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6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中套,其外环用于与中束壳相连接,内环用于与杆件进行螺纹连接,中环则与底座通过单向块和单向齿的配合实现单向转动的功能,使得单个零件中套即可完成三个零件的功能,实现了减少零件数量的功能;将单向齿集成在了底座上,同样实现了减少零件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传动单元的方式,实现了底座带动杆件转动的功能。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底座即可带动杆件转动,并通过内环与杆件之间的螺纹实现杆件的向上移动,从而推动活塞向上移动,以实现口红肉的推出。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零件功能的集成,零件数量少,装配工艺简单,解决了现有口红中束芯零件多,装配复杂的问题。杂的问题。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


[0001]本技术属于口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

技术介绍

[0002]彩妆产业日益发展,口红成为比较重要的彩妆用品。现有的口红中束芯的结构,采用螺纹套、弹簧片等连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使得口红的零件数量多,加工工序增加,加工难度增大。而且这种结构装配难度大、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以解决现有单向口红中束芯零件多,装配复杂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的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包括:
[0006]中束壳,
[0007]中套,包括连接板和直径依次减小的外环、中环和内环;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开有通孔,所述外环、所述中环和所述内环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依次间隔套设;所述外环用于伸入所述中束壳的内腔;所述中环的外圆面上设有单向块,并与所述外环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内环的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
[0008]底座,为一开口向上的壳体,所述壳体顶端的内圆面设有单向齿,并伸入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与所述单向块啮合,用于与所述中套单向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圆面上还设有第一传动单元;
[0009]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中束壳的内腔,顶端用于容置口红肉;
[0010]杆件,顶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活塞的底端;所述杆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杆件穿设于通孔并与所述内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杆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相对应的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实现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杆件转动。
[0011]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圆面上的至少一个传动块;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杆件轴向上的切面,所述切面与所述传动块相贴合,用于实现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杆件转动。
[0012]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外环的外圆面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中束壳的底端相接触,用于限位所述中套与所述中束壳的相对滑动。
[0013]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外环的外圆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中束壳的内腔壁面上开有相对应的第一凹槽;装配时,所述第一凸起卡接与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4]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单向齿为棘齿,所述单向块为设置于所述中环上的棘爪。
[0015]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外环的内圆面的底端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外圆面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凸起;装配时,所述第二凸起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6]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活塞的底端设有用于使所述杆件插入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凸起;所述杆件的顶端设有第四凹槽;装配时,所述顶杆的顶端插入于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凸起卡接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0017]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外环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阻尼凸起,装配时,用于与中束壳的内壁面实现过盈配合。
[0018]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中束壳为斜中束或平中束。
[0019]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所述底座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竖向条纹,用于增加底座外圆面的粗糙程度。
[0020]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1]本技术一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中套,其外环用于与中束壳相连接,内环用于与杆件进行螺纹连接,中环则与底座通过单向块和单向齿的配合实现单向转动的功能,使得单个零件中套即可完成三个零件的功能,实现了减少零件数量的功能;将单向齿集成在了底座上,同样实现了减少零件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传动单元的方式,实现了底座带动杆件转动的功能。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底座即可带动杆件转动,并通过内环与杆件之间的螺纹实现杆件的向上移动,从而推动中束壳内的活塞向上移动,以实现口红肉的推出。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零件功能的集成,零件数量少,装配工艺简单,解决了现有口红中束芯零件多,装配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底座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杆件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中套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1:传动块;102:棘齿;2:中套;201:外环;202:中环;203:内环;204:棘爪;3:杆件;301:切面;302:圆台; 303:第四凹槽;4:活塞;5:中束壳;6:挡块;7:第一凸起;8:第二凸起;9: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29]参看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包括中束壳5、中套2、底座1、活塞4、杆件3。
[0030]其中,中套2包括连接板和直径依次减小的外环201、中环202和内环 203。连接板上设有开有通孔,外环201、中环202和内环203均设于连接板上,且依次间隔套设。外环201用于伸入中束壳5的内腔。中环202的外圆面上设有单向块,并与外环201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内环203的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
[0031]底座1则为一开口向上的壳体,壳体顶端的内圆面设有单向齿,并伸入于第一容置
腔内与单向块啮合,用于与中套2单向转动连接。壳体的内圆面上还设有第一传动单元。
[0032]活塞4滑动连接于中束壳5的内腔,顶端用于容置口红肉。杆件3的顶端则可拆卸连接于活塞4的底端。杆件3上设有外螺纹,杆件3穿设于通孔并与内环203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杆件3上则设有与第一传动单元相对应的第二传动单元,两者相接触,用于实现底座1带动杆件3转动。
[003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中套2,其外环201用于与中束壳5相连接,内环203用于与杆件3进行螺纹连接,中环202则与底座1通过单向块和单向齿的配合实现单向转动的功能,使得单个零件中套2即可完成三个零件的功能,实现了减少零件数量的功能;同时,将单向齿集成在了底座1上,同样实现了减少零件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传动单元的方式,实现了底座1带动杆件3转动的功能。在使用时,通过转动底座1即可带动杆件3转动,并通过内环203与杆件3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杆件3向上移动,从而推动中束壳5内的活塞4向上移动,以实现口红肉的推出。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零件功能的集成,零件数量少,装配工艺简单,解决了现有口红中束芯零件多,装配复杂的问题。
[0034]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单向口红中束芯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5]参看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为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口红中束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束壳,中套,包括连接板和直径依次减小的外环、中环和内环;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开有通孔,所述外环、所述中环和所述内环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依次间隔套设;所述外环用于伸入所述中束壳的内腔;所述中环的外圆面上设有单向块,并与所述外环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内环的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底座,为一开口向上的壳体,所述壳体顶端的内圆面设有单向齿,并伸入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与所述单向块啮合,用于与所述中套单向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圆面上还设有第一传动单元;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中束壳的内腔,顶端用于容置口红肉;杆件,顶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活塞的底端;所述杆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杆件穿设于通孔并与所述内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杆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相对应的第二传动单元,用于实现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杆件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口红中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圆面上的至少一个传动块;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杆件轴向上的切面,所述切面与所述传动块相贴合,用于实现所述底座带动所述杆件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口红中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的外圆面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中束壳的底端相接触,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代城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信益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