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654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包括一阀芯组件以及阀座,阀芯组件包括阀芯盖以及阀芯身,阀芯组件还包括阀杆以及皮碗,阀杆的顶部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固定盖、皮碗以及支撑盖,皮碗的外边缘限位固定在阀芯盖与阀芯身之间,阀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阀盖以及阀身,阀身与阀芯组件纵向滑动连接,且阀身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引导阀芯组件从上至下插入的滑槽,滑槽上端开口;阀芯盖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通过滑槽与大气导通;阀身位于阀芯组件的下方区域开设有与大气导通的透气孔;还包括调压组件,调压组件安装在阀盖上,且调压组件包括可周向旋转的调节杆,调节杆与阀芯盖螺纹连接。本专利减少了占用空间。本专利减少了占用空间。本专利减少了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是负压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用临床治疗领域,目前常用的排污或排除体液方法是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负压吸引器作为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的配套设备被普遍应用,尤其在手术室、急诊室及ICU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负压吸引器将通过负压气体终端引入的中心吸引系统中负压源,设置和稳定为医疗临床所需的负压值,通常与废液瓶组成吸引系统后用于临床液体和污物吸引使用。
[0003]对于大多数医疗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吸引器,其预期用途主要供医疗机构用于对呼吸道、食道、外科手术等临床医疗中产生的废液如痰、血、脓的负压吸引,负压调节阀一般都采用非平衡式阀芯结构,通过膜片表面感应大气压力及出气压力的作用力,与调压弹簧对阀杆的作用力,以及进气压力对阀杆的作用力形成力平衡关系,控制阀杆与阀座的开度,基本能保持输出压力稳定。
[0004]现有的负压调节阀的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9506037B的中国专利,缺陷在于,需要外罩对阀芯进行外包防护,占用空间大。此外,现有的负压调节阀处于闭合状态下,时间一久,内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包括一阀芯组件以及阀座,所述阀芯组件包括上下可拆卸连接的阀芯盖以及阀芯身,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阀杆以及皮碗,所述阀杆的顶部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固定盖、所述皮碗以及支撑盖,所述皮碗的外边缘限位固定在所述阀芯盖与所述阀芯身之间,所述阀杆的底部穿过所述阀芯身,且所述阀杆的底部套设有用于封堵所述阀座上气孔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阀盖以及阀身,所述阀身与所述阀芯组件纵向滑动连接,且所述阀身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引导阀芯组件从上至下插入的滑槽,所述滑槽上端开口;所述阀芯盖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通过所述滑槽与大气导通;所述阀身位于所述阀芯组件的下方区域开设有与大气导通的透气孔;还包括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安装在所述阀盖上,且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可周向旋转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阀芯盖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安装座、旋钮以及夹紧弹簧,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阀盖上,且所述安装座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相抵;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调节杆向上滑动的引导孔;所述调节杆位于引导孔的上方套设有所述夹紧弹簧,且所述夹紧弹簧夹持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调节杆之间;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引导孔的下方固定有开口挡圈;所述旋钮与所述调节杆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平衡式负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顶部内壁设有齿状结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齿状结构啮合的齿状突起;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上下设置的上环状凹槽以及下环状凹槽,所述上环状凹槽与所述下环状凹槽之间的区域为限位环;所述旋钮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元唐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