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5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包括机架,机架上包括有缝纫机,机架上还包括夹持机构、移送机构以及拾料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横梁以及两组夹持臂,任意一组夹持臂一侧还设有第一平移动力源,第一平移动力源驱动该组夹持臂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该组夹持臂校准折边加工装置上腹部垫的对应折边,横梁一侧设有第二平移动力源,第二平移动力源驱动横梁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两组夹持臂靠近或远离折边加工装置上的标带上料且折边后的腹部垫,移送机构包括滑板、上压板以及两块立板,拾料机构包括多组按压杆,缝纫机一侧的底座上设有收料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能够缝纫精准、缝纫效率高且拾料叠放整齐。缝纫效率高且拾料叠放整齐。缝纫效率高且拾料叠放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腹部垫生产设备的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在手术过程中,医用需要用腹部垫来擦拭手术刀口和手术器械上的血液以方便看清人体相关部位,精确进行手术,因此医院对此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生产厂家生产的效率需要随着需求量而提高,目前腹部垫的生产工序中以由自动化生产代替,自动化生产设备中必然包括输送机构、翻折机构以及缝纫机构,本技术涉及的就是自动化生产中的缝纫机构,且本技术中的缝制单元与折边加工装置配合,缝纫机构是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中决定腹部垫合格品的重要机构,目前的腹部垫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折边后上标带,最后进行缝纫,众所周知,一张完整合格的腹部垫均具有两层或多层,可以是一张腹部垫对折后进行加工缝纫,或多张腹部垫叠加后进行加工缝纫,其中的对应折边包括腹部垫对折后的两边折叠后对折,而现有的缝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生产,人工将折边以及上标带后的腹部垫推入缝纫机中进行踩踏缝纫机式缝纫,该种缝纫方式容易出现缝纫不整齐,且缝纫效率低等问题,另一种式自动化生产,将折边以及上标带后的腹部垫通过转移手或者传输带输送至缝纫机组下方,再通过一侧的拉取手将腹部垫拉取试下缝纫,缝纫完成后再通过传输带输送传输至收集箱内,该种缝纫方式在传输过程中腹部垫容易出现位置偏移而导致后续缝纫不整齐,且在缝纫完成后通过传输带直接传输不能整齐的将腹部垫进行叠放,导致后续人工捡拾成品过大,且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成品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精准、缝纫效率高且拾料叠放整齐的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包括有缝纫机,所述缝纫机用于对折边后的腹部垫面料进行缝纫,所述机架上还包括夹持机构、移送机构以及拾料机构,所述移送机构位于夹持机构与拾料机构之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横梁以及两组夹持臂,所述横梁水平位于缝纫平台上,两组所述夹持臂相互水平设置在横梁同一侧,且两组所述夹持臂均与横梁垂直,任意一组所述夹持臂一侧还设有第一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驱动该组夹持臂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该组所述夹持臂校准折边加工装置上腹部垫的对应折边,所述横梁一侧设有第二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驱动横梁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两组所述夹持臂靠近或远离折边加工装置上的标带上料且折边后的腹部垫,两组所述夹持臂用于夹持折边加工装置上标带上料且折边后的腹部垫;
[0006]所述移送机构包括滑板、上压板以及两块立板,所述上压板以及两块立板均位于滑板底部,两块所述立板相互水平设置,且两块所述立板之间均有受压空间,所述上压板位
于所述受压空间的正上方,所述滑板上设有第三平移动力源和第四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三平移动力源驱动滑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压板位于夹持臂与缝纫平台之间的腹部垫上方,且所述受压空间位于夹持臂与缝纫平台之间的腹部垫下方,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驱动上压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压板将夹持臂与缝纫平台之间的腹部垫压入受压空间内;
[0007]所述拾料机构包括多组按压杆,所述缝纫机一侧的底座上设有收料门,多组所述按压杆两两相互对称设置在滑板运动轨迹两侧,且多组所述按压杆均位于收料门上方,多组所述按压杆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按压气缸,所述按压气缸驱动所述按压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按压杆按压打开收料门且位于收料门上方的腹部垫落下。
[0008]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夹持臂均包括缝纫上夹板和缝纫下夹板,所述缝纫上夹板包括第一竖板以及突条,所述突条位于第一竖板一侧面的底部,所述缝纫下夹板包括第二竖板以及缝纫压板,所述缝纫压板水平位于第二竖板一侧面的底部,所述缝纫压板位于的第二竖板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五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五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一竖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突条将突条与缝纫压板之间的腹部垫折边处按压或脱离缝纫压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为倒L型,所述上压板包括水平抵压部和竖直插入部,所述竖直插入部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水平抵压部平行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水平低压部之间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上套设有缓冲弹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突条背离第一竖板的一侧面与缝纫压板背离第二竖板的一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
