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83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砂型铸造,提供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旋转连接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旋转轴承、支撑轴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机架上间隔设有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所述旋转连接轴上部经旋转轴承与机架上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下部经支撑轴承与机架下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旋转连接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上支撑台上方且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并带动凸出上支撑台上表面的旋转连接轴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双工位的砂型造型机工作结构复杂、场地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场地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场地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砂型铸造,特别涉及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砂型铸造的中心环节是造型,造型机的核心是实砂机构,压实造型机是一种应于生产中有几十年历史的低速实砂机构,其实砂机构较为简单,但压实所得砂型紧实度低且分布不均。成型压板压实有利于改善模型顶部和四周砂型紧实度的均匀性,但总的说,压实造型所得砂型紧实度较低,特别是砂型分型面紧实度偏低,所得铸件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差。 粘土砂金属铸造是砂型铸造的一种常用的且铸造件质量较好的一种造型方法,粘土砂金属铸造成型是汽车、水暖及五金零件毛坯的主要生产方法之一,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占有重要地位。如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2020192458.2公开的一种双工位自动造型机用主机,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双工位自动造型机用主机工作不够稳定等问题。本双工位自动造型机用主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架和纵向穿过固定架的推型箱装置,固定架的横向两端均设有推模装置,底座上还设有位于固定架两侧的推砂型装置,型箱上方设有带有开关结构的砂斗,固定架上固连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动砂斗竖直往复位移的升降机构,且当升降机构带动砂斗下降后,砂斗下方的出口伸入型箱的进口中;当升降机构带动砂斗上移后,砂斗下方的出口脱离型箱的进口。但是其采用双工位设置两套的推型装置等结构使得其整体结构复杂、占用场地大、造价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占用场地小,降低造价成本的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旋转连接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旋转轴承、支撑轴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机架上间隔设有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所述旋转连接轴上部经旋转轴承与机架上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下部经支撑轴承与机架下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位于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设于旋转连接轴上位于上支撑台下方,所述第二固定板固设于旋转连接轴上位于下支撑台上方,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旋转连接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上支撑台上方且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并带动凸出上支撑台上表面的旋转连接轴旋转。
[000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油缸或旋转气缸。
[0006]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两块限位块,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上支撑台上表面位于旋转连接轴的一侧,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旋转连接轴顶部铰接,两块限位块设于上支撑台上表面位于旋转连接轴的对称两侧用于卡止驱动机构输出轴与旋转连接轴的铰接部,两块限
位块位于驱动机构的对立面用于限制驱动机构带动旋转连接轴旋转的角度使旋转连接轴的旋转角度在0
°
与180
°
两个角度之间来回变换。
[0007]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第一上模框套箱、第一下模框套箱、第二上模框套箱、第二下模框套箱、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上模框套箱和第二上模框套箱分别设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端,所述第一下模框套箱和第二下模框套箱分别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上位于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两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并带动第一下模框套箱于第一导轨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并带动第二下模框套箱于第二导轨上下滑动。
[0008]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均为气缸或油缸。
[000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本技术的旋转机构设置于砂型造型机上,使得将第一下模框套箱、第二上模框套箱、第二下模框套箱形成的两组套箱分别位于旋转机构两侧,并且将射砂造型和脱型、推型工序分开在机架的左部和右部同时进行,在造型的同时可将造型后的砂型通过旋转机构旋转至脱型、推型一侧进行脱型并推型至下一工序,实现造型和砂型下芯两不误,即充分利用时间也提高造型效率,实现砂型的两工位操作,而无需像现有的双工位造型机需要设置两套的射砂造型和脱型,造价成本大大降低,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稳定性好、提高射砂、脱模和推型效率,同时大大简化了实现双工位操作所需的机械部件并且整体占用空间小,机台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通过进一步的设置,即旋转机构采用旋转油缸或旋转气缸配合限位块实现组合模框的180
°
快速旋转,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无需伺服电机配合同步轮即可实现旋转切换的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本技术的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包括机架、驱动机构1、旋转连接轴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旋转轴承5、支撑轴承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两块限位块9、第一上模框套箱10、第一下模框套箱11、第二上模框套箱12、第二下模框套箱13、第二驱动机构14和第三驱动机构15,所述机架上间隔设有上支撑台16和下支撑台,所述旋转连接轴2上部经旋转轴承5与机架上支撑台16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2下部经支撑轴承6与机架下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2位于上支撑台16和下支撑台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板3固设于旋转连接轴2上位于上支撑台16下方,所述第二固定板4固设于旋转连接轴2上位于下支撑台上方,所述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上且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以旋转连接轴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上模框套箱10和第二上模框套箱11分别设于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上端,所述第一下模框套箱12和第二下模框套箱13分别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上,所
述第二驱动机构14和第三驱动机构15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3上位于设置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两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和第三驱动机构15均为油缸,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的输出轴连接并带动第一下模框套箱11于第一导轨7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的输出轴连接并带动第二下模框套箱13于第二导轨8上下滑动,所述驱动机构1为旋转油缸,所述驱动机构1设于上支撑台16上表面位于旋转连接轴2的一侧,驱动机构1的输出轴与旋转连接轴2顶部铰接,两块限位块9设于上支撑台16上表面位于旋转连接轴2的对称两侧用于卡止驱动机构1输出轴与旋转连接轴2的铰接部,两块限位块9位于驱动机构1的对立面用于限制驱动机构1带动旋转连接轴2旋转的角度使旋转连接轴2的旋转角度在0
°
与180
°
两个角度之间来回变换。
[0014]本技术中第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机构、旋转连接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旋转轴承、支撑轴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机架上间隔设有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所述旋转连接轴上部经旋转轴承与机架上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下部经支撑轴承与机架下支撑台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轴位于上支撑台和下支撑台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设于旋转连接轴上位于上支撑台下方,所述第二固定板固设于旋转连接轴上位于下支撑台上方,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旋转连接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上支撑台上方且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并带动凸出上支撑台上表面的旋转连接轴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油缸或旋转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型造型机用双工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限位块,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上支撑台上表面位于旋转连接轴的一侧,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旋转连接轴顶部铰接,两块限位块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栋柯江怀陈金玺林星彬陈鸿波
申请(专利权)人:德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