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及具有其的马达转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853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2
一种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及具有其的马达转子组件,该顶平衡块包含:一挡油部及一平衡部,该挡油部的底面界定出一平衡区域与一导流区域,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的平衡区域,致使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底端,令该导流区域形成流动空间,其配合该顶平衡块设置于铁芯顶面,且该顶平衡块的挡油部与铁芯顶面间彼此未接触,借以增加马达转子的总重量,使压缩机的转动惯量提高,达到增加转动惯量与降低油循环率的双重功能,对于无电解电容方案的控制特性需要增加转动惯量来弥补其控制特性,增加转动惯量的方法为增加质量或加大回转半径,避免造成压缩机转速的不稳和跳机以及降低振动效果,同时也具有能降低油循环率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能降低油循环率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能降低油循环率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及具有其的马达转子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及具有其的马达转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按,压缩机的驱动控制大多都采用有电解电容的电路控制方案。对于有电解电容的电路控制方案,其驱动器电压稳定,能够维持稳定的输出足够的驱动力矩,从而能够保证压缩机运行在平稳的转速,然而,有电解电容的控制方案成本较高。因而,在空调市场中降成本已为一种趋势,无电解电容控制电路特点为无大电解电容、无PFC(功率因素校正)以及控制器尺寸可以小型化,因此,于空调市场中的此项设计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0003]然,据上述可得知,具有下列问题点:
[0004]1、无电解电容电路的驱动控制方案与一般电解电容方案差异,即差异于电容部份,其无电解电容于整体控制的缺点为,使用薄膜电容会导致电压波动不稳,因而造成大量谐波电流,导致控制器不易控制压缩机,会出现压缩机转速出现大幅度震荡,甚至跳机的技术瓶颈。
[0005]2、小型化的压缩机,因其泵浦及马达皆为小型化设计故质量较轻,但整体质量较轻的设计于运转时容易造成震动较大。
[0006]3、回转式压缩机在系统运行中,内部的冷冻机油会随着高压冷媒排出压缩机外,这样的情况会导致系统能效降低,所以压缩机的油循环率设计是越低越好,此数值与能效跟可靠度为正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于无电解电容驱动方案中,能够避免造成压缩机转速的不稳和跳机以及降低振动效果,同时也具有能降低油循环率的功能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及具有其的马达转子组件。
[0008]为达到前揭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是包含:
[0009]一挡油部,具有一外圆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该外圆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及
[0010]一平衡部,该平衡部具有同轴设置的一内圆弧面、一外圆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该内圆弧面与该外圆弧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并于该平衡部的周向的第一端设有一迎风端,该迎风端连接于该内圆弧面与该外圆弧面;
[0011]其中,该挡油部的底面界定出一平衡区域与一导流区域,该平衡部的顶面形成于该挡油部的平衡区域,以及该平衡部的外圆弧面与该挡油部的外圆面切齐,致使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底端,令该导流区域形成流动空间。
[0012]较佳地,该挡油部与该平衡部为一体成型。
[0013]较佳地,该平衡部的内圆弧面在该挡油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段a,该圆弧线段a的圆心角为θ1,且满足:100
°
≤θ1≤180
°

[0014]较佳地,该平衡部的外圆弧面在该挡油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段b该圆弧线段b的圆心角为θ2,且满足:100
°
≤θ2≤180
°

