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0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是关于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涉及城市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止浆板、预注浆管、跟踪注浆管位于紧邻地铁桥墩及承台四周,单排设置预注浆管,双排设置跟踪注浆管;咬合桩顶部设置第二冠梁及半圆桩,第二冠梁与顶板刚性连接;半圆桩顶部设置第一冠梁,第一冠梁在基坑内侧设置对接第一钢支撑的预埋钢板,第一冠梁顶部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高出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交通疏解压力小、管线恢复速度快、基坑出土效率高、施工风险低、施工工期短、隧道空间大等优点,可用于紧邻地铁的繁忙道路下方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施工。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


[0001]本技术公开涉及城市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隧道一般并行于城市主干道下方,主干道两侧可能存在地铁车站及高层建筑。在市区交通繁忙路段修建城市隧道通常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半铺盖法等施工方法。
[0003]城市隧道一般开挖跨度大,如单向三车道城市隧道跨度一般不小于15m,若采用暗挖法施工城市隧道需设拱形顶板,这样导致覆土厚度小,临近顶板的土层其性质一般较差,需考虑管棚及超前注浆等支护措施,费用较高且风险大,一般不采用。
[0004]明挖法施工工序简单、施工空间宽敞、挖土及出土效率高,但需长期占用道路,而有些城市隧道基坑所在道路不具备封路及交通绕行条件,导致明挖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5]盖挖法虽然占用道路时间比明挖法较短,但基坑仍需全断面占路,同明挖法类似也具有局限性。
[0006]半铺盖法基坑可以分幅围挡,单次只占半幅道路,交通疏解压力比明挖法及盖挖法小,但是临时铺盖板一般位于地面附近,铺盖板上方无法回迁管线,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覆土回填、回迁管线、破除临时铺盖板,交通疏解次数及临时工程破除量较多。
[0007]由此可见,传统的设计施工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和局限性。
[0008]解决上述传统设计施工方案存在的弊端和局限具有技术创新难度,解决以上问题的意义在于,需要提出一种既能减少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压力,又能提高出土效率和缩短工期的城市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以解决城市繁忙路段紧邻地铁基坑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压力大、管线恢复速度慢、基坑出土效率低、施工风险高、施工工期长等诸多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0]该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设置有:止浆板、预注浆管、跟踪注浆管,止浆板、预注浆管、跟踪注浆管位于紧邻地铁桥墩及承台四周,单排设置预注浆管,双排设置跟踪注浆管;
[0011]咬合桩顶部设置第二冠梁及半圆桩,第二冠梁与顶板刚性连接;半圆桩顶部设置第一冠梁,第一冠梁在基坑内侧设置对接第一钢支撑的预埋钢板,第一冠梁顶部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高出地面。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支撑为H型钢支撑,第一钢支撑与半圆桩通过预埋钢板通过H型钢围檩相连;
[0013]所述第一钢支撑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钢支撑,第二钢支撑为钢管支撑,与咬合桩通过双拼工字钢围檩相连,第二钢支撑采用轴力伺服系统。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下端设置有降水井,所述降水井采用梅花形布设,避开临时桩柱兼抗拔桩、第二钢支撑的位置,降水井在底板部位设置止水环。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桩柱兼抗拔桩设置在顶纵梁下方,底板以上为临时桩柱部分,底板以下为抗拔桩部分,临时桩柱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割除,抗拔桩采取桩侧、桩端复式后注浆,抗拔桩顶部主受力筋锚入底板。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板在立柱部位设置L形挡土墙,顶板在立柱部位设置顶纵梁,靠近后期施工顶板部位设置竖向施工缝,在施工缝部位设置水平方向钢筋接驳器。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板预留下料孔、出土孔的孔洞,孔洞四周设企口,企口旁设梁,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封闭预留孔洞;顶板上方设置堆土池,顶板两端设置腋角,在腋角附近的侧墙设置倾斜的水平施工缝,在水平施工缝部位设置竖向钢筋接驳器。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及中板在临时桩柱处设置后浇孔洞,后浇孔洞四周设企口,企口旁设梁,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封堵后浇孔洞。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两端与桩顶的第二冠梁刚性连接,顶板在与立柱连接部位及立柱中间部位埋设应力监测点。
