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640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包括振动盘,上料皮带,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交错设置,沿第一转盘周向依次设置上料工位,第一相机工位,第二相机工位,第三相机工位,切换工位,第二转盘在切换工位后沿周向依次设置垂直检测工位、交叉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瓦形工件的结构特点,采用双转盘,多工位检测,极大提高了瓦形工件的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弧形瓦形工件是目前常用的工件形状,多见于电机磁片,其前后两端面为平面,顶面、底面、两侧面均为弧面,检测难度较大。当今视觉检测技术逐步发展,如中国专利ZL202020594956.X公开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圆周外观检测装置,中国专利ZL201920776859.X公开的一种螺纹检测设备,中国专利ZL201920776890.3公开的一种下料装置及螺纹检测设备,其利用振动盘自动上料,工件进入玻璃转盘后,利用在玻璃转盘周边布置的工业相机及相应的镜片通过光学检测判断工件外表面是否符合标准,进而筛选出不合格工件。但在对瓦形工件检测时,由于其外型较为复杂,上述检测装置均无法对其外型进行完整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实现了对瓦形工件外型的一次性高效检测。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包括振动盘,上料皮带,玻璃转盘和工业相机,所述上料皮带末端设置第一导向臂,所述玻璃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
[0005]沿所述第一转盘周向依次设置上料工位,第一相机工位,第二相机工位,第三相机工位,切换工位;
[0006]其中,
[0007]所述第一导向臂位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料皮带上的工件由所述第一导向臂导向进入第一转盘;
[0008]所述第一相机工位设置有第一端面尺寸相机;
[0009]所述第二相机工位设置有顶面尺寸相机;
[0010]所述第三相机工位设置有第二端面尺寸相机;
[0011]所述第一端面尺寸相机、顶面尺寸相机、第二端面尺寸相机光路呈
“⊥”
形分布;
[0012]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表面与第二转盘交错位置为切换工位,所述切换工位设置有切换导向臂;
[0013]所述第二转盘在切换工位后沿周向依次设置垂直检测工位、交叉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
[0014]所述垂直检测工位依次竖直设置顶面检测相机和底面检测相机;
[0015]所述交叉检测工位设置有第一端侧检测相机组和第二端侧检测相机组,第一、第二端侧检测相机组分别包括两个斜向设置的检测相机,四个检测相机光路呈“X”形排布。
[0016]所述的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筛选工位处设置有筛选组件,
所述筛选组件沿第二转盘旋转方向依次设置有合格件收纳盒,第一不良件收纳盒,第二不良件收纳盒,每个收纳盒匹配一个拨杆装置。
[0017]所述的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筛选工位中还设置有第三导向臂,所述第三导向臂设置于所述筛选组件之后。
[0018]所述的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每个相机各自匹配有光源。
[0019]所述的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振动盘安装于振动盘架体,所述上料皮带、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以及各相机、光源、筛选组件均安装于检测架体上。
[0020]本技术针对瓦形工件的结构特点,采用双转盘,多工位检测,极大提高了瓦形工件的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各工位分布示意图;
[0023]图3为瓦形工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振动盘,11

上料工位,12

第一相机工位,13

第二相机工位,14

第三相机工位,15

切换工位,16

垂直检测工位,17

交叉检测工位,18

筛选工位;
[0025]2‑
上料皮带,21

第一导向臂,3

第一转盘,31

第一端面尺寸相机,32

顶面尺寸相机,33

第二端面尺寸相机,34

第二导向臂,35

第三导向臂,5

第二转盘,51

顶面检测相机,52

底面检测相机,53

第一端侧检测相机组,54

第二端侧检测相机组,55

筛选组件,56

合格件收纳盒,57

第一不良件收纳盒,58

第二不良件收纳盒,59

拨杆装置;
[0026]6‑
振动盘架体,7

检测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2所示,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包括振动盘1,上料皮带2,第一转盘3,第二转盘4。其中,振动盘1安装于独立的振动盘架体6上,上料皮带2、第一转盘3、第二转盘4以及相机、光源、筛选组件安装于检测架体7上。
[0028]沿第一转盘1旋转方向周向依次为上料工位11,第一相机工位12,第二相机工位13,第三相机工位14,切换工位15。其中,振动盘1出料端连接上料皮带2,出料皮带2末端连接设置于上料工位11处的第一导向臂21。第一相机工位12处水平设置有第一端面尺寸相机31。第二相机工位13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顶面尺寸相机32。第三相机工位14处水平设置有第二端面尺寸相机33。第一端面尺寸相机31、顶面尺寸相机32、第二端面尺寸相机33呈
“⊥”
形分布。第一转盘3与第二转盘4交错设置,切换工位15横跨第一转盘3与第二转盘4交界处,切换工位15位于第一转盘3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臂34,第二导向臂34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
[0029]第二转盘4切换工位15后,沿其旋转方向周向依次为垂直检测工位16,交叉检测工位17以及筛选工位18。其中,垂直检测工位16处依次设置有顶面检测相机51和底面检测相机52。交叉检测工位设置有第一端侧检测相机组53和第二端侧检测相机组54,每个相机组中包含两个检测相机,且光路交叉,因此,第一端侧检测相机组53、第二端侧检测相机组54的四个检测相机光路呈“X”形,以检测到瓦形工件所有表面。筛选工位18处设置有筛选组件
55,筛选组件55沿第二转盘4旋转方向依次设置有合格件收纳盒56,第一不良件收纳盒57,第二不良件收纳盒58,每个收纳盒匹配一个拨杆装置59。本实施例中,每个相机各自匹配有光源,拨杆装置59为气动驱动,同样也可为电动驱动,第一不良件收纳盒57用于收纳仅外形尺寸不合格的工件,第二不良件收纳盒58用于收纳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收纳盒之后设置有第三导向臂35,用于收集筛选组件55遗漏的工件。
[0030]瓦形工件外形如图3所示,其整体呈瓦形,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瓦形工件外型检测装置,包括振动盘,上料皮带,玻璃转盘和工业相机,所述上料皮带末端设置第一导向臂,其特征是:所述玻璃转盘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沿所述第一转盘周向依次设置上料工位,第一相机工位,第二相机工位,第三相机工位,切换工位;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臂位于所述上料工位,上料皮带上的工件由所述第一导向臂导向进入第一转盘;所述第一相机工位设置有第一端面尺寸相机;所述第二相机工位设置有顶面尺寸相机;所述第三相机工位设置有第二端面尺寸相机;所述第一端面尺寸相机、顶面尺寸相机、第二端面尺寸相机光路呈
“⊥”
形分布;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表面与第二转盘交错位置为切换工位,所述切换工位设置有切换导向臂;所述第二转盘在切换工位后沿周向依次设置垂直检测工位、交叉检测工位和筛选工位;所述垂直检测工位依次竖直设置顶面检测相机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闫雅隽常龙陈宝宏高中南张海伦顾明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科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