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32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包括进线导电轮、进线导电轮下方安装有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下方安装有两个过线导轮,其中之一过线导轮设置于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正下方,另一过线导轮设置于其中之一过线导轮的旁侧,另一过线导轮的上方安装有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安装有出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分别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进线导电轮和出线导电轮分别与外部电源负极连接,金属线依次绕过进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两个过线导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和出线导电轮。具有上砂效率高、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电镀金刚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线是电镀金刚石切割线的简称,广泛应用于各类脆硬材料切割行业,最典型也是对金刚线消耗量最大的行业便是太阳能硅切片行业,采用最新的切割机型和切割工艺,所使用的的金刚线线径最低已达到55微米左右,是各类切割行业使用的金刚线中线径最小的。
[0003]而目前传统金刚线生产设备在生产如此小线径的情况下均会遇到诸如电镀电压过高,传动装置平稳性不足导致上砂不稳定等问题,只能通过降低生产走速来降低此类问题的影响,从而极大的限制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传统生产设备上砂效率上限较低,也限制了传统生产设备的走速上限,使得其生产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导致其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上砂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0005]本技术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包括进线导电轮、所述进线导电轮下方安装有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下方安装有两个过线导轮,其中之一过线导轮设置于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正下方,另一过线导轮设置于其中之一过线导轮的旁侧,另一过线导轮的上方安装有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安装有出线导电轮,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分别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进线导电轮和出线导电轮分别与外部电源负极连接,金属线依次绕过进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两个过线导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和出线导电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一阳极滚轮,所述金属线穿过两个第一阳极滚轮的靠拢处;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二阳极滚轮,所述金属线穿过两个第二阳极滚轮的靠拢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导电轮与出线导电轮等高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阳极滚轮与第二阳极滚轮等高设置,和/或两个过线导轮等高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阳极滚轮和/或第二阳极滚轮采用不溶性阳极,其上包裹一层阳极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远离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一侧,以及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远离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一侧均倾斜安装有挡液板。
[0010]进一步地,两侧倾斜安装的挡液板呈倒八字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导轮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和/或所述进线导电轮及出线导电轮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均安装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进液泵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过线导轮下方设置储液桶,所述储液桶与进液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桶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
[0015]本技术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包括进线导电轮、出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具体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安装于进线导电轮的下方,两个过线导轮安装于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下方,其中之一过线导轮设置于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正下方,另一过线导轮设置于其中之一过线导轮的旁侧,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安装于另一过线导轮的上方,所述出线导电轮安装于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共同组成电镀阳极,分别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进线导电轮和出线导电轮分别与外部电源负极连接,与所述进线导电轮和出线导电轮接触的金属线作为电镀阴极;金属线依次绕过进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两个过线导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和出线导电轮。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极大的缩短电镀阴、阳极距离从而降低电镀电压,从而实现提高生产的走速同时避免电镀电压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目的。同时,通过上述上砂装置,所需含砂镀液体积小,所需含砂镀液量少,没有传统设备的大型上砂槽,减少了更换含砂镀液时的主盐损失。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9]本技术中,使用的方位如“左”、“右”均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术语“第一”、“第二”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
[0020]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的结构简图该实施例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包括进线导电轮1、进线导电轮1下方安装有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该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下方安装有两个过线导轮3,其中之一过线导轮3设置于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正下方,另一过线导轮3设置于其中之一过线导轮3的旁侧,另一过线导轮3的上方安装有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安装有出线导电轮5,该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共同组成电镀阳极,分别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进线导电轮1和出线导电轮5分别与外部电源负极连接,与该进线导电轮1和出线导电轮5接触的金属线6作为电镀阴极;金属线6依次绕过进线导电轮1、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两个过线导轮3、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和出线导电轮5,该金属线6一般选用钢丝线。优选地,上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一阳极滚轮2,金属线6穿过该两个第一阳极滚轮2的靠拢处;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二阳极滚轮4,金属
线6穿过两个第二阳极滚轮4的靠拢处。通过该设置,金属线6绕过进线导电轮1后,穿过该两个第一阳极滚轮2的靠拢处,再经两个过线导轮3后,穿过两个第二阳极滚轮4的靠拢处,最后绕过出线导电轮5而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阳极滚轮2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二阳极滚轮4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对称靠拢的两个第一阳极滚轮2以及对称靠拢的两个第二阳极滚轮4组成电镀阳极,进线导电轮1和出线导电轮5连接外部电源负极,使与其接触的金属线6成为阴极,,从而复合沉积上镍镀层和金刚石颗粒,使电镀阳极与阴极极限接近,大大提高电镀效率和上砂效率。
[0021]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过线导轮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用以将金属线6导向出线端;第一阳极滚轮2和/或第二阳极滚轮4采用不溶性阳极,其上包裹一层阳极布,用于防止阴阳极短路,同时防止金刚石微粉与阳极接触;进线导电轮1及出线导电轮5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负极。由于第一阳极滚轮2和/或第二阳极滚轮4采用不溶性阳极,所需镀层厚度相对传统设备更薄,主盐消耗少,可通过高浓度溶液补充,不需要传统设备的镍饼清洗装填缝合等工序,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导电轮、所述进线导电轮下方安装有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下方安装有两个过线导轮,其中之一过线导轮设置于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的正下方,另一过线导轮设置于其中之一过线导轮的旁侧,另一过线导轮的上方安装有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的上方安装有出线导电轮,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和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分别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进线导电轮和出线导电轮分别与外部电源负极连接,金属线依次绕过进线导电轮、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两个过线导轮、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和出线导电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进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一阳极滚轮,所述金属线穿过两个第一阳极滚轮的靠拢处;所述一组出线端阳极滚轮包括两个并排且靠拢设置的第二阳极滚轮,所述金属线穿过两个第二阳极滚轮的靠拢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金刚石线的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导电轮与出线导电轮等高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阳极滚轮与第二阳极滚轮等高设置,和/或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存伍伟杨积海胡彪吴逢斓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岱勒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