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良伟专利>正文

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07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8
一种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穿刺针套左端端口呈钝状,右端端口设有与穿刺针套连通的第一握持部,导管鞘左端端口呈圆锥状,右端端口设有与导管鞘连通的第二握持部,穿刺针芯左端端口呈尖刺的斜口状,右端端口设有与穿刺针芯连通的第三握持部,穿刺针帽能堵塞第三握持部的内部通道,穿刺针芯能放置在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延伸出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圈套器能放置在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延伸出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能够放置在导管鞘内,左端伸出导管鞘的左端通道,穿刺针套采用合金材质制成;导管鞘分成外、中、内三层,外层导管鞘部分和内层导管鞘部分均用尼龙材质制成,中层导管鞘部分采用金属丝以编织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体外周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常在彩超或DSA的辅助下,通过导丝或导管通过外周血管的病变部位来实现。
[0003]临床中,遇到人体外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病变部,通常只有借助捻转导丝、或改变穿刺入路模式等进行对吻技术(是指将导丝或导管与导管或血管鞘腔进行吻合,使导丝或导管进入导管或血管鞘腔内部),从而使导丝通过目标位置(主要指病变部)。
[0004]捻转导丝虽然增加了导丝通过狭窄病变部的通过机率,但是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改变血管入路模式,可以改变导丝走行路径,能帮助部分患者解决因血管成角而难以使导丝通过狭窄病变部的问题,但是不能够通过闭塞性血管病变的病变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只需要在彩超或DSA的辅助下,便能够辅助导丝顺利地通过人体外周血管的病变部位,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对人体外周血管损伤的导丝摆渡器。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所述导丝摆渡器包括穿刺针套、导管鞘、穿刺针芯、穿刺针帽和圈套器,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端口呈钝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一握持部,且所述穿刺针套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导管鞘的左端端口呈圆锥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握持部,且所述导管鞘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穿刺针芯的左端端口呈尖刺的斜口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三握持部,且所述穿刺针芯与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穿刺针帽能够堵塞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内部通道,所述穿刺针芯能够插入所述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所述圈套器能够放置于所述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所述圈套器也能够放置于所述导管鞘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导管鞘的左端通道;其中,所述穿刺针套采用合金材质制成;所述导管鞘分成外、中、内三层,外层导管鞘部分和内层导管鞘部分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中层导管鞘部分采用金属丝以编织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
[0007]所述穿刺针套的长度值为100mm、外径值为1.4mm、内径值为1.2mm;所述导管鞘的长度值为110mm、外壁值周长值为5mm、内壁周长值为4mm;所述穿刺针芯长度值为102mm、外径值为1.0mm、内径值为0.9mm。
[0008]进一步,所述圈套器包括轴杆和由导丝制成的圈套,所述轴杆的左端端部设置有圈套,并且所述圈套器的轴杆垂直于所述套圈所在的平面;其中,所述圈套器轴杆的长度值为300mm、直径值为0.035inch,所述圈套器圈套的内径值为4~15mm,所述导丝的直径值为
0.014inch。
[0009]所述导管鞘左端端口的圆锥状的锥度比为1:10。
[0010]中层导管鞘部分采用的金属丝为两根并交叉编织成网格结构;其中至少有一根金属丝的外部涂覆有一层显影剂、混练胶涂层、依钼或依锆。
[0011]当所述穿刺针芯插入所述穿刺针套内,所述穿刺针芯第三握持部的左端外周壁面能够与所述穿刺针套第一握持部的右端内周壁面彼此卡接,当所述穿刺针帽插入到所述穿刺针芯套第三握持部的右端通道时,所述穿刺针芯第三握持部的右端通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穿刺针帽的左端通道的外周壁面卡接。
[0012]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内径值均为4mm;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外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外部和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外部均分成左端外径小、右端外径大的两段,并整体上呈环形阶梯状,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长度值为7mm,左端段的长度值为4mm;所述第二握持部的长度值为20mm,左端段的长度值为7mm;所述第三握持部的长度值为15mm,左端段的长度值为7mm。
