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器件类,尤其是指控制电路通断 用的一种交流继电器。 技术背景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 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 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目前常用的继电器产品主要有电磁继电器和固态继电器两大 类。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 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 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 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圏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 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由于 采用金属触点,吸合时导通电阻很小,适合应用在大功率控制的场 合,电磁继电器的通断是机械动作,所以给电磁继电器加电的时候, 开关从一边移动到另外一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动作时间, 一般功率继电器的开或断的动作时间在5—30mS左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继电器,它包括壳体(11)、机械触点(8)、衔铁(9),以及组成控制线路的耦合电路(1)、控制器(2)、过零采样电路(3)、电源电路(4)、驱动电路(5)、线圈(6)、可控硅(7),控制输入端A、B,两个交流输入端C、D,两个交流输出端E、F;其中线圈(6)和机械触点(8)是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其特征在于:将可控硅、机械触点(8)、衔铁(9)和线圈(10)设置在继电器壳体(11)内的控制线路(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继电器,它包括壳体(11)、机械触点(8)、衔铁(9),以及组成控制线路的耦合电路(1)、控制器(2)、过零采样电路(3)、电源电路(4)、驱动电路(5)、线圈(6)、可控硅(7),控制输入端A、B,两个交流输入端C、D,两个交流输出端E、F;其中线圈(6)和机械触点(8)是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其特征在于将可控硅、机械触点(8)、衔铁(9)和线圈(10)设置在继电器壳体(11)内的控制线路(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 合电路(1)连接在控制输入端A、 B和控制器(2)的控制信号输 入端之间,所述过零采样电路(3)、电源电路(4)并联连接在两个 交流输入端C、 D,过零采样电路(3)的过零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 (2)的过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2)的线圈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端驱动电路(5)的驱 动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线圈(6)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利,陈书鹏,卫勇,
申请(专利权)人:百利通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