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源断路器。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操机构是由串激式电动机驱动,经蜗轮蜗杆减速,再通过凸轮、推杆传动进行操作。电动操作机构附带一套比较复杂的电磁制动装置,每次电动操作结束时,必须迅速制动,以免由于电机的惯性将手柄作逆向运转。该电动操作机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因而制造成本高、周期长。安装时,需将塑壳断路器的盖子打开,取出断路器的绝缘手柄,并在其上钻孔后再进行装配和安装,安装比较麻烦。当多台断路器同时加工和装配,常常由于盖子互换导致配合失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的塑壳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外壳上固定有内有滑道的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的滑道内装有滑杆,滑杆的中部固定有一端外露于外壳之外的操作手柄,断路器操作手柄上固定有固定片,该固定片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滑杆的中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通过分别对上线圈和下线圈通电而形成电磁铁,滑杆可在电磁铁的吸引下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进而通过固定片带动断路器操作手柄,故其结构简单、控制动作可靠。(2).外露操作手柄可直接进行手动操作而无需进行″解扣″和″复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主剖视图;其中[1].外壳;[2].上线圈;[3].滑道;[4].滑杆;[5].长条孔;[6].上手柄连杆;[7].手柄套;[8].连接柱;[9].下手柄连杆;[10].下线圈;[11].断路器操作手柄;[12].固定片;[13].锥端紧固螺钉;[14].断路器;[15].安装支持件。实施例参见附图,外壳[1]上固定有内有滑道[3]的上线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固定有内有滑道[3]的上线圈[2]和下线圈[10],所述的滑道[3]内装有滑杆[4],滑杆[4]的中部固定有一端外露于外壳之外的操作手柄,断路器操作手柄[11]上固定有固定片[12],该固定片[1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滑杆[4]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固定有内有滑道[3]的上线圈[2]和下线圈[10],所述的滑道[3]内装有滑杆[4],滑杆[4]的中部固定有一端外露于外壳之外的操作手柄,断路器操作手柄[11]上固定有固定片[12],该固定片[1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滑杆[4]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由上手柄连杆[6]和下手柄连杆[9]组成,上手柄连杆[6]和下手柄连杆[9]的一端固定于滑杆[4]的中部,另一端用连接柱[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其良,严洪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县节能微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