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0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器。除湿器包括换热结构、吸湿结构、冷凝结构和送风结构,冷凝结构包括冷凝腔;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腔与出气口连通;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换热结构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没有高温蒸气排出,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湿器
,具体涉及一种除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除湿器通常包括干燥剂盒,通过干燥剂实现快速除湿。其中,硅胶干燥剂作为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且具备无毒、无味、无腐蚀等特性,故被广泛应用到航空部件、计算机器件、电子产品、皮革制品、医药、食品等行业,用于干燥防潮。硅胶干燥剂为内部具有较细毛孔的网状结构,能吸收水分,并能通过物理吸引力将水分保留住,同时,若对其进行加热,上述物理吸附又能可逆,进而实现循环使用。
[0003]现有的一种除湿器,包括用于存放干燥剂的干燥剂盒、底座、送风装置和电路板,送风装置和电路板设置在底座内腔内,送风装置的送风口与干燥剂盒连通。干燥剂盒内的干燥剂在自然状态下缓慢对环境进行除湿;送风装置的冷风系统开启时,冷风进入干燥剂盒内加快干燥剂盒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除湿效率;送风装置的热风系统开启时,热风进入干燥剂盒内烘干干燥剂,实现干燥剂的循环使用。但是,烘干干燥剂时的高温蒸气直接排出至干燥剂盒外部,导致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又再度增加,影响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除湿器烘干干燥剂的过程中会直接排出高温蒸气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会排出高温蒸气的除湿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
[0006]冷凝结构,包括冷凝腔;
[0007]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以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腔与出气口连通;
[0008]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以及
[0009]换热结构,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
[0010]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上设有出气口的部分位于冷凝腔内。
[0011]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冷凝结构由导热材料制成;
[0012]和/或,吸湿结构至少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
[0013]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包括:
[0014]吸湿壳体,其内部形成开口朝向冷凝结构的吸湿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吸湿壳体上;
[0015]导热盖,设置在吸湿腔的开口部位,导热盖与热端相抵或靠近。
[0016]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进气口设置在吸湿壳体朝向送风结构的一端,出气口设置在吸湿壳体的侧部。
[0017]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出气口具有多个,且出气口的直径小于干燥剂的外径。
[0018]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冷凝结构包括冷凝壳体,冷凝壳体内形成冷凝腔,冷凝壳体的顶端设有冷凝开口;
[0019]吸湿壳体与导热盖连接的一端通过冷凝开口伸置冷凝腔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导热盖与冷凝壳体的底端之间。
[0020]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冷凝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口,除湿器还包括蓄水容器,蓄水容器与排水口连通。
[0021]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排水口靠近冷凝壳体的侧部设置。
[0022]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冷凝壳体与导热盖。
[0023]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紧固件,第一连接孔设置在导热盖上;第二连接孔设置在冷凝壳体的底端上,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孔连接。
[0024]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片。
[0025]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
[0026]重量传感器,设置在冷凝壳体的下端,用于检测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
[0027]控制器,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实时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开启,在实时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关闭。
[0028]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重量传感器设置在冷凝壳体的下端。
[0029]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的一端与送风结构的送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连通。风道壳体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送风结构的一端向靠近进气口的一端逐渐增大。
[0030]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流通口,隔板将外壳分隔成上腔和与上腔通过流通口连通的下腔,重量传感器、吸湿结构、冷凝结构、风道壳体和送风结构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上腔内,重量传感器设置在上腔的底部;
[0031]蓄水容器设置在下腔内。
[0032]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隔板的上表面朝向流通口渐低倾斜。
[0033]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控制器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
[0034]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5]1.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包括换热结构、吸湿结构、冷凝结构和送风结构,冷凝结构包括冷凝腔;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以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换热结构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
[0036]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通过干燥剂实现快速除湿。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在热端的加热作用下,干燥剂内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通过出气口排出至冷凝腔;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在冷端的制冷作用下,排出至冷凝腔内的水蒸气与冷凝结构接触冷凝,实现干燥剂的循环使用。送风结构保证了气体流动的方向,防止水蒸汽通过进气口排出。因为冷凝结构和送风结构的存在,不会有高温蒸气从除湿器排出,
既不会因为将蒸气直接排至外部环境导致空气湿度又再度增加,从而降低除湿效率;也不会因为高温蒸汽直接排至外部环境使得环境温度升高,导致高温蒸汽损伤元器件或损伤待除湿空间内的其他物品,或高温蒸汽烫伤用户。
[0037]2.本技术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重量传感器和控制器,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壳体的下端,用于检测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控制器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实时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开启,在实时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关闭。
[0038]通过重量传感器实现对吸湿结构内干燥剂的重量的实时监控,控制器根据重量传感器检测的实时重量,实现对除湿器的自动控制,实现自动烘干或除湿,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广,适用于相对较为密闭的环境中。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结构(3),包括冷凝腔;吸湿结构(2),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23)的吸湿腔以及与所述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24)和出气口(25),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出气口(25)连通;送风结构(4),包括送风口,所述送风口与所述进气口(24)连通;以及换热结构(1),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所述冷凝结构(3)与所述冷端相抵或靠近,所述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与所述热端相抵或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结构(2)上设有所述出气口(25)的部分位于所述冷凝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构(3)由导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结构(2)包括:吸湿壳体(21),其内部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冷凝结构的所述吸湿腔,所述进气口(24)和所述出气口(25)均设置在所述吸湿壳体(21)上;导热盖(22),设置在所述吸湿腔的开口部位,所述导热盖(22)与所述热端相抵或靠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4)设置在所述吸湿壳体(21)朝向所述送风结构的一端,所述出气口(25)设置在所述吸湿壳体(21)的侧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5)具有多个,且所述出气口(25)的直径小于干燥剂(23)的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构(3)包括冷凝壳体,所述冷凝壳体内形成所述冷凝腔,所述冷凝壳体的顶端设有冷凝开口(31);所述吸湿壳体(21)与所述导热盖(22)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凝开口(31)伸置所述冷凝腔内,所述换热结构(1)设置在所述导热盖(22)与所述冷凝壳体的底端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口(32),所述除湿器还包括蓄水容器(8),所述蓄水容器(8)与所述排水口(3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军林章鹏江武特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