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6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复合减振器、密封条以及基底,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基底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上、下预埋限位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复合减振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之间;所述预制轨道板通过所述复合减振器支承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预制轨道板与所述基底之间缝隙的外侧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满足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降噪的要求,满足减振轨道结构高稳定性的要求,满足轨道结构“预制化、模块化、机械化”的要求,满足运营期减振轨道养护维修更换简单的要求。修更换简单的要求。修更换简单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工程
,尤其是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轨道交通项目的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大都市圈的交通建设,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项目在郊区采用高架线;而且社会对环境振动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倡导绿色建筑,鼓励建筑业“预制化、模块化、机械化”发展。目前轨道交通高架线轨道工程的中等减振以上措施多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和减振垫道床,钢弹簧浮置板的隔振器采用定位销与基底相连,稳定性不佳;减振垫道床减振性能难以达到特殊减振要求,且养护维修更换困难;需要一种具备高等级减振性能、稳定性良好、养护维修方便更换的轨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通过复合减振器及其安装结构的设计,满足轨道交通工程减振降噪的要求,满足轨道工程高稳定性的要求,满足绿色建筑“预制化、模块化、机械化”的要求,满足养护维修更换简便的要求。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复合减振器、密封条以及基底,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基底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上、下预埋限位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复合减振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之间;所述预制轨道板通过所述复合减振器支承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预制轨道板与所述基底之间缝隙的外侧位置。
[0006]所述复合减振器包括橡胶外包裹层、上层不锈钢板、单元弹簧、阻尼液体、下层不锈钢板以及橡胶凸锥,其中所述橡胶外包裹层具有空腔,所述上层不锈钢板和所述下层不锈钢板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包裹层的空腔内部,所述单元弹簧设置在所述上层不锈钢板和所述下层不锈钢板之间,所述阻尼液体灌注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橡胶凸锥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包裹层的底面。
[0007]所述橡胶外包裹层与所述橡胶凸锥为一体结构。
[0008]所述复合减振器呈正六边形结构。
[0009]若干所述复合减振器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预制轨道板与所述基底之间。
[0010]所述复合减振器与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之间构成过盈配合。
[0011]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的外围分别焊接有纤钉。
[0012]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上方设置有承轨台,所述承轨台的上方通过扣件固定安装有钢轨。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通过在工厂制造预制轨道板和组装复合减振器,实现了轨道工程模块化预制及
现场拼装。
[0015]2)通过橡胶外包裹层、上层不锈钢板、单元弹簧、阻尼液体、下层不锈钢板、橡胶凸锥的多重减振降噪措施设计叠加,复合减振器实现了中等级减振以上的减振效果。
[0016]3)通过将复合减振器设计为正六边形形状,与上、下预埋限位器过盈配合,精确定位预制轨道板、复合减振器及基底,实现了减振轨道的高稳定性。
[0017]4)通过“自下而上”的施工工法,精确施做基底、复合减振器、预制轨道板、扣件及钢轨,在预制轨道板和基底的边安装密封条,实现了高精度施工及运营期防尘,确保了轨道工程的稳定。
[0018]5)通过预制轨道板与复合减振器的结构设计,运营期可通过顶升预制轨道板留出一定空间便可取出更换复合减振器,实现了运营期养护维修更换简单。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断面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复合减振器的平面布置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预制轨道板及上预埋限位器的结构断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基底及下预埋限位器的结构断面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复合减振器的结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5]如图1

5所示,图中各标记分别表示为:钢轨1、扣件2、预制轨道板3、复合减振器4、密封条5、基底6;上预埋限位器301、下预埋限位器601、橡胶外包裹层401、上层不锈钢板402、单元弹簧403、阻尼液体404、下层不锈钢板405、橡胶凸锥406。
[0026]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的主体包括钢轨1、扣件2、预制轨道板3、复合减振器4、密封条5以及基底6。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预制轨道板3为工厂预制构件,其底面上设置有上预埋限位器301,该上预埋限位器301在预制轨道板3的预制工艺中进行预埋。基底6为混凝土现浇构件,其顶面上设置有下预埋限位器601,该下预埋限位器601在基底6的现浇施工中埋入。上预埋限位器301和下预埋限位器601的位置构成上、下对应,且两者均匀内凹结构。为了提高上预埋限位器301与预制轨道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下预埋限位器601与基底6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上预埋限位器301和下预埋限位器601的外围分别焊接有纤钉;其中上预埋限位器301的纤钉嵌入于预制轨道板3内部以提高连接强度保证连接稳定,同样地,下预埋限位器601的纤钉嵌入于基底6内部以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并同时保证稳定连接。
[0028]如图1所示,复合减振器4固定安装在上预埋限位器301和下预埋限位器601之间,且复合减振器4与上预埋限位器301和下预埋限位器601之间构成过盈配合,实现复合减振器4与预制轨道板3与基底6之间的固定连接。此时,预制轨道板3通过复合减振器4支承在基底6上,实现预制轨道板3的减振。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减振器4均匀间隔布置在预制轨道板3和基底6之间。在本实
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制轨道板3的底部同一断面设置有3个复合减振器4,每块预制可均匀布置6个、9个或12个复合减振器4。复合减振器4的布置位置及数量可根据减振要求或施工设计要求相应改变。
[0030]如图5所示,复合减振器4由橡胶外包裹层401、上层不锈钢板402、单元弹簧403、阻尼液体404、下层不锈钢板405以及橡胶凸锥406构成。其中,橡胶外包裹层401的内部具有一空腔,上层不锈钢板402和下层不锈钢板405设置在该空腔的内部,多个单元弹簧403设置在上层不锈钢板402和下层不锈钢板405之间,阻尼液体404灌注在该空腔内部,橡胶凸锥406设置在橡胶外包裹层401的底部且两者构成一体结构。
[0031]在使用时,橡胶外包裹层401为橡胶材料,其具备减振功能;上层不锈钢板402、下层不锈钢板405增加了复合减振器4的质量,提高了减振效果且增加了竖向和横向稳定性;并联的多个单元弹簧403使上层不锈钢板402和下层不锈钢板405之间可产生伸缩,从而具备减振功能;阻尼液体404和单元弹簧403联合作用了减振效果;橡胶凸锥406为橡胶材料且设置为锥形结构,在受力时通过变形缓冲震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复合减振器、密封条以及基底,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基底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上、下预埋限位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复合减振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上、下预埋限位器之间;所述预制轨道板通过所述复合减振器支承在所述基底上,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预制轨道板与所述基底之间缝隙的外侧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预制复合减振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减振器包括橡胶外包裹层、上层不锈钢板、单元弹簧、阻尼液体、下层不锈钢板以及橡胶凸锥,其中所述橡胶外包裹层具有空腔,所述上层不锈钢板和所述下层不锈钢板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包裹层的空腔内部,所述单元弹簧设置在所述上层不锈钢板和所述下层不锈钢板之间,所述阻尼液体灌注在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橡胶凸锥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寅余韬刘泽宇沈海宏白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