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81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由上模、下模、第一导柱、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定位销、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定位销、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定位销、第四滑块、第四滑块定位销、第二导柱构成,在上模与下模的结合面设有两组U形活水弯头铸件的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异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构造,首先把U形活水弯头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用蜡料制成模型连接在浇口上制成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在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表面涂覆耐火涂料,待其干燥固化后,将其置于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的型腔内,给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不锈钢液体从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不锈钢U形活水弯头铸件。锈钢U形活水弯头铸件。锈钢U形活水弯头铸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U形活水弯头是挤压成型后通过焊接方式制成的,不锈钢管材的焊接会导致U形活水弯头上的应力集中,降低承载能力,缩短使用寿命,甚至U形活水弯头产生裂纹或脆断造成跑、冒、滴、漏的事故屡见不鲜,解决不锈钢管材的焊接产生的缺陷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必须刻不容缓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不锈钢管材焊接U形活水弯头产生的缺陷,提出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其方法是首先用蜡料制成U形活水弯头铸件用模型,并把用蜡料制成模型连接在浇口上制成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在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的表面涂覆耐火涂料,待其干燥固化后,将其置于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的型腔内,给U形活水弯头芯模组件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不锈钢液体从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浇注口灌注,冷凝后,即成为不锈钢U形活水弯头铸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包括第一导柱(3)、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定位销(5)、第二滑块(6)、第二滑块定位销(7)、第三滑块(8)、第三滑块定位销(9)、第四滑块(10)、第四滑块定位销(11)、第二导柱(12),在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面设有两组U形活水弯头铸件的型腔,即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a)、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b)和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a)、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c),在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面的一端设有装配第一滑块(4)、第三滑块(8)的上模第一凹形槽(1i)和下模第一凹形槽(2i)并相互对称,上模第一凹形槽(1i)和下模第一凹形槽(2i)设有装配第一滑块(4)、第三滑块(8)的上模定位销孔(1g)、下模定位销孔(2g)并相互对称,在上模(1)与下模(2)的结合面的另一端设有装配第二滑块(6)、第四滑块(10)的上模第二凹形槽(1j)和下模第二凹形槽(2j)并相互对称,上模第二凹形槽(1j)和下模第二凹形槽(2j)设有装配第二滑块(6)、第四滑块(10)的上模定位销孔(1g)、下模定位销孔(2g)并相互对称,上模定位销孔(1g)和下模定位销孔(2g)的数量各为四个,在上模(1)与下模(2)斜对角相同的位置设有上模第一导柱装配孔(1f)和上模第二导柱装配孔(1h),第一导柱(3)和第二导柱(12)与上模第一导柱装配孔(1f)和上模第二导柱装配孔(1h)装配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设有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a)、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b)、上模蜡料排出通道(1c)、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进料口(1d)、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进料口(1e)、上模第一导柱装配孔(1f)、上模定位销孔(1g)、上模第二导柱装配孔(1h)、上模第一凹形槽(1i)、上模第二凹形槽(1j)构成,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进料口(1d)与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a)连通,上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a)与上模蜡料排出通道(1c)连通,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进料口(1e)与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b)连通,上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上半凹形腔(1b)与上模蜡料排出通道(1c)连通,上模定位销孔(1g)数量为四个,均布在上模第一凹形槽(1i)和上模第二凹形槽(1j)的纵向中心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形活水弯头熔模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设有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a)、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c)、下模蜡料排出通道(2b)、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进料通道(2d)、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进料通道(2e)、下模第一导柱装配孔(2f)、下模定位销孔(2g)、下模第二导柱装配孔(2h)、下模第一凹形槽(2i)、下模第二凹形槽(2j),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进料通道(2d)与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a)连通,下模第一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a)与下模蜡料排出通道(2b)连通,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进料通道(2e)与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2c)连通,下模第二U形活水弯头下半凹形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苏光彬朱红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班尼戈智慧管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