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
技术介绍
[0002]患者转运,尤其是危重症患者转运期间的患者安全不容忽视。急诊危重症患者“急、重”的特点造成转运繁杂、风险高,并且危重患者各种管路多,转运时长受转运路程以及路况等因素影响,转运过程极易发生病情变化,其中以患者神志发生变化最为普遍,患者往往烦躁不安,易造成引流管路或其他重要管路(如人工气道)发生意外拔管甚至脱出,严重者发生坠床,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0003]现有技术中多数用转运单配合转运床来实施对患者的转运,例如公布公开号为CN106726177A,申请日为2015年11月21日的一篇名为《一种医用转运单》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患者转运的结构,其在软质本体的边缘处设计了多组固定带,利用分布在四周的固定带对患者形成约束,但是,经过实践和研究不难发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转运单虽然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对患者实施约束,但是其固定带分布并不合理,无法针对患者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绑扎固定和约束,同时,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包括:转运单本体(1);集成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侧面的绑扎带组件(2);以及集成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侧面的粘带组件;所述绑扎带组件(2)一端与所述转运单本体(1)连接、所述绑扎带组件(2)另一端朝向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外侧延伸;所述粘带组件一端与所述转运单本体(1)连接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底部,所述粘带组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外侧延伸;所述转运单本体(1)通过所述绑扎带组件与转运床的围栏固连;所述粘带组件分为三组,三组所述粘带组件分别为位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上部的前胸部粘带组(3)、位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中部的腹部粘带组(4)、以及位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下部的腹股沟粘带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被配置为长度大于宽度的长圆形结构或矩形结构;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上端具有呈圆弧结构的头枕部(101),且所述头枕部(101)内部填充有硅胶,所述头枕部(101)的厚度大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带组件(2)包括:部分延伸至所述转运单本体(1)边缘处的底部的绑扎带连接结构;以及通过固定环(203)与所述绑扎带连接结构连接的绑扎带(204);所述绑扎带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201),所述连接带(2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边缘处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带(201)和转运单本体(1)均连接的固定带(202),所述连接带(201)通过所述固定带(202)与所述转运单本体(1)固连;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带(201)远离所述转运单本体(1)一端的端部的固定环(2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带组件(2)包括四个绑扎带连接结构和四根绑扎带(204);四个所述绑扎带连接结构对称布置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侧面,且四个所述绑扎带连接结构靠近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中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重患者院间转运多功能固定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部粘带组(3)包括:靠近所述头枕部(101)、并对称布置于所述头枕部(101)两侧的第一粘带(301);以及布置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上部位置、并对称布置于所述转运单本体(1)两侧的第二粘带(302);所述第一粘带(301)一端延伸至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底部并与所述转运单本体(1)固连、另一端倾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粘带(302)一端延伸至所述转运单本体(1)的底部并与所述转运单本体(1)固连、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粘带(301)和所述第二粘带(302)均采用魔术贴;
一侧的所述第一粘带(301)与相对一侧的所述第一粘带(301)粘贴固定、一侧的所述第二粘带(302)与相对一侧的所述第二粘带(302)粘贴固定;或一侧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栋,李凡,孙朋霞,刘继海,魏长云,蔡梦歆,李树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