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35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该两用塔设有排气口、进料口、液相分隔板、竖孔板、斜孔板、上层液出口和下层液出口;竖孔板沿缺口的边缘竖直向下延伸,竖孔板的两侧沿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与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两用塔内液相分隔板下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缺口下方的空间为分层侧,另一侧的空间为收集侧;竖孔板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的实心部分和下部的打孔部分,打孔部分设有若干贯穿的连通孔;竖孔板上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斜孔板;斜孔板位于液相分隔板的缺口的正下方;斜孔板向下倾斜;每个斜孔板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的贯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用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要求低和占地小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工艺中,若想进行气

液分离和液

液分相的操作,必须先在气

液分离装置中进行气

液分离后,再进入液

液分相装置进行液

液分相,这样不但操作繁锁、投资大而且占地面积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少有单独的装置既能进行气液分离又能进行液液分相,而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要求低和占地小的优点。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该两用塔设有排气口、进料口、液相分隔板、竖孔板、斜孔板、上层液出口和下层液出口;
[0006]其中,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气体;
[0007]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将气液混合物或液体混合物输送至所述两用塔;
[0008]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液相分隔板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
[0009]所述竖孔板沿所述缺口的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孔板的两侧沿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所述两用塔内所述液相分隔板下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所述缺口下方的空间为分层侧,另一侧的空间为收集侧;所述竖孔板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的实心部分和下部的打孔部分,所述打孔部分设有若干贯穿的连通孔;
[0010]所述竖孔板上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斜孔板;所述斜孔板位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缺口的正下方;所述斜孔板向下倾斜;每个所述斜孔板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的贯通孔;
[0011]所述上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上层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连通孔的高度;
[0012]所述下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下层液出口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
[0013]本技术中,在气体和/或液体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两用塔后,气体因密度较小,经所述排气口收集;而液体因重力作用经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分层侧,进入所述分层侧的液体在所述实心部分无法进入所述收集侧,只能经所述斜孔板进行分层。所述斜孔板能够起到吸附液珠的作用,一部分液体会沿着向下倾斜的斜孔板向下流动,另一部分液体会通过所述斜孔板的所述贯通孔流向下一个所述斜孔板。若需要进行液液分相,混合液体
在经过多个所述斜孔板后,会因各个液体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分相。所述打孔部分的所述连通孔使得分相侧和收集侧两侧的液体互相流通。在所述两用塔中不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液体分相效果。
[0014]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的中心位置。
[0015]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9:10。
[0016]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5:10。
[0017]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为圆柱形,所述液相分隔板为圆缺形,所述液相分隔板的圆弧部分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所述圆缺形是指一优弧和一直线的组合图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理解,此时所述竖孔板为一平面板。
[0018]其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的内径和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1:20。
[0019]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竖孔板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60%。
[0020]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10%。
[0021]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打孔部分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50%。
[0022]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为1~5cm,例如为2cm。
[0023]本技术中,较佳地,相邻的所述连通孔的孔心距为3~8cm,例如为5cm。
[0024]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连通孔穿入所述分层侧的高度小于所述连通孔穿入所述收集侧的高度,可防止液珠直接通过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分层侧进入所述收集侧。
[0025]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上层液出口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3:1。
[0026]本技术中,较佳地,多个所述斜孔板纵向均匀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斜孔板之间的竖直方向的间隔是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0.05~0.2%,例如为100cm。
[0027]本技术中,较佳地,相邻的所述贯通孔的孔心距为3cm。
[0028]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为2cm。
[0029]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斜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

[0030]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还设有气液分离板和冷凝液回流口;所述气液分离板竖直置于所述液相分隔板上;所述气液分离板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接触处设有若干贯穿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收集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两侧沿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所述两用塔内所述液相分隔板上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一侧,所述冷凝液回流口设于所述气液分离板的另一侧,所述冷凝液回流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冷凝液回流口用于将所述排气口中冷凝的液体通过所述收集孔回流至所述两用塔中,进行液液分相。
[0031]其中,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料口的高度。
[0032]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8%。
[0033]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上缘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向所述进料口的方向倾斜。
[0034]其中,较佳地,所述冷凝液回流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上。
[0035]其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的侧壁上还设有备用口,所述备用口设于所述冷凝液回
流口的正下方,且所述备用口设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上方。
[0036]其中,较佳地,所述收集孔的数量为80。
[0037]其中,较佳地,所述收集孔的直径为5cm。
[0038]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9]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要求低和占地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实施例1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示意图。
[0041]图2为实施例1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排气口 1
[0044]进料口 2
[0045]液相分隔板 3
[0046]气液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其特征在于,该两用塔设有排气口、进料口、液相分隔板、竖孔板、斜孔板、上层液出口和下层液出口;其中,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气体;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将气液混合物或液体混合物输送至所述两用塔;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液相分隔板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竖孔板沿所述缺口的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孔板的两侧沿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所述两用塔内所述液相分隔板下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所述缺口下方的空间为分层侧,另一侧的空间为收集侧;所述竖孔板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的实心部分和下部的打孔部分,所述打孔部分设有若干贯穿的连通孔;所述竖孔板上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斜孔板;所述斜孔板位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缺口的正下方;所述斜孔板向下倾斜;每个所述斜孔板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的贯通孔;所述上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上层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连通孔的高度;所述下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下层液出口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9:10;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5: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塔为圆柱形,所述液相分隔板为圆缺形,所述液相分隔板的圆弧部分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所述两用塔的内径和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1: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孔板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60%;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10%;所述打孔部分的高度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文波王函杨耀宇罗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