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高频变换器式混合型互补式电磁开关,属电工学科,低压电器分支
众所周知以机械技术与电磁技术为本体技术的电磁开关在接通或分断大功率负载、非阻性负载等时,会出现触点抖、振动、电弧、烧蚀等现象,造成触点接触电阻异常增大、触点粘接等故障,以至存在开关动态特性差、电气寿命远低于机械寿命等缺陷。从这些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在电磁开关本体技术基础上,依靠研究开发新的耐磨损触头材料,或者改善电磁、机械结构,缩短开关过渡时间,或者完善灭弧装置的设计,加强灭弧效应,减轻触头的金属转移和铁损等,这些效果均很有限,难度很大,投入开发、研究、试验费用很大,既耗人力、物力又费时间。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使得电力开关可以实现无电弧通断并大大提高了开关的动态特性;但其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即成本极高、开关损耗大等。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作为无触点开关与电磁开关的触点并联,使接通负载时无触点开关先动作闭合电路,然后有触点开关再闭合电路,此时无触点开关因两端被有触点开关短路而自动退出运行;而在断开负载时有触点开关先退出运行,无触点开关则保持闭合电路状态,直至有触点开 ...
【技术保护点】
自适应高频变换器式混合型互补式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1)该技术由对控制信号与触点状态的采样、自适应控制与方法及高频脉冲串变换器组成,电阻R1、二极管D2、电容器C2组成对外部控制信号Vc的采样电路,并通过接点JD1对外部控制信号Vc采 样,采用高频脉冲串变换器电路作为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源,外部控制信号为Vc2、Vc1,电磁开关控制线圈DKKX与控制信号Vc要求相一致,其两端2、1分别接到Vc2、Vc1两端上,对控制信号为交流电压的,用端子ac2、ac1,此时桥式整流器ZL1的交流端子就是ac2、ac1,桥式整流器ZL1的直流正端子接电容器C1、电阻R1、二极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适应高频变换器式混合型互补式电磁开关,其特征在于(1)该技术由对控制信号与触点状态的采样、自适应控制与方法及高频脉冲串变换器组成,电阻R1、二极管D2、电容器C2组成对外部控制信号Vc的采样电路,并通过接点JD1对外部控制信号Vc采样,采用高频脉冲串变换器电路作为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源,外部控制信号为Vc2、Vc1,电磁开关控制线圈DKKX与控制信号Vc要求相一致,其两端2、1分别接到Vc2、Vc1两端上,对控制信号为交流电压的,用端子ac2、ac1,此时桥式整流器ZL1的交流端子就是ac2、ac1,桥式整流器ZL1的直流正端子接电容器C1、电阻R1、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点dc2),桥式整流器ZL1的直流负端子接电容器C1、电容器C2、电容器C4、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高频变压器T1的Nf绕组的非打点端(非同名端)、Ns2绕组的打点端(接点dc1),对控制信号为直流电压的,用端子dc2(对应于直流高电平)、dc1(对应于直流低电平),此时不用桥式整流器ZL1与电容器C1,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2的另一端相连接(接点JD1),接点JD1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则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接点JD3),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则与电阻R4、R3、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5连接,电容器C5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1的Nf绕组的打点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接在该接点的还有电阻R2、二极管D3的负极、高频变压器T1的Np绕组的打点端,Np绕组的非打点端(非同名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接点JD4),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接点JD2),高频变压器T1的Ns1绕组的非打点端(非同名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Ns1绕组的打点端(同名端)与电容器C6连接,接点(Vg2)接到电力电子开关器件DLDZ的3端,二极管D4的负极与C6的另一端连接,接点(Vg1)接到电力电子开关器件DLDZ的2端,电力电子开关器件DLDZ的2、3端即电力电子开关器件DLDZ的输入控制驱动信号端,Vg2与Vg1就是变换器的驱动信号源,高频变压器能确保控制电路与电气主电路电气隔离,以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只要改变Np绕组匝数,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外部控制信号电压值,而改变Ns1绕组匝数也就改变了驱动信号幅度,这样对外适应性强,自适应控制与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