基准面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周向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第1倾斜部、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的第2倾斜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横沟与所述第2倾斜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穿所述第1陆地部的至少1条第2横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胎面时,所述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与将所述第2横沟的在所述第1周向沟处的连接部在轮胎轴向上平行地向所述第1周向沟的所述沟底部延长而成的第2横沟延长区域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括与所述第1周向沟的轮胎轴向上的第2侧邻接的第2陆地部,在所述第2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穿所述第2陆地部的多条第3横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横沟隔着所述第1周向沟与所述第1横沟相对。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周向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第1倾斜部、和相对于轮胎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翔中岛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