[0015]较佳地,该挡油部的导流区域的面积占该挡油部的底面的面积为60

85%。
[0016]较佳地,该挡油部设有一轴孔,其形成于该挡油部中间而呈贯通状。
[0017]较佳地,该挡油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柱,该些支撑柱位于该导流区域,该些支撑柱的高度与该平衡部的高度相同一致。
[0018]较佳地,该挡油部的顶面设有若干个通孔,该些通孔分别贯穿于该导流区域的支撑柱及贯穿于该平衡部。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马达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是包含:
[0020]一铁芯,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铁芯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及若干个安装孔,该些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贯穿该铁芯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0021]若干个磁铁,分别安装于该些安装孔内;
[0022]二端板,分别设置于该铁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各该端板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二通孔,该些第二通孔沿上、下方向贯通该端板,且该些第二通孔分别与该该些第一通孔相连通;
[0023]一顶平衡块,该顶平衡块是为上述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中,该顶平衡块是设置于该铁芯的第一端的端板处;及
[0024]一主平衡块,是设置于该铁芯的第二端的端板处;
[0025]其中,该顶平衡块设置于该铁芯的第一端的端板处,该顶平衡块的挡油部与该端板间彼此未接触。
[0026]较佳地,该顶平衡块的挡油部与该端板之间的间距为D,且满足4mm≤D≤8mm。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透过该顶平衡块具有一挡油部及一平衡部,该挡油部的底面界定出一平衡区域与一导流区域,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的平衡区域,致使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底端,令该导流区域形成流动空间,达到增加转动惯量与降低油循环率的双重功能,对于无电解电容方案的控制特性需要增加转动惯量来弥补其控制特性,增加转动惯量的方法为增加质量或加大回转半径,其优点为低速减少扭矩控制,可增加能效,但若直接增加转子硅钢片部份,不论是积厚高度与直径,对成本方面都是负面的影响,所以本设计采增加配重的质量,一方面可提升转动惯量也对于成本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影响。
[0029]2、配合该顶平衡块设置于该铁芯的第一端的端板处,而该顶平衡块具有一挡油部及一平衡部,且该顶平衡块的挡油部与该端板间彼此未接触,借以增加马达转子组件的总重量,使压缩机的转动惯量提高,控制器即可以降低输出的力矩;由于该顶平衡块的挡油部形状设计为油分离器,该挡油部的底面界定出一平衡区域与一导流区域,而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的平衡区域,致使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底端,令该导流区域形成流动空间,透过该顶平衡块其设计为增加质量配重块的形状与配置恰好为油分离器的型式,同时可以兼具增加转动惯量与降低油分离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的立体图。
[0031]图2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的侧视图。
[0032]图3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的仰视图。
[0033]图4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的俯视图。
[0034]图5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35]图6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组件的立体图。
[0036]图7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组件的分解图。
[0037]图8是本技术的马达转子组件的剖面图。
[0038]1ꢀꢀꢀꢀꢀꢀ
顶平衡块
ꢀꢀꢀꢀꢀꢀꢀꢀꢀꢀꢀꢀꢀꢀꢀꢀꢀ
11
ꢀꢀꢀꢀꢀ
挡油部
[0039]110
ꢀꢀꢀꢀ
轴孔
ꢀꢀꢀꢀꢀꢀꢀꢀꢀꢀꢀꢀꢀꢀꢀꢀꢀꢀꢀꢀꢀ
111
ꢀꢀꢀꢀ
外圆面
[0040]112
ꢀꢀꢀꢀ
顶面
ꢀꢀꢀꢀꢀꢀꢀꢀꢀꢀꢀꢀꢀꢀꢀꢀꢀꢀꢀꢀꢀ
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一挡油部,具有一外圆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该外圆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及一平衡部,该平衡部具有同轴设置的一内圆弧面、一外圆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该内圆弧面与该外圆弧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并于该平衡部的周向的第一端设有一迎风端,该迎风端连接于该内圆弧面与该外圆弧面;其中,该挡油部的底面界定出一平衡区域与一导流区域,该平衡部的顶面形成于该挡油部的平衡区域,以及该平衡部的外圆弧面与该挡油部的外圆面切齐,致使该平衡部形成于该挡油部底端,令该导流区域形成流动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该挡油部与该平衡部为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衡部的内圆弧面在该挡油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段a,该圆弧线段a的圆心角为θ1,且满足:100
°
≤θ1≤18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该平衡部的外圆弧面在该挡油部的底面上的投影为圆弧线段b,该圆弧线段b的圆心角为θ2,且满足:100
°
≤θ2≤180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用的顶平衡块,其特征在于,该挡油部的导流区域的面积占该挡油部的底面的面积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彣张家彬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