[0013]所述穿刺针帽的外径值为4mm,外部分成左端外径小、右端外径大的两段,并整体上呈环形阶梯状;其中,所述穿刺针帽左端段的长度值为8mm。
[0014]所述穿刺针套、所述导管鞘、所述圈套器的轴杆外周壁面上均设置有具有显影功能的刻度线。
[0015]所述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三握持部和所述穿刺针帽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不仅只需要在彩超或DSA辅助下,便能够辅助导丝顺利地通过人体外周血管的病变部位,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对人体外周血管的损伤。具体的是,通过所述导管鞘分成外、中、内三层,外层导管鞘部分和内层导管鞘部分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中层导管鞘部分采用金属丝以编织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的设计,能够在彩超或DSA下具有显影性,从而实现对穿刺路径的指导;通过穿刺针套、导管鞘、穿刺针芯、穿刺针帽和圈套器的设计,借助导丝摆渡器,根据血管走行或病变部位选择好穿刺点,综合患者情况将穿刺针套和穿刺针芯进行塑形,连接穿刺针帽后进行血管穿刺,穿刺血管成功后(位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的一侧外周血管处),在彩超或DSA路图引导下,使用穿刺针套、穿刺针芯和穿刺针套配合(将穿刺针芯插入到穿刺针套内,使穿刺针套的第一握持部右端的内周壁面与穿刺针芯的第三握持部左端的外周壁面卡接卡接在一起,再使用穿刺针帽封堵住穿刺针芯的第三握持部右端的通道口)穿通闭塞病变部位或穿通严重狭窄或严重闭塞病变部位(或者拔出穿刺针芯,仅使用穿刺针套和穿刺针帽配合穿通严重狭窄或血栓形成部位,以避免血管损伤。针对严重闭塞特别是慢性闭塞病变部位,使用穿刺针芯穿刺效果更好),然后拔出穿刺针芯,送入圈套器到导丝的尖端位置(导丝事先已经置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的另一侧外周血管处,下同),然后拔出穿刺针套,在圈套器的轴杆的导向下,使用导管鞘(避免血管损伤)套在圈套器的轴杆外部,导管鞘的左端端部延伸至导丝的尖端位置,圈套器的轴杆与导管鞘彼此配合,以控制圈套器的圈套伸出导管鞘左端端部的伸出量,从而改变圈套位于导管鞘左端端部外的圈套部分的大小,借助彩超DSA将导丝的尖端放入圈套器的圈套(指将导丝的尖端放入位于导管鞘左端端部外的圈套部分内)中,后撤(后拉)圈套器或前推导管
鞘收紧圈套(指位于导管鞘左端端部外的圈套部分),直至导丝的尖端被抓紧,将导丝拖过病变部位后,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等后续操作。彼此配合使用,起到了摆渡导丝或导管的作用,为介入治疗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穿刺针套、导管鞘对人体外周血管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0018]2.本技术中,通过采用“所述穿刺针套的长度值为100mm、外径值为1.4mm、内径值为1.2mm;所述导管鞘的长度值为110mm、外壁值周长值为5mm、内壁周长值为4mm;所述穿刺针芯长度值为102mm、外径值为1.0mm、内径值为0.9mm,以及所述圈套器轴杆的长度值为300mm、直径值为0.035inch,所述圈套器圈套的内径值为4~15mm,所述导丝的直径值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摆渡器包括穿刺针套、导管鞘、穿刺针帽、穿刺针帽和圈套器,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端口呈钝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一握持部,且所述穿刺针套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导管鞘的左端端口呈圆锥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二握持部,且所述导管鞘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穿刺针芯的左端端口呈尖刺的斜口状,右端端口设置有第三握持部,且所述穿刺针芯与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穿刺针帽能够堵塞所述第三握持部的内部通道,所述穿刺针芯能够插入所述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所述圈套器能够放置在所述穿刺针套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穿刺针套的左端通道,所述圈套器也能够放置在所述导管鞘内,左端能够延伸出所述导管鞘的左端通道;其中,所述穿刺针套采用合金材质制成;所述导管鞘分成外、中、内三层,外层导管鞘部分和内层导管鞘部分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中层导管鞘部分采用金属丝以编织成网的方式编制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套的长度值为100mm、外径值为1.4mm、内径值为1.2mm;所述导管鞘的长度值为110mm、外壁值周长值为5mm、内壁周长值为4mm;所述穿刺针芯长度值为102mm、外径值为1.0mm、内径值为0.9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用的导丝摆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器包括轴杆和由导丝制成的圈套,所述轴杆的左端端部设置有圈套,并且所述圈套器的轴杆垂直于所述套圈所在的平面;其中,所述圈套器轴杆的长度值为300mm、直径值为0.035inch,所述圈套器圈套的内径值为4~15mm,所述导丝的直径值为0.014inc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外周血管内狭窄或闭塞位置处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良伟
申请(专利权)人:熊良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