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84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包括行走机构和工作臂组件,工作臂组件与行走机构活动连接,行走机构用于带动工作臂组件运动,工作臂组件适于沿行走机构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由此,通过工作臂组件与行走机构活动连接,当工作臂组件在行走机构长度方向的作业距离不足时,可以推动工作臂组件沿行走机构长度方向移动,当工作臂组件在行走机构宽度方向上的作业距离不足时,可以推动回转机构往车架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增加了工作臂组件的作业半径,提高了工作臂组件的作业距离适应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开槽清沟的工程车通常设置有行走机构和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的工作臂组件,现有技术中,工作臂组件与行走机构固定连接,工作臂组件与行走机构的相对位置固定,例如油气管道施工中,当工程车遇到障碍物难以前进而工程车的吊臂半径不足时,导致工程车难以进行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工程车辆的作业距离适应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行走机构和工作臂组件,所述工作臂组件与所述行走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工作臂组件行走,所述工作臂组件适于沿所述行走机构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0005]可选地,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紧固件,所述行走机构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所述行走机构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工作臂组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长条孔以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工作臂组件。
[0006]可选地,所述工作臂组件包括回转机构和吊臂,所述回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吊臂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所述回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吊臂绕所述行走机构转动,所述吊臂的长度可伸缩调节。
[0007]可选地,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撑结构、第四驱动机构和底座,所述回转支撑结构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与所述回转支撑结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回转支撑结构转动,所述底座安装于行走机构上,所述吊臂与回转支撑结构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吊臂包括第一工作臂、第二工作臂和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臂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臂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臂内,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臂内,所述第五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工作臂驱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工作臂沿所述第一工作臂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0009]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第一驱动机构、支撑结构和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驱动连接,所述工作臂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支撑结构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
[0010]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车架转
动。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结构铰接点的距离。
[0012]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履带轮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所述支撑结构铰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履带轮绕第一直线方向转动,所述履带轮还适于绕第二直线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垂直。
[0013]可选地,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属具,所述属具与所述工作臂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工程车辆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工作臂组件与行走机构活动连接,当工作臂组件在行走机构长度方向(即附图中的Y轴方向)的作业距离不足时,可以推动工作臂组件沿行走机构长度方向移动,当工作臂组件在行走机构宽度方向(即附图中的X轴方向)上的作业距离不足时,可以推动回转机构往车架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增加了工作臂组件的作业半径,进而提高了工作臂组件的作业距离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工程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工程车辆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吊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行走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履带轮落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履带轮提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图7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和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的图12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偏摆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车架;11

长条孔;12

避让槽;2

支腿组件;21

第一驱动机构;211

第一活塞杆;212

第一筒体;22

支撑结构;221

内套筒;222

支撑柱;223

第一连接臂;2231

第三限位板;2232

第四限位板;224

外套筒;23

第一连接件;24

第二连接件;241

第二连接件本体;242

第一连接边结构;25

第三连接件;251

第二连接边结构;26

第二驱动机构;261

第二活塞杆;262

第二筒体;27

第三驱动机构;28

安装座;281

第一限位板;282

第二限位板;29

偏摆轴;291

止挡结构;3

履带轮;31

履带支撑结构;32

第一平衡梁;33

支重轮组件;331

第二平衡梁;332

支重轮;34

张紧轮;35

托轮;36

履带;37

通孔;4

回转机构;41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和工作臂组件,所述工作臂组件与所述行走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工作臂组件行走,所述工作臂组件适于沿所述行走机构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7),所述行走机构上开设有长条孔(11),所述长条孔(11)沿所述行走机构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工作臂组件上开设有连接孔(431),所述紧固件(7)适于穿过所述连接孔(431)和所述长条孔(11)以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工作臂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臂组件包括回转机构(4)和吊臂(5),所述回转机构(4)安装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吊臂(5)与所述回转机构(4)连接,所述回转机构(4)用于带动所述吊臂(5)绕所述行走机构转动,所述吊臂(5)的长度可伸缩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4)包括回转支撑结构(42)、第四驱动机构(41)和底座(43),所述回转支撑结构(42)与底座(4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41)与所述回转支撑结构(42)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41)用于带动所述回转支撑结构(42)转动,所述底座(43)安装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吊臂(5)与所述回转支撑结构(4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5)包括第一工作臂(51)、第二工作臂(52)和第五驱动机构(53),所述第一工作臂(51)与所述回转机构(4)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臂(52)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臂(51)内,所述第五驱动机构(53)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臂(51)内,所述第五驱动机构(53)与所述第二工作臂(52)驱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53)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工作臂(52)沿所述第一工作臂(5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诚凌炎李畅哲胡雷万正伟张征明陶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