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57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6
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应用在换热器上,包括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集中输入管和集中输出管,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均为排布的蛇形管且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架设形成夹角d,第一换热管道的入口通过左下连接管连通集中输入管,第二换热管道的入口通过右下连接管连通集中输入管,第一换热管道的出口通过左上连接管连通集中输出管,第二换热管道的出口通过右上连接管连通集中输出管,左下连接管、右下连接管、左上连接管、右上连接管均为向外拱起的弯曲段。本申请提供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设置连接管中向外拱起的弯曲段,更便于连接后焊接操作。焊接操作。焊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空调运行过程中是通过换热器来进行热交换的,现有的换热器尤其是翅片式的换热器,一般通过蛇形管来运输冷媒,现有的蛇形管通常是单排的排布,换热蛇形管道与输入输出管之间的焊接一般是直管的交叉连接,焊接效果不佳,且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管道焊接处的强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其中两排换热管道架设形成夹角,在安装后能够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状态,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设置连接管中向外拱起的弯曲段,可以使得过度更加平缓,连接口方向经过集中输入管与集中输出管的圆心,更便于连接后焊接操作,且焊接后应力分布均匀,使得管道焊接处的强度更佳。
[000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应用在换热器上,包括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集中输入管和集中输出管,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均为排布的蛇形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架设形成夹角d,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入口通过左下连接管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入口通过右下连接管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出口通过左上连接管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所述第二换热管道的出口通过右上连接管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所述左下连接管、右下连接管、左上连接管、右上连接管均为向外拱起的弯曲段
[0006]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 30
°
~150
°

[0007]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集中输出管与所述集中输入管上下平行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的排布方向。
[0008]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集中输出管和所述集中输入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靠近一侧之间。
[0009]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为沿多个平面迂回的蛇形管,且其进口和出口位于垂直于集中输入管和集中输出管的平面内。
[0010]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集中输入管和所述集中输出管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板。
[0011]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所述集中输入管和所述集中输出管的直径均大于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的直径。
[00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0014]所述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及应用该冷凝管路的空调,其中两排换热管道架设形成夹角,在安装后能够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状态,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设置连接管中向外拱起的弯曲段,可以使得过度更加平缓,连接口方向经过集中输入管与集中输出管的圆心,更便于连接后焊接操作,且焊接后应力分布均匀,使得管道焊接处的强度更佳。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1。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2,其中支撑侧板没有示出。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换热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应用在换热器上,包括第一换热管道5、第二换热管道6、集中输入管3和集中输出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均为排布的蛇形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架设形成夹角d,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的入口通过左下连接管51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 3,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的入口通过右下连接管61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的出口通过左上连接管52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4,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的出口通过右上连接管62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4,所述左下连接管51、右下连接管61、左上连接管52、右上连接管62均为向外拱起的弯曲段。具体地,所述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30
°
~150
°
,优选90
°
。工作时,冷媒从集中输入管3进入,然后在换热管道内换热后随集中输出管4流出。
[0023]所述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中,两排换热管道架设形成夹角,在安装后能够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状态,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设置连接管中向外拱起的弯曲段,可以使得过度更加平缓,连接口方向经过集中输入管3与集中输出管4的圆心,更便于连接后焊接操作,且焊接后应力分布均匀,使得管道焊接处的强度更佳。
[0024]进一步地,所述集中输出管4与所述集中输入管3上下平行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的排布方向。而且,所述集中输出管4 和所述集中输入管3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 靠近一侧之间。结构更加紧凑。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为沿多个平面迂回的蛇形管,且其进口和出口位于垂直于集中输入管3和集中输出管4的平面内。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0026]进一步地,所述集中输入管3和所述集中输出管4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板
341。进一步加固管路的强度。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集中输入管3和所述集中输出管4的直径均大于第一换热管道5和第二换热管道6的直径。以实现集中进出,分散换热的效果,简化了管路设计和组装布局。
[002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2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第一换热组件 1、第二换热组件2,第一换热组件1和第二换热组件2相连接并架设形成夹角a,其中夹角a与实施例1中的夹角d相等。第一换热组件1上设有多组第一换热管道5,第二换热组件2上设有多组第二换热管道6,第一换热管道5的入口和第二换热管道6的入口与集中输入管3相连通,第一换热管道5的出口和第二换热管道6的出口与集中输出管4相连通。第一换热组件1包括套设于第一换热管道5之间的第一翅片组件,第二换热组件2包括套设于第二换热管道6之间的第二翅片组件201。
[0031]换热器中,两排换热组件架设形成夹角,在安装在空阔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应用在换热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管道(5)、第二换热管道(6)、集中输入管(3)和集中输出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均为排布的蛇形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架设形成夹角d,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的入口通过左下连接管(51)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3),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的入口通过右下连接管(61)连通所述集中输入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道(5)的出口通过左上连接管(52)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4),所述第二换热管道(6)的出口通过右上连接管(62)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4),所述左下连接管(51)、右下连接管(61)、左上连接管(52)、右上连接管(62)均为向外拱起的弯曲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30
°
~15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的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东朱建平吴炜锋苏瑞兴谢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