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837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包含隧道初期支护、环向排水管、二衬层、仰拱、道床排水管、上部纵向排水管、底部纵向排水管、隧道侧沟、中央排水沟、仰拱底排水沟、消防设施沟、电缆沟、水位监测系统、电缆沟隔板、电压监测系统、含扩孔连通管、牛腿,所述隧道环向排水管紧贴所述隧道初期支护,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所述底部纵向排水管、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中央排水沟通过所述道床排水管连接,所述中央排水沟与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隧道侧沟中安装所述水位、电压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隧道中排水量和排水效率不足问题,并有效解决水体在排水系统中回灌对隧道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中国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隧道普遍的应用在我国的交通建设中,隧道在给人类带来交通便利,但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其防水、排水成为保证隧道正常运营和安全的难点,隧道排水系统一般为通过EVA防水板隔绝隧道围岩水进入隧道内部,利用环向排水管收集围岩中的地下水,最后汇集与底部排水沟排出,收集路面水的边沟通过横向排水管与底部排水沟连接,底部排水沟通过隧道设置的纵坡将水排出洞外,但是当隧道围岩地下水较丰富时,渗流的水量不能及时通过底部排水沟排出时,将会对防水板产生过高的水压力,进而对隧道二衬产生水压荷载,底部排水沟中的地下水在高水压作用下会沿着竖向连通管向上倒灌,进而对隧道仰拱产生向上的顶推力,当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地下水还会顺着横向排水管倒流,地下水溢出并流向隧道路面,严重时破坏隧道仰拱结构。所以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本技术包含隧道初期支护、环向排水管、二衬层、仰拱、道床排水管、上部纵向排水管、底部纵向排水管、隧道侧沟、中央排水沟、仰拱底排水沟、消防设施沟、电缆沟、水位监测系统、电缆沟隔板、电压监测系统、含扩孔连通管、牛腿、质量浮球,所述隧道环向排水管紧贴所述隧道初期支护,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所述底部纵向排水管、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中央排水沟通过所述道床排水管连接,所述中央排水沟与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隧道侧沟中安装所述水位、电压监测系统,本技术可解决隧道中排水量和排水效率不足问题,并有效解决水体在排水系统中回灌对隧道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0005]优选地,所述环向排水管仰拱段设置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与其连接,当所述仰拱底排水沟中水体无法及时流出发生回流时,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可增加水流容量并直接将水体排出,防止水体回灌。
[0006]优选地,所述电缆沟中安装所述电缆沟隔板,在大雨季节,可将所述隧道侧沟中电缆和消防设施集中放置在所述临时电缆沟和临时消防设施沟中,为利用隧道侧沟的排水创造条件,当隧道侧沟中积水排除及沟底干燥后,可将电缆重新安放在隧道侧沟底。
[0007]优选的,所述隧道侧沟中包含临时电缆沟、临时消防设施沟,当隧道中央排水沟中积水无法及时排除时,积水通过道床排水沟回流至连通管,随着水体浮力增大,可将所述质量浮球沿连通管冲至连通管扩孔处,而水体进入所述电缆沟、消防设施沟排出,该结构增加
了电缆沟、消防设施沟排水功能,使隧道内部排水量极大的提高,防止中央排水沟内积水过多,影响隧道内正常交通。
[0008]优选地,所述扩孔连通管为上口大、下口小结构,在隧道排水所述质量浮球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连通管堵住,仰拱底排水沟中水体不会进入中央排水沟,道床排水管中的水不会进入电缆沟。
[0009]优选地,所述设置仰拱底排水沟,且所述仰拱底排水沟与中央排水沟通过所述扩孔连通管连接,其为40米间隔设置,连通管中含质量浮球,当环向排水管中水体,不能及时排除时,在水压力作用下将质量浮球沿连通管冲至连通管扩孔处,水体进入中央排水沟,减少水对隧道维护结构产生的力。
[0010]优选地,所述电缆沟隔板上安装水位自动警报系统,当电缆沟中水位到一定高度,所述水位自动警报系统提前发出警报,以便管理人员快速采取措施。
[0011]优选地,所述电缆沟隔板上安装电压自动警报系统,当电缆沟中水位到一定高度出现漏电时,所述电压自动警报系统提前发出警报,防止电缆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该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可解决隧道排水系统排水量和排水效率不足问题,并有效解决水体在排水系统中回灌对隧道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0014](1)本技术环向排水管仰拱段设置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与其连接,当仰拱底排水沟中水体无法及时流出发生回流时,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可增加水流容量并直接将水体排出,防止水体回灌。
[0015](2)本技术在电缆沟中安装所述电缆沟隔板,在大雨季节,可将所述隧道侧沟中的电缆和消防设施集中放置在所述临时电缆沟和临时消防设施沟中,为利用隧道侧沟的排水创造条件,当隧道侧沟中积水排除及沟底干燥后,可将电缆重新安放在隧道侧沟底。
[0016](3)本技术隧道侧沟中包含临时电缆沟、临时消防设施沟,当隧道中央排水沟中积水无法及时排除时,积水通过道床排水沟回流至隧道侧沟,通过隧道侧沟排除,该结构增加了存放电缆、消防设施的隧道侧沟的排水功能,使隧道内部排水量极大的提高,防止中央排水沟内积水过多,影响隧道内正常交通。
[0017](4)所述扩孔连通管为上口大、下口小结构,在隧道排水所述质量浮球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连通管堵住,仰拱底排水沟中水体不会进入中央排水沟,道床排水管中的水不会进入电缆沟。
[0018](5)设置仰拱底排水沟,且仰拱底排水沟与中央排水沟通过所述扩孔连通管连接,其为40米间隔设置,连通管中含质量浮球,当环向排水管中水体,不能及时排除时,在水压力作用下将质量浮球沿连通管冲至连通管扩孔处,水体进入中央排水沟,减少水对隧道维护结构产生的力。
[0019](6)本技术在电缆沟隔板上安装了水位自动警报系统,当电缆沟中水位到一定高度,所述水位自动警报系统提前发出警报,以便管理人员快速采取措施。
[0020](7)本技术在电缆沟隔板上安装了电压自动警报系统,当电缆沟中水位到一定高度出现漏电时,所述电压自动警报系统提前发出警报,防止电缆漏电造成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隧道底侧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警报系统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限制回流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排水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隧道初期支护、2、环向排水管;3、二衬层;4、仰拱;5、道床排水管;6、上部纵向排水管;7、底部纵向排水管;8、隧道侧沟;9、中央排水沟;10、仰拱底排水沟;11、消防设施沟;12、电缆沟;13、水位自动监测系统;14、电缆沟隔板;15、电压自动监测系统;16、含扩孔连通管;17、牛腿;18、质量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隧道初期支护、环向排水管、二衬层、仰拱、道床排水管、上部纵向排水管、底部纵向排水管、隧道侧沟、中央排水沟、仰拱底排水沟、消防设施沟、电缆沟、水位监测系统、电缆沟隔板、电压监测系统、含扩孔连通管、牛腿,所述环向排水管紧贴所述隧道初期支护,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所述底部纵向排水管、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环向排水管与所述中央排水沟通过所述道床排水管连接,所述中央排水沟与所述仰拱底排水沟连接,所述隧道侧沟中安装所述水位监测系统、电压监测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隧道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向排水管仰拱段设置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与其连接,当所述仰拱底排水沟中水体无法及时流出发生回流时,所述上部纵向排水管和底部纵向排水管,可增加水流容量并直接将水体排出,防止水体回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张永杰黄金鑫李子丰黄万东黄政曹俊陈明军谭长江唐银港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