[0020]本技术具有交通疏解压力小、管线恢复速度快、基坑出土效率高、施工风险低、施工工期短、隧道空间大等优点,可用于紧邻地铁的繁忙道路下方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与全明挖、全盖挖施工方案相比,本技术先施工一期半幅顶板后施工二期半幅顶板,基坑围挡及占用道路横向宽度是上述方案的0.5倍,不会出现全明挖、全盖挖方案可能导致的封路、绕行等问题,一期半幅盖挖顶板上方可更加快速地恢复道路、回迁管线,可极大地减少交通疏解及管线迁改压力;
[0022]2、与全盖挖施工方案相比,本技术钢筋混凝土桩柱将永久盖板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由单跨转为双跨,半盖挖方案围护桩桩顶承载力可以比全盖挖方案减少很多,故本技术围护桩的直径比全盖挖方案减少0.2~0.3m,围护桩的含钢量比全盖挖方案减少20~30kg/m3,工程投资更少;
[0023]3、与半铺盖施工方案相比,本技术顶板为永临结合结构,顶板上方有足够的管线恢复空间,管线恢复空间是半铺盖方案的2倍,可以快速回迁管线,不会出现半铺盖方案中临时盖板无法回迁管线、临时盖板破除需再次围挡及疏解、永久顶板最后施作导致回迁管线滞后等问题;
[0024]4、本技术临时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桩柱,即钻孔灌注桩,其抗压及抗弯承载力是相同尺寸空心钢管柱及相近尺寸格构柱的3~4倍以上,可以使顶板承担更大的覆土厚度,同时适用于顶板一半回填覆土、一半不回填覆土的偏压受力工况,临时立柱一次施工到位,与格构柱、钢管柱等临时立柱相比减少了插入格构柱、钢管柱环节,工序更加简化;
[0025]5、本技术在既有地铁桩基及承台四周埋深预注浆管,预注浆至基坑围护桩底,在地铁桩基及承台周边可以形成闭合止水帷幕,避免基坑施工引起的地铁桩基周边土体失水及桩基沉降;
[0026]6、本技术跟踪注浆可以多次、分段进行,根据监测数据判定是否启动跟踪注
浆,有利于节约工程投资;
[0027]7、本技术钢支撑采用轴力伺服系统,可以通过主动变形控制技术保护紧邻地铁等周边建(构)筑物。
[0028]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3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施工流程图。
[003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剖视图。
[0032]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期半幅顶板基坑开挖期间横剖面图。
[003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期半幅顶板基坑回填期间横剖面图。
[0034]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二期半幅顶板基坑开挖期间横剖面图。
[0035]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基坑开挖完成回筑结构期间横剖面图。
[0036]图7是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设置有:止浆板、预注浆管、跟踪注浆管,止浆板、预注浆管、跟踪注浆管位于紧邻地铁桥墩及承台四周,单排设置预注浆管,双排设置跟踪注浆管;咬合桩顶部设置第二冠梁及半圆桩,第二冠梁与顶板刚性连接;半圆桩顶部设置第一冠梁,第一冠梁在基坑内侧设置对接第一钢支撑的预埋钢板,第一冠梁顶部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高出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支撑为H型钢支撑,第一钢支撑与半圆桩通过预埋钢板通过H型钢围檩相连;所述第一钢支撑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钢支撑,第二钢支撑为钢管支撑,与咬合桩通过双拼工字钢围檩相连,第二钢支撑采用轴力伺服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端设置有降水井,降水井采用梅花形布设,避开临时桩柱兼抗拔桩、第二钢支撑的位置,降水井在底板部位设置止水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桩柱兼抗拔桩设置在顶纵梁下方,底板以上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瑞振张继清张浩亮侯靖宇曹纯博焦忺玥周吉涛陈新强齐旭东胡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