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1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包括:廊体内部设置至少一个立板与至少一个横板,立板与横板沿廊体径向垂直分布,立板与横板将廊体分隔成若干个管道分布区;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托板,当第一托板为复数个时,复数个第一托板沿廊体内壁周向分布;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滑槽内配合连接有支架,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支架均能够沿滑槽移动;横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板,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能够容纳管道,卡板一侧设置有抵持件,抵持件一端能够抵持至管道外壁;立板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托板,托板沿立板竖直方向分层设置,横板顶部位于立板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板,防滑板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集水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规划、地下管廊,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0003]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沟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减震支架的综合管廊,包括廊体;所述廊体为圆柱体中空结构,所述廊体内部设置至少一个立板与至少一个横板,所述立板与所述横板沿所述廊体径向垂直分布,所述立板与所述横板将所述廊体分隔成若干个管道分布区;
[0006]所述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托板,当所述第一托板为复数个时,复数个所述第一托板沿所述廊体内壁周向分布;
[0007]所述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均能够沿所述滑槽移动;
[0008]所述横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能够容纳管道,所述卡板一侧设置有抵持件,所述抵持件一端能够抵持至所述管道外壁;
[0009]所述立板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托板,所述托板沿所述立板竖直方向分层设置,
[0010]所述横板顶部位于所述立板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底部设置有集水槽。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廊体顶部内壁设置有报警机构。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板底部一侧设置有悬架,所述悬架为U型结构。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管道分布区内均设置有检修板与至少一个照明灯,所述检修板与所述照明灯均设置在所述立板上。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照明灯为复数个时,复数个所述照明灯沿所述廊体的通道方向间隔分布。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廊体内部底端位于所述立板两侧均设置有浇筑平台,所述浇筑平台通过水泥进行浇筑。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支架、所述卡板、所述悬架能够位于所述廊体内的不同管道分布区内。
[001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板能够是格栅板结构。
[001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槽镶嵌在所述廊体内壁,且所述滑槽为弧形结构。
[001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杆一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能够与所述滑槽相配合,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0020]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管廊顶部设置有悬架,通过悬架将管道卡至廊体顶部,能够使管廊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0022](2)通过管道内部的防滑板能够实现在工作人员进行检修过程中,能够沿防滑板行走,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此外防滑板为格栅板结构,且底部设置有集水槽,当管廊内部发生少量积水时,通过集水槽能够将管廊内部的积水进行收集,提高管廊使用寿命。
[0023](3)廊体内壁设置有弧形滑槽,通过滑块配合连接有支架,能够通过滑槽调整支架位置,使支架位置与管道相匹配,进而更好的支撑管道。
[0024](4)线缆管通过第二托板支撑,第二托板呈分层分布,使线缆能够分层分布,不同线路的线缆能够通过不同的第二托板支撑,提高线缆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廊体局部截面示意图;
[0028]图中:1、廊体,2、第一托板,3、防滑板,4、扣环,5、支架,6、固定杆,7、立板,8、浇筑平台,9、管道分布区,10、悬架,11、横板,12、槽板,13、抵持件,14、线缆管,15、第二托板,16、照明灯,17、检修板,18、滑槽,19、滑块,20、报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0]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具体而言,一种具有减震支架5的综合管廊,包括廊体1;廊体1为圆柱体中空结构,廊体1内部设置至少一个立板7与至少一个横板11,立板7与横板11沿廊体1径向垂直分布,立板7与横板11将廊体1分隔成若干个管道分布区9;
[0032]廊体1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托板2,当第一托板2为复数个时,复数个第一托板2沿廊体1内壁周向分布;
[0033]廊体1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18,滑槽18内配合连接有支架5,支架5顶部设置有扣环4,通过扣环4能够将管道固定,支架5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固定杆6与支架5均能够沿滑槽18移动;
[0034]横板11顶部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板12,卡板1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能够容纳管道,卡板12一侧设置有抵持件13,抵持件13一端能够抵持至管道外壁;
[0035]立板7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托板,托板沿立板7竖直方向分层设置,
[0036]横板11顶部位于立板7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板3,防滑板3底部设置有集水槽。
[0037]需要说明的是,线缆管14通过第二托板15支撑,第二托板15呈分层分布,使线缆能够分层分布,不同线路的线缆能够通过不同的第二托板15支撑,提高线缆的使用安全性。
[003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廊体1顶部内壁设置有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支架的综合管廊,包括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廊体为圆柱体中空结构,所述廊体内部设置至少一个立板与至少一个横板,所述立板与所述横板沿所述廊体径向垂直分布,所述立板与所述横板将所述廊体分隔成若干个管道分布区;所述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托板,当所述第一托板为复数个时,复数个所述第一托板沿所述廊体内壁周向分布;所述廊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均能够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横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能够容纳管道,所述卡板一侧设置有抵持件,所述抵持件一端能够抵持至所述管道外壁;所述立板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托板,所述托板沿所述立板竖直方向分层设置,所述横板顶部位于所述立板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底部设置有集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支架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廊体顶部内壁设置有报警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支架的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底部一侧设置有悬架,所述悬架为U型结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廷赵明林建仁谷昕伍根伙林晓东李仰根刘文龙谢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