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已有技术中,货运车辆变速箱所采用取力器都为单向旋转,即正旋或者反旋。在上装改装过程中,选用的油泵、气泵、水泵或其它机构的旋向需要与其相匹配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匹配就需要更换不同旋向的取力器,或者更换油泵、气泵、水泵,使其旋转的方向与取力器相适配,但是,有些情况下则需要调整上装的结构,这会使改装工作变得很麻烦。
[0003]综上,已有的输出轴也只能单向旋转,取力器的改装适用性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出轴可双向旋转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包括:机壳、输入轴、输出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切换机构。所述输入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输出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齿轮组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机壳;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出齿轮;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用于择一地控制所述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对输出轴的扭矩传递,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中的一组为内啮合、另一组为外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为内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为外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择一地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动力耦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滑套、拨叉,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输入轴动力耦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滑套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所述拨叉适于驱动所述滑套移动,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被构造成可在以下三个位置之间切换: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接合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接合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一端具有第一接合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端面具有第二接合齿,用于与所述滑套的第一接合齿相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具有第三接合齿;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包括同轴连接并且在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部的端面具有用于与第三接合齿相接合的第四接合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连接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且所述轴套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轴套的外壁与所述机壳通过第一滚动支撑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滑套接合时所述轴套、所述输出轴彼此相对固定并且相对于所述机壳枢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二滚动支撑件与所述机壳枢转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旋转取力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义,陈鹏,侯月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