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排水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336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所述隧道排水排气系统由多根环向排水管、两根纵向排水管、多根横向排水管、主排水沟、多根排气管、多台瓦斯检测装置、多台排气风扇和多个水气分离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该方案可解决隧道排气系统难以排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排水排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病害防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瓦斯和渗水是隧道工程中的常见病害;现有技术在防治相关病害时,大多利用瓦斯密度小于空气的特点来使瓦斯气体向上自然排出,常见做法是,在隧道的排水管路中设置水气分离装置和排气管,汇聚到排水管路中的瓦斯被水气分离装置阻隔,只能通过排气管向上排出,岩壁渗水则通过排水管路向外排出;存在的问题是:在一些地区,有害气体中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含量较高,一氧化碳密度略小与空气,硫化氢密度大于空气,此时,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就很难自然排出,容易积聚;此外,现有技术在检测瓦斯时,一般是对隧道进行总体监测,对于大长度隧道,检测的敏感性较差,难以及时发现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其结构为:所述隧道排水排气系统由多根环向排水管、两根纵向排水管、多根横向排水管、主排水沟、多根排气管、多台瓦斯检测装置、多台排气风扇和多个水气分离装置组成;
[0004]所述环向排水管为C形结构,C形结构的开口朝下;环向排水管埋设在隧道衬砌壁内侧,环向排水管沿隧道环向布置,多根环向排水管沿隧道走向间距分布,环向排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带滤网的透水孔;环向排水管的两端各连接一水气分离装置;所述主排水沟埋设在隧道中部的地面下,主排水沟沿隧道走向延伸,主排水沟和水气分离装置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管连通,多根横向排水管与多个水气分离装置一一对应;横向排水管埋设在隧道地面下;位于隧道同侧的多个水气分离装置通过一根纵向排水管串通,两根纵向排水管分别对应隧道两侧;
[0005]所述排气管为倒L形,排气管竖向段的下端与环向排水管顶部连通,多根排气管与多根环向排水管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设置在排气管横向段的外端口处,多台排气风扇与多根排气管一一对应;所述瓦斯检测装置设置在排气管横向段的下侧,瓦斯检测装置的进气管伸入排气管的横向段内,多台瓦斯检测装置与多根排气管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能将排气管内的气体向外排出。
[0006]前述方案中,由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主排水沟、排气管和水气分离装置所构成的排放管路与现有技术大同小异,方案的核心是在排气管上加装了瓦斯检测装置和排气风扇,排气风扇运行时,可以在前端管路中形成负压,强制气体向外流动,这就可以有效解决一氧化碳和硫化氢难以排出的问题,同时,由于设置了瓦斯检测装置,使我们可以对气体的瓦斯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多台瓦斯检测装置,就能实现隧道瓦斯情况的分区监测,大大提高检测敏感性。
[0007]现有的水气分离装置一般采用弯管水封来实现水、气隔离,但隧道渗水量存在不确定性,弯管内水位较低时难以形成有效水封,密度较大的有害气体会向下流动并在排水
沟中积聚,针对此问题,本技术对水气分离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案是:所述水气分离装置由分离腔、过滤网、浮板和U形管组成;所述分离腔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上端面与环向排水管连通,圆柱形结构的周向侧壁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圆柱形结构的下端面与U形管的一端连通,U形管的另一端与横向排水管连通,横向排水管的高度低于纵向排水管的高度;过滤网设置在圆柱形结构中部,过滤网将分离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过滤网的高度低于纵向排水管;分离腔和U形管连接处的端口记为排水口,浮板的尺寸大于排水口尺寸,浮板与分离腔接触时能将排水口遮蔽,浮板设置在过滤网下侧的腔室内。
[0008]前述水气分离装置的原理是:U形管内腔被水填满时会形成水封,将气体阻挡,多余的水会通过横向排水管向外排出,同时,如果水量较大,浮板会浮在水面上,不影响水流动;水量较少时,浮板会将排水口挡住,即使U形管内的水量无法形成水封,浮板也能阻滞有害气体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水气分离装置稳定发挥水气分离功能。
[0009]优选地,对应同一排气管的瓦斯检测装置和排气风扇电气连接,瓦斯检测装置能根据检测到的瓦斯浓度调节排气风扇的转速,瓦斯浓度越高、排气风扇转速越快。
[0010]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该方案可解决隧道排气系统难以排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水气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环向排水管1、纵向排水管2、横向排水管3、主排水沟4、排气管5、瓦斯检测装置6、排气风扇7、水气分离装置8、分离腔8

