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48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的右后悬挂包括:摇臂和轮轴支座,摇臂的前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连接至车架;轮轴支座连接至摇臂的后端;轮轴支座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车轮安装部中心线的前后两侧,摇臂的后端具有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第一安装部通过第二关节轴承安装在第三铰接部,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三关节轴承安装在第四铰接部。该全地形车在较大的车轮行程里,始终保持符合车辆行驶要求的车轮定位,从而使全地形车具有较大的离地间隙、强大的通过障碍的能力、缓冲和吸收来自崎岖地面的冲击震动的能力。冲击震动的能力。冲击震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运动型全地形车来说,为了达到尽可能大的越野过障能力,要求其悬挂系统提供尽可能大的车轮运动行程,并且在较大的车轮运动行程里具有良好的车轮定位,包括车轮的外倾角变化量、前束角变化量和车轮侧滑量等参数都要求尽可能的小。运动型全地形车的后悬挂大多采用多连杆悬挂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下,同类型产品的多连杆后悬挂系统,采用前束控制杆来控制车轮前束角的变化。这种结构当车轮行程较大时控制车轮前束角的效果欠佳,而且对制造误差相当敏感,此外通过主摇臂连接拉杆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结构,导致主摇臂结构笨重且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改善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0005]车架;
[0006]前悬挂,所述前悬挂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前侧;
[0007]后悬挂,所述后悬挂包括连接至所述车架后侧的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
[0008]所述左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2);前悬挂,所述前悬挂连接至所述车架(2)的前侧;后悬挂,所述后悬挂包括连接至所述车架(2)后侧的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所述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关于所述全地形车的中线对称设置,并均包括:摇臂(10),所述摇臂(10)的前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4)连接至所述车架(2);轮轴支座(40),所述轮轴支座(40)连接至所述摇臂(10)的后端;所述轮轴支座(40)具有第一安装部(43)、第二安装部(44)以及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部(45),所述第一安装部(43)和所述第二安装部(44)分别位于所述车轮安装部(45)中心线的前后两侧,所述摇臂(10)的后端具有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三铰接部(11)和第四铰接部(12);所述第一安装部(43)通过第二关节轴承(6)安装在所述第三铰接部(11),所述第二安装部(44)通过第三关节轴承(7)安装在所述第四铰接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均还包括:第一拉杆(30)、第二拉杆(31)以及第三拉杆(32),所述第一拉杆(30)和所述第二拉杆(31)的内端均连接至所述车架(2),所述第一拉杆(30)和所述第二拉杆(31)的外端均连接至所述轮轴支座(40);所述摇臂(10)还设置有第五铰接部(14),所述第五铰接部(14)位于所述第三铰接部(11)前侧;所述第三拉杆(32)的内端连接至所述车架(2),所述第三拉杆(32)的外端通过第四关节轴承(5)安装在所述第五铰接部(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均还包括减震器(20),所述减震器(20)的下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所述摇臂(10)上,所述减震器(20)与所述摇臂(10)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铰接部(14)的前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10)包括摇臂本体(101)和固定在所述摇臂本体(101)上的第一筋板(102)和第二筋板(103);所述摇臂本体(101)的前端具有连接部(13),所述第一筋板(102)位于所述摇臂本体(101)的中部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