[0011]进一步的,任意一块立板上设有第六平移动力源,所述第六平移动力源驱动任意一块立板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所述受压空间增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七平移动力源以及第八平移动力源,所述第七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缝纫机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缝纫机的缝针校准腹部垫的折边处,所述第八平移动力源驱动所述缝纫机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缝纫机的缝针沿着腹部垫的折边进行缝纫。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两组夹持臂运动至折边加工装置上对折边且标带上料后的腹部垫夹取移送至缝纫平台上进行缝纫,在夹持过程中两组夹持臂始终精确稳定的夹在腹部垫的两条折边上,避免移送过程中两条折边脱落或偏移,从而对后续的缝纫造成影响,即两组夹持臂的设置能够提高腹部垫转运效率,且提高腹部垫的合格率;
[0014]2、缝纫机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左右移动,以使实现对腹部垫进行折边缝纫,前后移动是实现缝纫的过程,左右移动是将缝纫针校准折边缝纫处,其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缝纫机不移动而移动腹部垫的方式,本方案中的缝纫方式能够使得缝纫时缝纫针始终保持在折边上,缝纫整齐且缝纫效率高;
[0015]3、通过移送机构将缝纫完成后的腹部垫压入两块立板之间的受压空间内,通过两块立板的夹持使得压入受压空间内的腹部垫不脱离,通过移送机构的移送至收料门上,通过拾料机构向下按压且松开立板使得腹部垫脱离至收料门上,按压使得收料门打开,且位于收料门上的腹部垫稳定整齐的落下叠放至收集箱内。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缝纫机及夹持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夹持机构的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移送机构的结构图。
[0020]附图标记:1、机架;2、缝纫机;21、缝纫平台;3、夹持机构;31、横梁; 32、夹持臂;321、缝纫上夹板;3211、第一竖板;3212、突条;322、缝纫下夹板;3221、第二竖板;3222、缝纫压板;323、第五平移动力源;33、第一平移动力源;4、移送机构;41、滑板;42、立板;43、第三平移动力源;44、第四平移动力源;451、水平抵压部;452、竖直插入部;5、拾料机构;51、按压杆;52、按压气缸;6、第二平移动力源;7、受压空间;8、收料门;9、限位板;10、滑柱;11、第六平移动力源;12、第八平移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垫加工用缝制单元,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包括有缝纫机(2),所述缝纫机(2)用于对折边后的腹部垫面料进行缝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包括夹持机构(3)、移送机构(4)以及拾料机构(5),所述移送机构(4)位于夹持机构(3)与拾料机构(5)之间,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横梁(31)以及两组夹持臂(32),所述横梁(31)水平位于缝纫平台(21)上,两组所述夹持臂(32)相互水平设置在横梁(31)同一侧,且两组所述夹持臂(32)均与横梁(31)垂直,任意一组所述夹持臂(32)一侧还设有第一平移动力源(33),所述第一平移动力源(33)驱动该组夹持臂(32)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该组所述夹持臂(32)校准折边加工装置上腹部垫的对应折边,所述横梁(31)一侧设有第二平移动力源(6),所述第二平移动力源(6)驱动横梁(31)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两组所述夹持臂(32)靠近或远离折边加工装置上的标带上料且折边后的腹部垫,两组所述夹持臂(32)用于夹持折边加工装置上标带上料且折边后的腹部垫;所述移送机构(4)包括滑板(41)、上压板以及两块立板(42),所述上压板以及两块立板(42)均位于滑板(41)底部,两块所述立板(42)相互水平设置,且两块所述立板(42)之间均有受压空间(7),所述上压板位于所述受压空间(7)的正上方,所述滑板(41)上设有第三平移动力源(43)和第四平移动力源(44),所述第三平移动力源(43)驱动滑板(4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压板位于夹持臂(32)与缝纫平台(21)之间的腹部垫上方,且所述受压空间(7)位于夹持臂(32)与缝纫平台(21)之间的腹部垫下方,所述第四平移动力源(44)驱动上压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上压板将夹持臂(32)与缝纫平台(21)之间的腹部垫压入受压空间(7)内;所述拾料机构(5)包括多组按压杆(51),所述缝纫机(2)一侧的底座上设有收料门(8),多组所述按压杆(51)两两相互对称设置在滑板(41)运动轨迹两侧,且多组所述按压杆(51)均位于收料门(8)上方,多组所述按压杆(51)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按压气缸(52),所述按压气缸(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航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琼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