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90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包括支撑平台、钢丝圈和电动转盘,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表面固定连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组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工人对浇注桩进行破碎凿除时,钻机质量过高,体积过大,工人施工操作钻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当工人长时间工作时,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导致钻机从手中脱落,造成钻机损毁,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的问题。法保障的问题。法保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浇注灌注桩时,灌注桩顶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8~1.0m,以保证桩头砼强度,但高于桩顶设计标高的桩头部分在后续工序施工时必须予以凿除,凿除这部分桩头砼的工作叫作“破桩头”。现破桩头的工具主要分人工和机械,破桩头的机械学名为破桩机、截桩机等,速度较人工快出很多倍,若工期较紧,建议使用机械破除。在工人对浇注桩进行破碎凿除时,钻机质量过高,体积过大,工人施工操作钻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当工人长时间工作时,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导致钻机从手中脱落,造成钻机损毁,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
[0003]为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包括支撑平台、钢丝圈和电动转盘,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表面固定连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组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两组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表面套接有钢丝圈,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钢丝圈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钻机,所述支撑平台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竖版,所述支撑竖版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转盘。
[0006]优选的,所述电动转盘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表面开设有位移槽,所述钢丝圈水平垂直于位移槽上方,所述连接杆通过位移槽穿过支撑平台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钻机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表面设有防滑层。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钢丝圈在转动时带动联动块进行左右水平位移,联动块在位移时同时带动连接杆在位移槽内进行位移,连接杆使连接块、升降柱和钻机进行联动进行左右位移,钻机对桩头进行凿除,极大程度上的减轻了工人的
负重,无需工人手持施工进行破碎,需要调整钻机的高度时启动连接块,连接块带动钻机进行上下位移,当破碎角度需要调节时,启动电动转盘,电动转盘转动带动支撑竖版,支撑竖版带动支撑平台进行转动,支撑平台在转动时同时调整了钻机的位置和角度,达到了对破碎角度的调节,解决了工人对浇注桩进行破碎凿除时,钻机质量过高,体积过大,工人施工操作钻机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当工人长时间工作时,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导致钻机从手中脱落,造成钻机损毁,工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支撑平台;2、第一支撑杆;3、第一轴承;4、第一联动杆;5、第一滑轮;6、第二支撑杆;7、第二轴承;8、第二联动杆;9、钢丝圈;10、电机;11、联动块;12、连接杆;13、连接块;14、升降柱;15、钻机;16、操作把手;17、支撑竖版;18、电动转盘;19、配重块;20、稳定块;21、连接板;22、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包括支撑平台1、钢丝圈9和电动转盘18,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2,两组第一支撑杆2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两组第一轴承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杆4,第一联动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5,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6,两组第二支撑杆6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两组第二轴承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杆8,第二联动杆8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22,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22表面套接有钢丝圈9,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与第一联动杆4固定连接,钢丝圈9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块11,联动块11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柱14,升降柱14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钻机15,支撑平台1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竖版17,支撑竖版17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转盘18。
[0017]电动转盘18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9,配重块19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块20,稳定块20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顶端支撑平台1固定连接,配重块19、稳定块20和连接板21,起到分担重量的作用,保证电动转盘18转动时整体的稳定性;
[0018]支撑平台1表面开设有位移槽,钢丝圈9水平垂直于位移槽上方,连接杆12通过位移槽穿过支撑平台1与连接块13固定连接,位移槽保证连接杆12在左右位移时受影响,同时带动连接块13同时进行位移;
[0019]钻机15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16,操作把手16表面设有防滑层,操作把手16方便工人施工操作,防滑层增大摩擦,让工人使用时更加牢靠。
[0020]工作原理:使用时,在使用时,工人手握操作把手16对钻机15进行操控,防滑层增大摩擦,使操作把手16把握的更加牢靠,在对高于桩顶设计标高的桩头部分进行凿除时,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第一联动杆4转动,第一联动杆4在转动时带动第一滑轮5、联动块11、第二联动杆8、钢丝圈9和第二滑轮22同时转动,第一支撑杆2、第一轴承3、第二支撑杆6和第二轴承7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钢丝圈9在转动时不受阻碍,钢丝圈9在转动时带动联动块11进行左右水平位移,联动块11在位移时同时带动连接杆12在位移槽内进行位移,连接杆12使连接块13、升降柱14和钻机15进行联动进行左右位移,钻机15对桩头进行凿除,极大程度上的减轻了工人的负重,无需工人手持施工进行破碎,需要调整钻机15的高度时启动连接块13,连接块13带动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破桩头结构,包括支撑平台(1)、钢丝圈(9)和电动转盘(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2),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两组所述第一轴承(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杆(4),所述第一联动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5),所述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杆(6),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6)顶部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两组所述第二轴承(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杆(8),所述第二联动杆(8)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22),所述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22)表面套接有钢丝圈(9),所述支撑平台(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端与第一联动杆(4)固定连接,所述钢丝圈(9)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块(11),所述联动块(11)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斌王永在鲁尚潇冯品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