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填方公路路基沟谷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02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填方公路路基沟谷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排水系统包括盲沟单元和管涵单元。其中,盲沟单元固定设于原沟谷河道硬质地基上方,管涵单元固定设于盲沟单元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片石反滤层和防渗土工布分隔;在非雨季时间段,设于地底的盲沟单元满足路基填方附近地面水、地下水、裂隙水、中雨及以下程度降雨的排水,当暴雨期间盲沟无法有效迅速排水的情况下,设于盲沟单元上方的管涵单元辅助进行排水;通过在原沟谷河道建设包括位于地下盲沟单元和地上管涵单元的排水系统,运用原沟谷地质地貌,有效控制地表水流的流向,避免水流改道或加速、新生沟谷排水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水流对路基和周围地区的冲击和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排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填方公路路基沟谷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高填方公路路基是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为了减少路线的弯曲和坡度,而采用的一种路基形式。高填方公路路基的特点是填方高度较大,一般超过10米,有时甚至达到几十米。高填方公路路基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土方,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高填方公路路基会切断原有的沟谷,导致水流改道或加速、新生沟谷排水能力下降的问题,从而加剧沟谷地区的侵蚀,进而侵蚀高填方公路路基导致路基滑坡或塌方,也对高填方公路路基的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施工风险,延误工期。为了确保高填方公路路基稳定,防止高填方公路路基遭到侵蚀,需要在原沟谷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如渡槽、涵洞、桥梁、盲沟等,以保证水流的顺畅和安全。

2、文献号为cn11568009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沟谷填方路基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包括路基层,在路基层上设有路面层,在路基层一侧设有用于引排路面层上积水的拼装式跌水井,拼装式跌水井与设置在路基基底的组合式排水盲沟连接,组合式排水盲沟的出水端与排水沟相连,而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填方公路路基沟谷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盲沟单元和管涵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2)包括:第一钢筋(123)、第二钢筋(124)以及第三钢筋(125);多层所述第一钢筋(123)沿所述涵管(12)纵向呈圆周排布;所述第二钢筋(124)通过螺旋缠绕方式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钢筋(123)内侧;所述第三钢筋(125)通过螺旋缠绕方式固定设于第一钢筋(12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124)及所述第三钢筋(125)两端最外一圈钢筋形成正圆形后,其末端采用焊接接头搭接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填方公路路基沟谷永临结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盲沟单元和管涵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2)包括:第一钢筋(123)、第二钢筋(124)以及第三钢筋(125);多层所述第一钢筋(123)沿所述涵管(12)纵向呈圆周排布;所述第二钢筋(124)通过螺旋缠绕方式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钢筋(123)内侧;所述第三钢筋(125)通过螺旋缠绕方式固定设于第一钢筋(12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124)及所述第三钢筋(125)两端最外一圈钢筋形成正圆形后,其末端采用焊接接头搭接10~20cm;所述第二钢筋(124)及所述第三钢筋(125)螺旋筋间距为0.5~0.6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12)包括:涵管外表面(121)和涵管内表面(122);所述第二钢筋(124)距离所述涵管内表面(122)长度与所述第三钢筋(125)距离所述涵管外表面(121)长度相同,为4~6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123)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唐平安彭品贺郑仕跃崔泽恒谈鹏涛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