1、过滤网8

2、浮板8

3、U形管8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其结构为:所述隧道排水排气系统由多根环向排水管1、两根纵向排水管2、多根横向排水管3、主排水沟4、多根排气管5、多台瓦斯检测装置6、多台排气风扇7和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组成;
[0015]所述环向排水管1为C形结构,C形结构的开口朝下;环向排水管1埋设在隧道衬砌壁内侧,环向排水管1沿隧道环向布置,多根环向排水管1沿隧道走向间距分布,环向排水管1上设置有多个带滤网的透水孔;环向排水管1的两端各连接一水气分离装置8;所述主排水沟4埋设在隧道中部的地面下,主排水沟4沿隧道走向延伸,主排水沟4和水气分离装置8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管3连通,多根横向排水管3与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一一对应;横向排水管3埋设在隧道地面下;位于隧道同侧的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通过一根纵向排水管2串通,两根纵向排水管2分别对应隧道两侧;
[0016]所述排气管5为倒L形,排气管5竖向段的下端与环向排水管1顶部连通,多根排气管5与多根环向排水管1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7设置在排气管5横向段的外端口处,多台排气风扇7与多根排气管5一一对应;所述瓦斯检测装置6设置在排气管5横向段的下侧,瓦斯检测装置6的进气管伸入排气管5的横向段内,多台瓦斯检测装置6与多根排气管5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7能将排气管5内的气体向外排出。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装置8由分离腔8

1、过滤网8

2、浮板8

3和U形管8

4组成;所述分离腔8

1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上端面与环向排水管1连通,圆柱形结构的周向侧壁与纵向排水管2连通,圆柱形结构的下端面与U形管8

4的一端连通,U形管8

4的另一端与横向排水管3连通,横向排水管3的高度低于纵向排水管2的高度;过滤网8

2设置在圆柱形结构中部,过滤网8

2将分离腔8

1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过滤网8

2的高度低于纵向排水管2;分离腔8

1和U形管8

4连接处的端口记为排水口,浮板8

3的尺寸大于排水口尺寸,浮板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排水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排水排气系统由多根环向排水管(1)、两根纵向排水管(2)、多根横向排水管(3)、主排水沟(4)、多根排气管(5)、多台瓦斯检测装置(6)、多台排气风扇(7)和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组成;所述环向排水管(1)为C形结构,C形结构的开口朝下;环向排水管(1)埋设在隧道衬砌壁内侧,环向排水管(1)沿隧道环向布置,多根环向排水管(1)沿隧道走向间距分布,环向排水管(1)上设置有多个带滤网的透水孔;环向排水管(1)的两端各连接一水气分离装置(8);所述主排水沟(4)埋设在隧道中部的地面下,主排水沟(4)沿隧道走向延伸,主排水沟(4)和水气分离装置(8)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管(3)连通,多根横向排水管(3)与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一一对应;横向排水管(3)埋设在隧道地面下;位于隧道同侧的多个水气分离装置(8)通过一根纵向排水管(2)串通,两根纵向排水管(2)分别对应隧道两侧;所述排气管(5)为倒L形,排气管(5)竖向段的下端与环向排水管(1)顶部连通,多根排气管(5)与多根环向排水管(1)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7)设置在排气管(5)横向段的外端口处,多台排气风扇(7)与多根排气管(5)一一对应;所述瓦斯检测装置(6)设置在排气管(5)横向段的下侧,瓦斯检测装置(6)的进气管伸入排气管(5)的横向段内,多台瓦斯检测装置(6)与多根排气管(5)一一对应;所述排气风扇(7)能将排气管(5)内的气体向外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排水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装置(8)由分离腔(8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瑞士王健安彭文彬张仁坤任青阳谢文豪肖宋强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