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76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集中输入管、以及集中输出管,换热组件包括多组相连通的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的入口与集中输入管相连通,换热管道的出口与集中输出管相连通,工作时冷媒从集中输入管进入,然后在换热组件内换热后随集中输出管流出,实现换热效果,而本申请换热管道折弯以形成弯曲段、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弯曲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形成更大的迎风散热面积,使换热效果以及换热效率更好,且节省空间,减少材料。减少材料。减少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换热设备为了增大换热效果以及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会采用两排平面型换热组件架设形成夹角,但是这种换热设备在两排换热组件架设相交处的空间未能利用,迎风面积小,散热效率有限,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迎风面积大、换热效果好、节省空间、减少材料的折弯型换热装置。
[0004]本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集中输入管、以及集中输出管,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的入口与所述集中输入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出口与所述集中输出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道折弯以形成弯曲段、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形成进风口。
[0006]如上所述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所述集中输入管的出口设有分液头,所述分液头上设有若干分液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组件(2)、集中输入管(4)、以及集中输出管(5),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道(21),所述换热管道(21)的入口与所述集中输入管(4)相连通,所述换热管道(21)的出口与所述集中输出管(5)相连通,所述换热管道(21)折弯以形成弯曲段(211)、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211)的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所述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形成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输入管(4)的出口设有分液头(6),所述分液头(6)上设有若干分液孔(61),所述换热管道(21)的入口通过输入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液孔(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21)的出口通过输出连接管(7)连通所述集中输出管(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框架(1),所述换热组件(2)设于安装框架(1)上,所述安装框架(1)上并位于换热组件(2)的两侧设有支撑侧板(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包括第一安装框(11)和第二安装框(12),所述第一直线段(212)远离所述弯曲段(211)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框(11)上,所述第二直线段(213)远离所述弯曲段(211)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框(12)上,所述安装框架(1)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集中输入管(4)与所述集中输出管(5)的固定支撑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增大换热效果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输入管(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212)靠近第二直线段(213)一侧的第一输入管(41)、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212)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良津朱建平郭水勇毛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