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634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它包含双金属3U、3V、3W,差动移位机构,分别从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凸出并相对于每一双金属末端部分的臂部分,其中,呈矩形框架的适配器安装在每一相的相应一个双金属末端部分上,适配器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移位器相应臂部分之间间隔对应的外部尺寸,在双金属安装位置上,适配器放置并固定在其相向端与移位器相应臂部分末端部分紧密邻接的位置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金属型的热过载跳闸装置,用于模压外壳的断路器和电磁接触器,并组装在断路器内,用以防止电机的过电流或相位中断。
技术介绍
首先,作为双金属型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图10和图11中分别示出了与电磁接触器(用于三相工作)组合在一起的热动继电器的整体结构和该热动继电器基本部件的结构。图10中,1是外壳,2是由相应于每一相U、V、W的双金属3U、3V、3W组成的热元件部分,4是缠绕在每一相的双金属周围用以传导电路电流的加热器,5是按照双金属的弯曲变形而工作的差动移位机构,6是接触机构,而7是与差动移位机构5同步使接触机构6打开和闭合的反向弹簧机构。每一相的双金属3U、3V和3W沿装置的横向轴向一字形等间距地排列,每一双金属有一端(图中是上端部)通过支承固定装置8固定在外壳1上。同时,如图11所示,差动移位机构是由第一移位器(推动器)5I和第二移位器(拉动器)5II(每一移位器成平板形状,沿双金属3U、3V、3W安装排列,并安装在双金属相对的地方),以及操纵杆5III(跨越在移位器5I和5II上,可旋转地与它们链接在一起)组成的组件。第一移位器5I有一个臂部分5a,第二移位器5II有一个臂部分5b,每一臂部分5a和相应的臂部分5b弯曲成“L”形,相互相对地跨越在每一相的双金属3U、3V、3W相应一个的末端部分3a上,末端部分用作操作端。另外,这样一种跳闸装置是通过先将双金属3U、3V、3W装入壳1内,随后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插入移位机构5内从而链接到每一相的双金属的末端部分上。这样一种过电流跳闸装置的运行是众所周知的。当过电流流过主电路时,加热器4产生热,使双金属3U、3V和3W弯曲和移位,将第一移位器5I推向左方,从而使操纵杆5III使图10中的反向弹簧机构7翻转而切换接触机构6中的触点。另外,如果在主电路中出现相中断,则该中断相的双金属(不弯曲或移位)将第二移位器5II限制保持在等待位置,而其他相的双金属将第一移位器5I推向左方。这样,第一和第二移位器5I和5II之间的差动会使操纵杆5III按逆时针方向振动,进行与上述类似的接触切换操作。在装入模压外壳断路器中的热工作跳闸装置中,按照双金属弯曲位移工作的差动移位机构释放开启和闭合机构中的电闸接收器,将主电路触点靴限制保持在闭合位置上,从而使主电路触点靴进行跳闸操作。在上述传统结构中,当用于每一相的双金属3U、3V、3W和差动移位机构5已被组装在树脂壳1内的时候,形成一种产品,而如果在每一双金属尾端部分3a和第一移位器5I的臂部分5a之间以及在双金属的末端部分3a和第二移位器5II的臂部分5b之间分别保持构成作用间隙的间隙d、e,那么在双金属中会出现偏移损耗,妨碍将位移正确传送到差动移位机构5。另外,如果在产品组装过程中,双金属3U、3V、3W的相间间距因双金属安装位置(倾斜)或双金属组件差错而改变,那么它们的操作特征也会受到影响,而使跳闸装置不按照要求来工作。因此,在产品组装后的检验过程中,传统技术分别测量参考点0与每一相双金属3U、3V、3W的末端3a之间的距离a、b、c,以及每一相双金属末端部分3a和第一移位器5I的臂部分5a之间和双金属的末端部分3a与第二移位器5II的臂部分5b之间的间隙d、e。只要有间隙超过所允许的范围,则调整每一相双金属3U、3V、3W的末端和第一移位器5I的臂部分5a与双金属末端和第二移位器5II的臂部分5b之间的间隙d、e,从而通过使支承双金属3U、3V、3W的支承轴8正确重叠而落在允许的范围内,而得到预定的位置精确性(例如±0.2mm)。然而,为了正确地使用于双金属的支承固定装置重叠,必须将产品从组装线移送到另一条线上进行操作,因而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间隙调整。另外,在矫正重叠以后支承固定装置8会向后反弹,从而很难精确地对间隙进行调整。结果,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用来开发合适的矫正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提供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用以在安装期间吸收和矫正每一相双金属安装位置中产生的相间间距误差或双金属安装误差,以确保双金属和移位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它包含双金属,每一个对应于主电路的一相,并用作检测过载电流或相中断;和一个与每一相的双金属工作端部相对的差动移位机构,移位机构使与一个接触靴开启和闭合机构相连的电闸接收器移动到一个释放位置,以便使主电路的接触靴打开,差动移位机构包含沿每一相双金属安装并位于每一双金属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双金属沿装置的纵轴成一字形排列,差动移位机构还包含操纵杆,该操纵杆跨越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臂部分横向从第一和第二移位器中相应的一个凸出,第一和第二移位器相向跨越在每一相双金属相应一个的末端位置上,每一相的双金属有一个适配器,该适配器安装在其末端的位置处,并且有一个与第一移位器的臂部分和第二移位器的臂部分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外尺寸,并且根据安装在断路器中双金属的安装位置数据,适配器是通过将其定位而固定在相应一个双金属末端位置上,从而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移位器相应一个臂部分的末端之间。