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75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包括安装框,安装框内设有倒U型换热组件以及位于倒U型换热组件下方的风机组,倒U型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出风口与风机组顶部相对,使用时,冷冻水通入换热管中,热空气从倒U型换热组件的顶部进入,在与流通有冷冻水的倒U型换热组件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冷空气从经过出风口从风机组顶部进出,周侧吹出;而本申请中,由于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多出的弯曲段使得倒U型换热组件与热空气的迎风散热面积更大,且节省空间,减少材料。减少材料。减少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冷冻水换热设备是常见的一种空调机组。为了节省冷冻水换热设备的占地面积、使结构稳定可靠并满足制冷需求,大部分冷冻水换热设备会采用两排平面型换热组件设计呈倒V形,但是这种换热设备在两排换热组件架设相交处的空间未能利用,迎风面积小,散热效率有限,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所指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倒U型换热组件以及位于倒U型换热组件下方的风机组,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风机组顶部相对,所述风机组顶部进风,周侧出风。
[0006]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安装框包括前板、后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前板、后板、以及两个侧板共同围设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分别朝向两所述侧板。
[0007]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下方设有接水盘4。
[0008]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还包括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多个所述换热管上设有若干子进液管和子出液管,若干所述子进液管与所述总进液管相连通,若干所述子出液管与所述总出液管相连通。
[0009]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均设于第一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且所述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平行于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或,所述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均设于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且所述总进液管和总出液管平行于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
[0010]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靠近前板和后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侧挡板。
[0011]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还包括换热管之间的翅片组件。
[0012]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两所述换热管上下设置形成换热管组,多组所述换热管组横向排列设置,相邻换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0013]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第一直线段包括第一直管、与第一直管相平行的第二直管、以及连接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连接弯管,所述第二直线段包括第三直管、
以及与第三直管相平行的第四直管,所述弯曲段包括第一弯曲管、以及与第一弯曲管相平行的第二弯曲管,所述第一直管远离连接弯管的一端与第一弯曲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曲管另一端与第三直管连通,所述第二直管远离连接弯管的一端与第二弯曲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弯曲管另一端与第四直管连通。
[0014]如上所述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所述弯曲段的弯曲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3~5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6]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包括安装框,安装框内设有倒U型换热组件以及位于倒U型换热组件下方的风机组,倒U型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远离弯曲段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出风口与风机组顶部相对,使用时,冷冻水通入换热管中,热空气从倒U型换热组件的顶部进入,在与流通有冷冻水的倒U型换热组件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冷空气从经过出风口从风机组顶部进出,周侧吹出;而本申请中,由于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多出的弯曲段使得倒U型换热组件与热空气的迎风散热面积更大,且节省空间,减少材料;且换热组件设置为倒U型结构更加稳固;
[0017]2、同时本申请倒U型换热组件靠近前板和后板的一端分别设有侧挡板,侧挡板不仅能够加强倒U型换热组件的支撑强度,而且通过设置侧挡板使得气流不会直接从倒U型换热组件的两侧敞口流出,经过侧挡板的阻挡在换热腔内往复回流从倒U型换热组件上的翅片组件的缝隙间流出,大大的提高了换热效果以及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拆除前板后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倒U型换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换热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当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具体实施例,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包括安装框1,所述安装框1内
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倒U型换热组件2以及位于倒U型换热组件2下方的风机组3,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21,所述换热管21折弯以形成弯曲段211、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211的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所述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风机组3顶部相对,所述风机组3顶部进风,周侧出风。使用时,冷冻水通入换热管中,热空气从倒U型换热组件的顶部进入,在与流通有冷冻水的倒U型换热组件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冷空气从经过出风口从风机组顶部进出,周侧吹出;而本申请中,由于换热管折弯以形成弯曲段,多出的弯曲段使得倒U型换热组件与热空气的迎风散热面积更大,且节省空间,减少材料;且换热组件设置为倒U型结构更加稳固。具体地,所述弯曲段211的弯曲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3~5mm。
[0027]具体地,所述安装框1包括前板11、后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所述前板11、后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共同围设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分别朝向两所述侧板13。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框1还包括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框架。
[0028]另外,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下方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1),所述安装框(1)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倒U型换热组件(2)以及位于倒U型换热组件(2)下方的风机组(3),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包括多个相连通的换热管(21),所述换热管(21)折弯以形成弯曲段(211)、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弯曲段(211)的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所述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风机组(3)顶部相对,所述风机组(3)顶部进风,周侧出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包括前板(11)、后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所述前板(11)、后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共同围设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直线段(212)和第二直线段(213)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分别朝向两所述侧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下方设有接水盘(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还包括总进液管(22)和总出液管(23),多个所述换热管(21)上设有若干子进液管(24)和子出液管(25),若干所述子进液管(24)与所述总进液管(22)相连通,若干所述子出液管(25)与所述总出液管(23)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冻水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液管(22)和总出液管(23)均设于第一直线段(212)远离弯曲段(211)的一端,且所述总进液管(22)和总出液管(23)平行于所述倒U型换热组件(2)的长度方向;或,所述总进液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东朱建平郭水勇毛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