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鹤铭专利>正文

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14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包括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A相和C相的极柱(5)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11,9),分闸储能器(11,9)内设有层套的两个弹簧(6,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A相和C相极柱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加之分闸储能器内设有层套的两个弹簧,给连杆拐臂联动机构提供了更充足的功力,提高分闸速度,保证了良好的灭弧效果,开断性能可靠,触头的使用寿命延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开关,特别是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配电设备中,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三相极柱组内的真空灭弧室要求有较快的分闸速度,以实现较好的灭弧效果。现有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包括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在A相或C相极柱下端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并通过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对A、B、C极柱实现三相分闸联动。由于仅在一端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分闸储能器内的储能弹簧又不能过粗,否则体积过大,以致因储能不够,加之存在连杆拐臂联动机构零部件安装精度的因素,影响了三相分闸的同步、速度和灭弧效果,进而导致真空灭弧室内触头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分闸速度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本技术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包括连杆拐臂联动机构,特征在于在A相和C相极柱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上述分闸储能器内设有层套的两个弹簧。本技术由于在A相和C相极柱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加之分闸储能器内设有层套的两个弹簧,给连杆拐臂联动机构提供了更充足的功力,显然可提高分闸速度,保证了良好的灭弧效果,开断性能可靠,触头的使用寿命延长,断路器整体体积和重量也没有明显增加。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实施例为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在机箱上安装A、B、C三个极柱5,在机箱内安装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在机箱下位于B相极柱的下方安装合闸储能器10,在机箱下位于A相和C相极柱下方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11、9。两分闸储能器结构相同,其内各设有层套的两个直径不一的弹簧6、7,小径弹簧6的设置是为了不增加储能器体积而增加储能器的弹力,两弹簧下端座于与顶杆4螺纹配合异型螺帽8上,上端与机箱底相顶。箱体内的连杆拐臂联动机构有纵向平行拐臂组,拐臂1绕支轴2转动,三个拐臂组的阻力臂端分别销连触头拉杆和顶杆4,三个拐臂的施力臂端各销连连杆3,形成只要有一个或两个拐臂受力动作,其他拐臂就会同步动作的联动机构。合闸时,拐臂1逆时针转动,其阻力臂将弹簧6、7压缩进行储能,同时带动触头拉杆上顶,使真空灭弧室动、静触头瞬间闭合;分闸时,拐臂1顺时针转动,弹簧6、7迅速释能,使真空灭弧室动、静触头瞬间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包括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A相和C相的极柱(5)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1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分闸装置,包括连杆拐臂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A相和C相的极柱(5)下端各设置一个分闸储能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鹤铭
申请(专利权)人:周鹤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