特别是,适配器是以下述形式构成的适配器是一个矩形框架,通过压配方式固定在每一个双金属的末端部分。每一双金属的末端的顶部上形成一个窄凸起,并且适配器框通过压配被固定在凸起上。按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它包含双金属,每一个对应于主电路的一相,并用作检测过载电流或相中断;和一个与每一相的双金属工作端部相对的差动移位机构,移位机构使与一个接触靴开启和闭合机构相连的电闸接收器移动到一个释放位置,以便使主电路的接触靴打开,差动移位机构包含沿每一相双金属安装并位于每一双金属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双金属沿装置的纵轴成一字形排列,差动移位机构还包含操纵杆,该操纵杆跨越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每一个臂部分横向从第一和第二移位器中相应的一个凸出,第一和第二移位器相向跨越在每一相双金属相应一个的末端位置上,每一相的双金属有一个适配器,该适配器安装在其末端的位置处,并且有一个与第一移位器的臂部分和第二移位器的臂部分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外尺寸,并且根据安装在断路器中双金属的安装位置数据,适配器是通过将其定位而固定在相应一个双金属末端位置上,从而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移位器相应一个臂部分的末端之间。特别是,适配器是以下述形式构成的适配器是一个矩形板,通过粘结固定在每一双金属的末端部分上。如上所述,通过将适配器安装在每一相相应的一个双金属末端部分上,并且将适配器配合在差动移位机构移位相应臂部分的末端之间,适配器和差动移位机构相应臂部分的末端相互邻接而几乎没有间隙,而使得双金属的弯曲位移通过适配器被精确地传送到移位器。另外,在将适配器安装到双金属上的安装过程中,根据将移位机构的安装位置用作基准得到的每一相双金属的安装位置数据来确定适配器的位置并安装适配器。因此,可以吸收由双金属安装位置和安装误差产生的相间间距误差,而提高跳闸操作的精确性。按照第三方面,装置是如下那样安装的规定第一和第二移位器每一臂部分的初始尺寸,从而移位器的臂部分的末端部分包括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它包含双金属,每一双金属与主电路的一个相对应,并用作检测过电流或相中断的装置;和一个差动移位机构,所述差动移位机构与每一相的双金属操作端相对,所述移位机构用来将与接触靴开启和变化机构链接的电闸接收器移动到一个释放位置,以便打开主电路的接触靴,所述差动移位机构包含沿每一相的双金属安装并位于每一双金属相对侧呈板形的第一和第二移位器,所述双金属沿所述装置的纵轴成一字形排列,所述差动移位机构还包含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延伸并将它们链接在一起的操纵杆,每一臂部分从所述第一移位器横向凸出,并且相应的臂部分从相互相对跨越在每一相双金属相应一个的末端部分上的第二移位器横向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以这样的方式安装的,即,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移位器臂部分的初始尺寸,从而所述移位器臂部分的末端部分包括构成调整区域的延伸部分相互重叠,并根据安装到所述断路器中双金属的安装位置数据,调整所述第一和第二移位器臂部分的末端,从而在末端之间形成与所述双金属板厚相应的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移位器中的每一个是通过塑料模压形成的,并且所述 塑料模压通过冲压加工来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4-2 096153/99;JP 1999-12-14 354649/991.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热过载跳闸装置,它包含双金属,每一双金属与主电路的一个相对应,并用作检测过电流或相中断的装置;和一个差动移位机构,所述差动移位机构与每一相的双金属操作端相对,所述移位机构用来将与接触靴开启和变化机构链接的电闸接收器移动到一个释放位置,以便打开主电路的接触靴,所述差动移位机构包含沿每一相的双金属安装并位于每一双金属相对侧呈板形的第一和第二移位器,所述双金属沿所述装置的纵轴成一字形排列,所述差动移位机构还包含跨越所述第一和第二移位器延伸并将它们链接在一起的操纵杆,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山胜典内田直司永广勇桦泽幸司小野寺直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